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的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所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大都是"先发展,后治理",这一发展模式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但是单纯实行该发展模式,可能造成社会环境的极大破坏.本文从经济学分析出发,阐述了在"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理念下,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增长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的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指导中国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中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4.
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信息全球化浪潮的掀起,世界经济面临一个发展新阶段,这个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强劲引擎,中国经济增长点的支柱也将依赖于信息产业发展。本通过对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对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都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是当今西方经济学中具有深刻影响的经济理论之一,该理论重视经济增长中的内生因素,强调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政府的政策与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举措,是提升中部,使全国经济和谐发展,进而使整个中国经济崛起的重大战略。本文力图对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进行概括,借鉴其理论精华,以对中部崛起有所借鉴,促进中部地区早日崛起。  相似文献   

6.
内生增长理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内生增长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技术进步的内生化,克服了新古典索洛增长模型技术进步外生的缺陷,同时把资本积累与创新统一于内生增长模型之中,具有较强的现实说服力,提出的经济增长政策为政府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生产函数的设立并未超越新古典增长理论,对资本与技术知识的认识不符合资本与技术知识的统一性、资本异质性、资本是处于不断发展的社会学习过程等特点,没有分析结构变化,没有分析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的路径依赖性质,也没有分析内生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内生增长理论的创新必须注意这些特点,才能形成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资源功能与中国配置绩效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理论中对劳动对象资源开发利用的强调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地认识劳动对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就不可能科学论述资源在增长理论及模型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践,建立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及能源支撑体系,并调整优化资源及能源的供给与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是冶金行业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所采用的规划发展模式大都是"先发展,后治理",但单纯实行该模式可能造成社会环境的极大破坏,为此,我国在发展冶金时应该将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加大对环境的投资。本文沿着这条思路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环境投资的最佳水平,得出了一些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即研究金融体系(包括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基于内生增长的金融发展理论进行梳理,阐述了已有研究中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并进一步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回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稳定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但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并不是等同的概念,这是因为经济稳定应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上的稳定。而经济增长也不代表经济发展,如果只有产出的增加而无其他的改变那只能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经济增长如果不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体制、社会领域的变革,还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的关头,小康水平之后开始反思传统发展观所带来的发展后的问题.当财富的增长不能持续地给人们带来效用的满足、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在解决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时出现了失灵,文化机制的作用与重要性开始凸现.在很多领域,文化机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政府制度和市场制度的不足,其通过一定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一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或经济发展条件,必然产生与之相应的经济行为,这种经济行为往往能够透过社会环境影响文化机制的建设与改善.  相似文献   

12.
经济资源的市场配置存在极大的缺陷,必然要求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鞭策市场微观经济主体,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政府也存在局限性,政府官员并不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其行动的出发点,政府掌握的信息也并不全面,政府也会失灵。  相似文献   

13.
具有地缘优势与经济互补性的中朝两国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立,是顺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以中朝两国政府出台的振兴规划为切入点,立足于两国政府的地区发展战略,通过对中朝两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比较,分析建立两国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可行性与障碍性;其次,立足于两地的比较优势,总结了两国开展跨境经济合作的优先领域与有利因素;最后,基于我国财政政策理论探讨中朝两国政府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模式、实施途径以及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建立在不完全信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转型理论独树一帜,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提出必须破除关于“市场和市场社会主义”的六个神话的羁绊;主张体制转型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目标相统一的转型模式;强调政府对转型的主导作用及信息的重要性。他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受到转型国家的高度重视,已经或正在进入转型国家的改革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基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逻辑构建经济增长模型,论证技术变动和收入分配通过利润率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国经济数据,估算相关劳动价值论指标,并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以上理论。研究发现,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是中国前一个阶段经济增长放缓的重要因素。而通过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可以实现劳动收入份额提高的同时,维持利润率水平和持续经济增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西方主流经济增长理论在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显然没有像指导发达国家那样成功,中等收入国家普遍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典型中等收入国家在经济腾飞阶段依靠外部注入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但由于未能培育出具备自生能力的国民企业体系和成熟的本土资本市场,其经济体构造先天性存在缺陷,进而使其国民经济循环存在三种经济漏出,即国际漏出、政府漏出和寡头(分利集团)漏出,而无论是外部注入和还是内部注入的作用都被这三种经济漏出抵消了,并导致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所提供的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失效。堵塞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循环漏洞的关键是培育健康的国民企业和建设维护本土资本市场,进而构造健全的经济体。从长远角度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协调发展,流体力学和国民经济循环的“注入—漏出”机制也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然资源的约束相当严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理论却忽视自然资源的作用。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出发,研究了经济增长理论是如何忽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分析了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并探讨了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经济惯性论与中国改革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资产函数基础上推导的经济惯性理论,解释了不同规模、不同体制国家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惯性较大,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战略,适应了中国国情。与俄罗斯采取的激进式"休克疗法"的经济体制改革相比,中国改革的成本小,收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