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走向世界》2013,(4X):10-11
<正>今年已经77岁的法国人米歇尔·贺伯特,迄今已在烟台生活了12年,作为烟台投资促进局的高级顾问,他不要报酬义务奉献的感人事迹,不仅感动了当地人,也感动了中法两国很多人,先后被中国政府授予"国家友谊奖",被法国总统授予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也因此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火炬手,烟台市政府给他颁发"荣誉市民"证书,烟台老百姓则亲切称他为"咱们的老贺"。说起对烟台的印象,"老贺"满面笑容:"烟台像个大花园,美极了!真的,很漂亮的,相信你很快也会喜欢上的。"看着他那双真诚的眼睛,听着他硬着舌头说的洋味十足的汉语,再看看他那朴素的装扮,你在很快对他产生信任的同时,也很容易联想到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蜚声海内外的成功志愿者。  相似文献   

2.
曹玉娟  焦娇 《走向世界》2013,(40):44-47
<正>2013年8月8日,第十届烟台螳螂拳国际武术节开幕。走进开幕式现场,我们不仅感受着节日的热闹气氛,更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现场中随处可见白皮肤黑皮肤世界各地的练拳人。一位身着黑色练功服、黄灰色头发、碧眼的中年男子吸引了我们,他正在表演的是七星螳螂拳,一招一式很是到位。再细看,这不是烟台好多人都认识的俄罗斯人鲍里斯吗?!好家伙,他又来啦!这真是个不折不扣的"螳螂拳"粉啊——鲍里斯从2004年第一届烟台螳螂拳国际武术节  相似文献   

3.
冰心与烟台     
宋玉娥 《走向世界》2013,(4X):23-25
<正>烟台是我灵魂的故乡,是我创作的源象。我对烟台的眷恋是无限的……中国著名文学家冰心,是中国当代女作家的开山祖,显示了从"五四"到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形式。她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冰心于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福州,1903年随父母迁居烟台,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时任烟台海军学堂校长。童年的烟台是荒凉寂寞的,人们不会忘记在百年前,有个女孩在一角海滩上徘徊踯躅,度过了潮涨潮落的8个年头。在烟台的童年生活,构成她创作的主题"大海、母爱、童真",冰心深情地说:  相似文献   

4.
焦娇 《走向世界》2013,(44):102-105
<正>在中国,加拿大人白求恩几乎无人不晓;在烟台,加拿大人马天德也小有名气。马天德(Ted Margrett)是他的中国名字,他是如此幽默地讲述着他名字的含义:"Margrett"中"Mar"的发音是"马","Ted"发音接近"天德","天"在英语中是神、天堂的意思。他说如果想成为一个有德的人,就要像马一样努力工作。讲到这里,我们都笑作一团。烟台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张祖峡会长安排了这次会面。烟台友协于2012年3月份正式独立对外开展工  相似文献   

5.
<正>在搬到重庆居住前,来自瑞典的Anders已经来来往往中国不下8次,不仅是因为工作的原因,还因为在这期间,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他的重庆太太王梅。两人和他们的漂亮女儿一起,在瑞典待了10年。但对Anders来说,他对在中国生活一直很向往,他很喜欢中国,来到中国就像是生命的另一次冒险旅行,充满未知、新奇与向往。于是,在2009年11月,Anders终于如愿以偿,和太太一起,从遥远的北欧雪国搬到了雾都山城。  相似文献   

6.
邹刚 《走向世界》2013,(4X):60-62
<正>沿海岸街自西向东漫步,依稀可见当年这座建筑的辉煌;斑驳的石阶、红瓦的屋顶,仿佛在诉说着当年这里是怎样的车水马龙,何等的繁荣与高贵……湖北人张文华因痴迷保龄球事业而在烟台安了家。其实,他并不知道,他是在烟台玩了一次保龄球穿越,他竟神差鬼使般地玩到了中国的保龄球之祖的地盘上。那一天,当他得知,这里有143年的亚洲第一保龄球馆时,他竟然有些不知所措。什么也不说,一口气跑到这里,瞪大双眼看着保龄球馆的老祖宗,他想,这是不是"拜祖"。  相似文献   

