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处于信息社会和低碳经济下的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高质量的电能供应。电能质量问题日益成为电力市场继续提高的重点。更新的配电系统控制技术为此得到了更长足的发展。同时,新的电网供配系统也得到了相关行业人士的关注。智能电网的提出为电力系统的节能、环保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处于信息社会和低碳经济下的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高质量的电能供应.电能质量问题日益成为电力市场继续提高的重点.更新的配电系统控制技术为此得到了更长足的发展.同时,新的电网供配系统也得到了相关行业人士的关注.智能电网的提出为电力系统的节能、环保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企业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量越来越高,已有多个城市由于电能供应紧缺而发生"电荒"现象。电力部门不得不采用负荷控制技术以确保重要负荷的正常用电。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生产需求对电能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电力部门必须将电能质量监测放到电力运行的关键位置。针对目前电力部门中专用的电能质量监测和负荷控制设备价格昂贵但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智能开关的电能质量监测及负荷控制技术。首先介绍了智能开关的定义,随后针对电能质量和供电紧缺的具体问题,阐述了智能开关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起到的作用。电力系统中的大量实际应用表明利用智能开关来实现电能质量和负荷的在线监测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的较经济的方案,可以为电能质量的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企业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量越来越高,已有多个城市由于电能供应紧缺而发生“电荒”现象。电力部门不得不采用负荷控制技术以确保重要负荷的正常用电。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生产需求对电能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电力部门必须将电能质量监测放到电力运行的关键位置。针对目前电力部门中专用的电能质量监测和负荷控制设备价格昂贵但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智能开关的电能质量监测及负荷控制技术。首先介绍了智能开关的定义,随后针对电能质量和供电紧缺的具体问题,阐述了智能开关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及其起到的作用。电力系统中的大量实际应用表明利用智能开关来实现电能质量和负荷的在线监测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的较经济的方案,可以为电能质量的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电能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供电安全及用户设备的正常运行,用户电力技术旨在解决用户电力问题。本文对用户电力技术的概念、电能质量控制技术、能量转换技术及固态开关技术等最新研究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作了简述。该技术在电力系统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其正在快速地向广深方向发展,性能更优良的新型控制器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5,(31):123-125
现代电气化铁路的单相供电、负荷冲击等特点,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不可避免。为了提高铁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该对电气化铁路进行整顿和改造,着力提高电能质量,保证电力系统和牵引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中接入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设备和其他非线性负荷,这些设备和负荷的接入给系统的电能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干扰,为了确保电网和用电设备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对电能质量进行研究和分析愈显重要。文章重点论述了电能质量的主要问题来源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控制设备与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用电负荷结构发生改变,即变频装置、电弧炉炼钢、电气化铁道等非线性、冲击性负荷造成对电能质量的污染与破坏,而电能作为商品,人们会对电能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电能质量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有关电能质量的问题已经成为电工领域的前沿性课题,有必要对其相关指标与改善措施作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接入电网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电能质量、系统可靠性、电源和电网规划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建模方法及风力发电机模型,分析了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无功电压、潮流分布、电能质量、系统短路容量、调峰调频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改善风电场运行性能的对策,并对电力发电技术发展新动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黄若谷 《企业技术开发》2013,(7):142-142,144
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电能计量是我国电力系统进行电能收费的主要依据,实现电能计量的自动化发展,可以改变传统的电表抄录的电能收费方式,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在电力营销过程中,应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以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电力使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提高我国的电能计量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电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电网在整个城市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电网是任何城市进步和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规划的重要内容。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力事业的进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电能供应的质量问题,电能供应的持续性问题,电能供应的安全问题。城市电网事业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些问题的干扰和制约。对于这样的现状,城市电网的规划设计被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杨玉坤 《民营科技》2011,(8):160-160
电能计量信息化工作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加快电力系统工作节奏和推进力度的必要措施,实现电能计量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可以确保电力行业保持稳定健康的良好态势。本文就电能计量信息化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建议性的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关涛 《民营科技》2014,(12):14-14
随着经济发展及电网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做好无功管理不仅仅是提高电压,降低损耗,同时也提高了电能质量,无功电源如同有功电源一样,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电能质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并对其指标进行了分类,指出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定义和应用领域;重点就国家已颁布的六个电能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作了分析;并结合实际阐述电能质量的几种改善方法与措施;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静止型无功补偿装置,介绍了它们的基本组成和原理,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稳态时的电压质量问题;文章还就电能质量技术的改进与提高,提出系统化综合补偿技术是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治本"途径,以解决动态电能质量问题.得出结论:运用FACTS和电力新技术对电能质量进行系统地综合补偿,将是电能质量问题研究与开发的方向和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能源的供应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其中电能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都必不可少的能源,它的使用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在电能使用量增多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供电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力系统运行的时候,电力变压器是一个核心的设备,它可以使得电能可以安全稳定的供应,对于用户的用电安全是一个保障。  相似文献   

16.
姜永刚 《科技与企业》2014,(14):358-359
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得电厂发电电能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我们就将励磁控制系统应用到其中,进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建设。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发电电厂中,人们已经将励磁系统应用到其中,这不仅使得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保障,还使得提高了电能的生产质量,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的相关要求。本文通过对励磁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定义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励磁系统和电能质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电能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能源,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二次能源,在行业生产中国可以通过太阳能、核能以及风能等新型能源转化为电能,可以供应各个行业的生产需要,在电能的发展中,供配电系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来说,电力系统的应用与建筑功能和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篇文章以建筑工程为例通过对供配电系统进行阐述,分析供配电工程施工安装技术中的工作要点,从而探讨如何加强供配电工程的施工和安装。  相似文献   

18.
郝瑾泽 《民营科技》2013,(12):127-127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能源的供应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其中电能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都必不可少的能源.它的使用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在电能使用量增多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供电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力系统运行的时候,电力变压器是一个核心的设备,它可以使得电能可以安全稳定的供应,对于用户的用电安全是一个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宣钢电网目前的供电情况和电能质量现状,通过APF和LCF串联使用的HAPF方案,彻底消除系统的谐振问题,大幅提高谐波电流滤除,减小了线路损耗,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电能,电力的传输供应也越来越重要。而电力的传输供应需要通过高压输电线路实现,因而做好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尤其是其基础施工的质量和对尺寸的控制至关重要。文章基于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及尺寸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当前线路基础施工的质量及尺寸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在各个阶段的质量和尺寸控制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