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千驰 《科技和产业》2023,23(12):71-77
依据新发展理念建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衡量2012—2020年中国省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索影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因素。结果发现: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方面,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稳定上升,但存在结构失衡,服务业绿色较为落后,协调和共享贡献较高;并且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持续领先,中西部地区迅速追赶;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是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东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化水平,中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业化水平,西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消费需求水平。最后提出推动中国及各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汽车产业还未发展成熟,还拥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汽车业发展迅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业的产业集聚趋势加强,逐步形成了以上海、江苏为中心的长江三角区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以长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重庆、湖北为中心的中西部地区的汽车生产集中区位但是,这些不同的汽车生产集聚区位有不同的形成原因,文章对此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作为欠发达地区,资金人才相对不足,中小企业应有与沿海发达地区相区别的自己的发展路径,江西省中小企业主要发展路径应是利用现有资源发展资源加工工业,多数中小企业主要发展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加大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形成地区优势并取得比较优势,吸取发达国家和中国发达地区的教训,走新兴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箴妍 《宁波通讯》2012,(11):63-63
科学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探究科学发展道路,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面临的现实课题。近十年来,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独树一帜,傲视群雄。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宁波犹如百花丛中之奇葩,芬芳争艳、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5.
谷彬 《珠江经济》2008,203(7):74-83
本文利用聚类方法,根据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区域划分,进而针对各组地区分别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加速发展的工业化对服务业比重具有挤压效应,并且挤压效应随地区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减弱,表明中国服务业比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翟涛 《中国经贸》2008,(16):50-51
资金短缺一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投资银行进入农村地区,一方面可以拓宽农村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农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文章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金融需求主体、金融体系的完善等三个。方面的需要分析了在在中国农村地区发展投资银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二元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新疆财经》2004,(2):7-10
中国正处于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至关重要,根据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和各地实际情况,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可以分别采取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城市化和发展城镇群的战略措施,调整城乡社会结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概括分析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第一,改善贸易国别和地区的构成,实现对外贸易的安全和发展平衡;第二,增加高科技含量产品出口,减少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第三,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第四,扶持西部地区出口贸易,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以求进一步促进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吕飞杰日前指出,尽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并使他们逐步过上小康生活,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吕飞杰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都有繁重的发展任务,但难点和重点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全国确定十四万多个贫困村,各省区都有,这部分地区发展任务尤为艰巨。目前,贫困地区抓小康建设,必须从解决和巩固温饱问题抓起。去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指出,到2010年,要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开发与东部外向带动发展的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BI型大国经济特征的考察,提出不同于小国经济条件下的地区外向带动发展战略的双圈构造;并从地区外向带动双圈拉造出发,揭示中国东部地区外向带动发展战略结构调整对西部开发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但获取双圈联动收益的前提条件,是在中国东西部地区分别形成各自的区域有效核心优势。  相似文献   

11.
走有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昆山市王竹鸣市长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正 《江苏经济》2002,(10):16-17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聚集着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苏锡常都市圈,其战略意义在于加快苏锡常地区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密切苏锡常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苏锡常地区的竞争力,呼应上海,赢得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地区,涵盖12个省区市,面积占全国的71.5%.拥有中国85%的陆地边境线,幅员辽阔、资源富集、历史悠久,发展潜力巨大。国家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氐26.1%,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北部湾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使其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地区,成为中国沿海发展新的一极。  相似文献   

14.
中西部经济核心区初识高华军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拉大是中国区域经济的当代最大难题之一。控制以至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必须强化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发展中西部地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在中西部地区,选择经济核心区,既...  相似文献   

15.
国际声音     
《中国西部》2012,(28):28-29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 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作为中国西部地区与泛亚乃至世界各国和地区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于推动中国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继续关注和支持西博会和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并通过驻华代表处积极参与和推动本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及分论坛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沉寂了很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东部地区先行一步,而西部地区滞留于后,但这不等于西部没有优势,西部跨越了东部初期发展的原始积累过程,它比东部当初发展的基础还要好,西部的发展肯定能够呈现出跨越式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惊人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百姓人均收入的提高。就未来发展而言,中国必须以各种手段进一步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地区。在制定城市化政策方面,中国至少面临着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本地·经济     
《首都经济》2011,(9):11-12
北京国内生产总值(GDP)质量居全国第一 国科学院日前首次发布了中国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质量内涵与排序报告,北京位于中国各地区GDP质量排行第一位,上海、浙江、天津和江苏分列中国各地区GDP质量排行榜的第二至第五位。这份报告名为《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由中科院交叉科学中心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编纂。  相似文献   

19.
国政府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这无疑为天津发展经济提供了机遇。天津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工商业大都市,有义务,也有能力为西部大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西部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因此中国西部地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品市场,加大力度开发潜在消费品市场,天津商业企业责无旁贷。天津商业企业应尽快在中国西部地区构架连锁分店,建成以天津为连锁企业总店,以中国西部地区各省市区为连锁企业分店的商业格局,从而使天津商业企业的触角直达中国西部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发和抢…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的发展带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速发展.形成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经济发展浪潮,90年代,浦东开发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迅速发展,形成中国经济第二次发展浪潮。21世纪的头10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京津冀蒙鲁的整合和协作.将带动环首都地区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首都经济圈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