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中期以来,地球的环境及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同许多国家一样,面临着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水源破坏以及各种灾害频繁发生。人类遭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这都是人类不重视生态环境,特别是乱砍滥伐森林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些现象使人类认识到森林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改善环境及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解决好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6):F0004-F0004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对环境的认识逐步深入,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发明家都致力于进一步促进绿色地球的目标。下面这几项最有想象力、最迷人的发明为改善人类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条件,在改善环境上所发挥的作用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3.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5):F0004-F0004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对环境的认识逐步深入,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发明家都致力于进一步促进绿色地球的目标。下面这几项最有想象力、最迷人的发明为改善人类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条件,在改善环境上所发挥的作用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物质上的“富足”、精神上的“享受”。然而,随之而来的则是地球的“超负荷”运行,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此后,健康、协调、可持续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众所同知,我们人类所作的测量工作是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但由于地球表面是一个不规则的几何形体,这就给我们测量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了在广阔的地区用统一坐标来处理大地测量观测成果绘制地面,人们将大地水准面用一个形状和大小与它相接近的旋转椭球体的数学表面代替,叫做地球椭球体,地形表面上的计算工作实际上是在这样一个地球椭球体上进行的,我国以前是采用克拉索夫基参考椭球体,是沿用原苏联的坐标体系,这就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现在逐步过渡到新的坐标系,即“1980年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相似文献   

6.
冯政 《经济月刊》2013,(9):68-103
中国梦,从强健中华民族的体魄与精神起步 在案基于地球的认知体系中,说到我们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最重要的事物,应该是人类的诞生与成长历程。从进化论的角度阐述,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亦可视之为人类的母亲。作为对地球母亲的回报,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物、部落、民族及其组成的社会、国家,以古往今来的文明创造与贡献,彰显着各自存在的价值。说到中华文明,中国人是自豪的。按照我们曾经熟悉的说法,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人类历史上诞生过的“四大文明”,中国居其一,而且是文明之源流唯一未曾中断的泱泱大国。历史已经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证明:由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明,是人类创造中的高级文明。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定为"塑战速决",因为我们的蓝色星球,正在被塑料包围。塑料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过去100多年间也给地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及时消减塑料污染,是人类保护地球、实现  相似文献   

8.
地球变小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日益深切地感觉到这一点。人类发明的各种“奇技淫巧”把这个地球的各个角落连接了起来。我们从中大受其益,因而也便当然地大声欢呼这“小地球”时代的到来。地球变小,在给人类带来了大方便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生活内容的方方面面。世界赌博爆炸的发生便是地球变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时代在呼唤,人类在觉醒,从保护生态环境、经济持续发展趋势来看,走生态经济建设之路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即人与自然共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圈中。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圈内一切非人类自然物,并承认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共生协调、和谐发展的宗旨,最终达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理想境界。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保护与发展经济被列为世界各国的21世…  相似文献   

10.
苏杨 《环境经济》2005,(8):52-55
地球是人类唯一能依赖的生命支持系统,即使是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付出最高昂的代价,人类还是无法有效地复制出地球这样一个生物圈,哪怕是小小的一部分。所以,人类应保持对自然的敬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种种自作聪明。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日益成 为人类关注的重大课题。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污染是没有国界限制 的,一国的环境污染会给别国带来危害。因此,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 题,尤其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当今,国家环境权 与国际环境合作是各国环境法上的两项最基本的内容,只有深刻理解它们的内 涵、法律特征及相互间的密切关系,并正确处理二者的内在矛盾,才能在环境问 题上真正维护国家主权与实现国际间的分工合作,为世界范围内众多环境问题的 解决奠定坚…  相似文献   

12.
如何评价本世纪人类的成败得失?对这一问题人们的看法差异极大,有人认为是取得丰功伟绩的世纪,有人认为是走向混乱的世纪,还有人认为是失相的结果为零的世纪。上述观点也许都过于简单化,但是我们不能不面对一个严酷的现实,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我们却正在进行一场“全球规模的危险试验。”本文将就现代人类的困境与出路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康秀娟 《经济师》2003,(12):55-56
2 0世纪 70年代起 ,环境运动的目标 ,逐步从具体的环境保护转向关注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人类已经开始进行生存策略的调整和改变 ,对环境问题给予这样的一种理念 :环境首先是一个观念、一种哲学、一种社会伦理道德。其次 ,环境问题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审视和对环境保护的自觉行动。再次 ,环境还是我们如何看待地球的一个视觉系统。文章突出建立环境理念的整体框架 ,为环境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卢兵彦 《新经济》2009,(3):56-59
任何事务无不存在于特定的空间。特定地理结构及其环境特性作为自然地理长期进化过程的结果,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持续地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活动。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也是这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交往活动已经从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组成的“两维”空间扩展到包括天空、太空和网络空间在内的“五维”空间,但大陆和海洋仍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种基本的地理形态。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其实质不是单纯的经济和技术问题,也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要全面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就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创建以保护地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环境论理和生态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长期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使我们国家在社会、经济地位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改善。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国家仍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资金的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导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象日益严重。为此,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能源状况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来,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人类社会发展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使非再生资源的消耗降低到最低程度,使再生资源保持其“再生”实用性。能源是一种最重要的地球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核心,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环境问题解决的先决条件。目前,人类所利用的能源还是以非再生的化石能源为主,因此,能源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在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中,基本上所有的人,他的至少2/3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环境是由人类创造的,与此同时,它也在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起居。所以,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都与环境设计质量的好坏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人类在其所处的环境空间的质量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大。一个优质的空间环境,不仅需要有符合其自身需要的功能以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精神、文化和思想的元素在里面。这样,室内空间设计才能够使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和进化,是设计者按照居住者或使用者的要求设计出来的,设计师运用其建筑美学原理并结合一些物质手段,创造出了符合人类各方面需求的环境空间。随着社交会的进步,许多新的设计理念和元素都被融入了室内设计,本文主要就几方面简单介绍现代办公用楼室内设计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来临,当人们在欢庆新世纪新千年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森林被大片砍伐。湿地横遭破坏,沙漠化加剧地震频繁水旱灾交替出现。人类面临着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国内黄河几度断流,淮河九江段一度无法通航,黄河以北赤旱千里,已几年不见的沙尘暴屡次袭击京城,走在风沙漫天、昏黄晦暗的街头,人们不禁要问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家园在哪里?紧张的生活气氛,剧烈的竞争环境工作一天下来难免身心俱疲,渴望一个能彻底放松身I动的属于自己的家。喧嚣的都市‘拥挤的人流。穿村水泥建筑的森林里的人们望着被霓虹灯…  相似文献   

19.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强 《环境经济》2005,(10):20-22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作为一个朝阳产业,要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资源的有效使用、永续使用及循环利用,保护地球环境,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及健康水平,防止资源再流失,能源再浪费,环境再污染,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6月5日是第49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Time for Nature),重点聚焦生物多样性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关爱自然就是关爱人类自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当天的会议上呼吁各国采取行动,重新思考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的影响,重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遏制不断加速的地球生态退化问题。事实上,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已经悄然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