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公允价值的引入是否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而,对在我国如何有效地实施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成为经济和金融界关注的焦点。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金融危机。这促使我们思考在实施公允价值方面的具体做法,应该健全公允价值获取的市场环境,降低实施成本,建立分级披露公允价值信息的制度,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3.
孙晓辉 《经济师》2012,7(3):151-152
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关于公允价值是否成为金融危机根源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文章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层次、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新准则体系应用概况。文章认为,公允价值计量虽然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难题和不足,但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符合国际趋势的巨大进步。随着公允价值理论体系、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财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公允价值必将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成为我国会计的主要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准备、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金融资产等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能反映企业价值。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争论的焦点,而研究和解决在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遇到的现实问题,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爆发了金融危机,导致金融机构将矛头指向公允价值会计。但是,通过对公允价值发展的历程、公允价值理论基础分析、不同计量属性关系研究、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认为公允价值并不是此次危机的真正原因,应当客观公正的认识和使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6.
一场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争议和讨论。公允价值虽然有缺陷,但它的提出仍然是会计计量的进步。文章通过剖析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和原因,探讨了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关系,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分析,意在说明我们不应争论于是否应该使用公允价值,而应着眼于如何更好的坚持并不断完善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7.
范雅楠 《经济视角》2012,(4):97-98,152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国内会计界对作为新准则亮点的公允价值计量议论纷纷。后危机时代暴露了公允价值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缺陷,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势在必行。从公允价值的本质属性及公允价值在具体资产计量中存在的利弊等方面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探讨和分析,将有助于明确未来期间对公允价值的重塑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2008年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现行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成为人们反思的焦点。但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有密切关系,但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原凶",充其量只是"帮凶"。结合我国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受到了日益严峻的挑战。公允价值计量对于金融工具的冲击是首当其冲的。对于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的属性,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唯一相关的属性。在危机过程中,大多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丧失了活跃市场。使得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失去其估计的基础。因此,公允价值如何计量才能满足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认为:应当通过完善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改变目前对于金融工具的列报方式、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对于估值技术的指导、促进资产评估业务发展等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在中国试行不久,就碰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到现在影响还没完全消除。国际上把这次危机归罪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普遍质疑,有人公开表示应该抛弃公允价值的使用,以缓解金融危机;有人持反对态度。面对这种情况,公允价值在中国何去何从,详细对公允价值进行论述,介绍了金融危机下各国对公允价值的争论,最后各国以修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来解决争议,并根据国际上做法说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科学性依然存在,面对金融危机中非公允的市场报价,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调整是必要的,公允价值计量仍是未来发展方向。而针对中国情况,金融危机对中国有影响,公允价值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要我们吸取从国际上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中的长处,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2006年颁布并于2007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在2008年的这场全球金融风暴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引发了许多人的质疑。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倍受争议,美国金融界有关人士极力反对运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2.
逐渐远去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被很多人指责为"罪魁祸首"的公允价值会计曾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而面临废止的危险,但是最终却保留了下来,并仍将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方向.如今,金融危机虽然渐渐远去,公允价值计量却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被全面引入,在38项具体准则中,规定18项具体准则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并率先在上市公司开始实行。当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许多世界级的银行纷纷倒闭破产。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一些经济学家将矛头指向会计准则,认为是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属性,在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制性确认了永远不会实现的损失,扭曲了财务报告信息、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认为会计准则是导致危机恶化和蔓延的重要原因,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强烈呼吁废止或暂停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的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成为了公认的金融危机推动力,所以,如何应用公允价值的问题成为了新的焦点.本文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介绍了公允价值所具有的一些问题,阐述了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琪 《时代经贸》2010,(20):53-54
2007年下半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肆虐,并最终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公允价值计量成为矛盾的中心,被指责其加速了次贷危机的恶化。本文对此次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中原因,并分析了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再次重视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问题而不是会计问题,公允价值不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几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下半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肆虐,并最终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公允价值计量成为矛盾的中心,被指责其加速了次贷危机的恶化.本文对此次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中原因,并分析了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再次重视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问题而不是会计问题,公允价值不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几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公允价值计量作为国内外会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探索我国新时期会计发展趋势,完善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理论,促进会计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而且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文章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发生后,关于会计领域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饱受争议,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规定进行了修订。在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的"命运"将如何,是会计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在对公允价值的产生及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公允价值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来自公允价值模式的挑战:相关性和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入现行会计模式的理由之一,是其具有比历史成本模式有更高的相关性,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似乎在这次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成为一些银行家指责公允价值的理由所在,所以,我们不得不从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重新审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作为会计中的一种计量属性,需要我们对其相关性和可靠性作出权衡,以提供既相关又可靠的会计信息,满足投资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会计实务中有很多重要的实际问题,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但也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公允价值的在国内外的运用方面入手、结合分析了它的优缺点.以便走适合中国的公允价值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