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永明 《产权导刊》2005,(11):46-47
随着<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规章的颁布实施,对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程序的规范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各级国资委监管的重点,程序规范问题正在得到很好的解决,但由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以企业评估值为基础确定转让价格,在目前国有产权转让市场交易相对不活跃的情况下,对国有产权的评估作价就成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保值增值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赵锦宏 《产权导刊》2008,(10):63-65
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3号令)的实施,从法律上确立了产权交易市场在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中的地位和职能,从制度上为企业国有产权通过产权市场有序流转提供了保障。但是,国有企业产权通过市场交易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环节程序多的复杂工作,在国有企业从制订产权转让方案到办理产权变更登记移交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主观因素或客观原因都有可能在某一个交易环节或某个工作层面上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在转让中发生流失。  相似文献   

3.
高山 《科学决策》2006,(5):53-56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产权交易的日益活跃,国有产权的转让交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权转让的核心问题是交易价格的确定,转让定价直接影响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何确保产权价格的合理性是国有产权转让的难点,也是人们担心国有产权转让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国有产权转让定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利 《产权导刊》2011,(10):35-37
国有产权转让是依法将国家对企业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转移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是国有企业改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产权通过产权市场挂牌转让后,交易双方要签订国有产权转让合同。如何维护职工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终体现在合同的条款中。因此,  相似文献   

5.
《浙江经济》2005,(8):63-64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近日说,在改革改制过程中确实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在:转让国有产权没有完全进入市场,难以发现国有产权的市场价格,很难判断国有资产是保值增值还是贬值流失,少数不法分子乘机暗箱操作、收受贿赂、低估贱卖国有资产。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问题突出。一些企业在制订改制方案、选择审计和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确定转让价格等重大事项中,  相似文献   

6.
高山 《浙江经济》2006,(7):48-49
如何确保产权价格的合理性是国有产权转让的难点,也是人们担心国有产权转让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李铮 《产权导刊》2011,(10):38-39
为规范企业国有资产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规范有序流转,在企业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对拟转让的国有资产进行评估是必经之程序,本文就此相关问题,从法律角度作一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8.
王彪 《产权导刊》2007,(3):47-48
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3号令)迄今已正式实施三个年头了.在全面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国企改革进程和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同时,产权市场在落实公众知情权、避免暗箱操作、充分发现各类意向受让人、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价机制、实现产权转让的价值最大化、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平台、达到多赢的市场效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方翔 《产权导刊》2010,(8):49-51
《企业国有资产法》和国务院国资委第3号令、财政部第54号令的颁布实施,使我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逐步健全,国有产权交易行为逐步规范。但在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活动中仍存在许多不规范、不合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林起 《开放潮》2001,(5):36-36
利用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是新形势下增加直接投资,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但在吸引外资参与国企改制与资产重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好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外资购并或参与国企改造都是看中了我方国有企业的某些优势,如企业的产品及其销售渠道、企业的人才或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所处的地理优势、企业所属的行业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企业的无形资产等。因此,在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时,一定要做好评估工作,搞好产权界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尤其在涉及企业行政性划拨的…  相似文献   

11.
为规范国有企业改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03年底以来,国家先后印发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号)、《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第3号令)、《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国资发产权[2005]7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5]60号)等文件.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产权转让的全国统一的规范性意见已经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为发展壮大天津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日前,天津市金融工委调研组赴河北省产权转让中心进行了学习考察。对该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大力促进国有产权“阳光交易”、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关做法进行了调研。一、基本情况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中央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各地开始朝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方向,改革本地区的国有企业。随着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到90年代中期,各地在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挥产权交易市场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河北省产权转…  相似文献   

13.
郑惠 《产权导刊》2006,(4):36-37
我国产权交易制度的建立源于90年代中期,当时的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也曾对产权无偿划转制订过一些法规,但对产权有偿转让只限于国资局一事一议地审批。到2003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所做的重要改革之一就是产权制度的改革,依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所有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必须进场交易,从而对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明确了相关责任,对企业产权转让行为进行了约束,为维护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郝介球 《上海国资》2003,(10):35-37
党的十六大对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其目的就是要加快产权改革步伐,促使产权的转移,实现产权多元化。如何进行国有资产的转让,怎样防止转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国资转让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国有资产转让是国有资产持有人将所持有的国有资产出资人权利依法转让的行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日益凸现,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及重庆市出台的文件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其意义远不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一项,还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发现"和"为出让者免责"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仅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才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在为国有企业提供产权交易法律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国有企业倾向于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转让国有产权,但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协议转让国有产权是有着严格的限制和明确的要求的,而很多律师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的理解甚至是误解。因此,有必要对协议转让国有产权问题作一个整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17.
要讨论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首先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法律界定,考察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根源。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根源主要在于国有产权主体制度、转让制度和救济制度存在缺陷。必须构建单一的国有产权主体制度,完整的国有产权转让制度和国有产权救济制度,以防范和遏制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流失最主要的是两个原因:一是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结构上存在的弊端;二是现有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交易流程路径设计上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19.
白苏琳 《中国经贸》2012,(16):145-145
由于国有资产的在转让过程中大量流失,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的资产评估也受到广泛关注。随之资产评估行业的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的资产评估法草案中规定,“涉及国有资产产权变动和公共利益,并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评估的,应当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这一规定将有利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转让标的企业无形资产通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没有纳入资产评估范围,从而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