7.
李静 《重庆与世界》2010,(11):56-59
在搬到重庆居住前,来自瑞典的Anders已经来来往往中国不下8次,不仅是因为工作的原因,还因为在这期间,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他的重庆太太王梅。。两人和他们的漂亮女儿一起,在瑞典待了10年。但对Anders来说,他对在中国生活一直很向往,他很喜欢中国,来到中国就像是生命的另一次冒险旅行,充满未知、新奇与向往。  相似文献   

8.
绍瑞口苹果     
<正>提起烟台苹果,当地人会很自然地与绍瑞口这个烟台市福山区龙王山下的村庄联系起来。其实,在烟台人眼里,烟台苹果的百花园中,绍瑞口是独树一帜的奇葩。苹果在烟台的历史有多少年恐怕已经无证可考。但是140年前美国传教士将洋苹果引进烟台,则毫无疑问地成为烟台苹果新生命的起点。不过,那位洋教士的"广兴果园"当时也不过三五种苹果,比起后来烟台苹果的百花园的确微不足道。然而,洋苹果正如一颗种子,在一代一代的不断进取的烟台人的努力下,繁衍出一朵朵美丽的奇葩,最终哺育出"烟台苹果"这个夺目的世界级的地域品牌。  相似文献   

9.
互动     
《走向世界》2014,(31):8
炎热的夏天到来了,有时候难免烦躁不安,但当每次拿起《走向世界·仙境烟台》翻阅的时候,心会伴着杂志里的动人故事静下来,也就忘记了温度。相信,随着温度的不断提升,杂志的精彩内容也会不断提升,很期待!刘星最初接触到这本杂志,是坐出租车的时候偶然间读到的。《走向世界·仙境烟台》细细翻来,很耐人寻味,让我对烟台的了解越来越深,很快地融入到美丽的海岸仙境——烟台的生活中。李芸  相似文献   

10.
《走向世界》2013,(4X):16-17
<正>SOS——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SOS儿童村——一个著名的国际性民间慈善组织称号。1949年,奥地利的医学博士海尔曼·格迈纳尔先生为了救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幸存的孤儿,创办了世界第一所SOS儿童村;1984年,已是国际SOS儿童村组织主席的海尔曼·格迈纳尔先生远涉重洋来到烟台,出席了中国境内最早的SOS儿童村奠基仪式。十分令人惋惜的是,1986年烟台SOS儿童村建成时,这位好心的老人却因忧劳成疾告别人世。从此,他生前最亲密的伙伴,一个叫赫尔姆特·库廷的大  相似文献   

11.
郭开敏 《走向世界》2013,(18):58-61
<正>2012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成果发布会上,烟台从302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蝉联"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并荣获"2012年中国特色休闲城市——好客休闲之都"的称号。究竟是什么让港城烟台三度蝉联"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就让我们随着一曲广场style,解密港城烟台的  相似文献   

12.
1997年以前,尽管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烟台已经扬帆"开放"旗帜十几年了,但世人对其关注度并不高.是1997年举办的第二届APEC国际经贸博览会,让烟台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从此,一次又一次的高规格国际经贸盛会相继"登陆"烟台,仿佛此起彼伏的礼花.在世人一连串关注、艳羡的目光中,一座新兴的亚太经贸城在烟台拔地而起.  相似文献   

13.
丁学仕 《走向世界》2009,(28):41-43
1997年以前,尽管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烟台已经扬帆"开放"旗帜十几年了,但世人对其关注度并不高.是1997年举办的第二届APEC国际经贸博览会,让烟台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从此,一次又一次的高规格国际经贸盛会相继"登陆"烟台,仿佛此起彼伏的礼花.在世人一连串关注、艳羡的目光中,一座国际著名会展城在烟台拔地而起.  相似文献   

14.
孟斌  史毅 《走向世界》2002,(2):46-48
在海滨城市烟台东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座很气派的白色建筑,“中俄基地科技孵化中心”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就是由中国国家科技部在烟台设立的对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的国家级示范基地。 在多数人眼里,烟台与日本、韩国等国家有地缘优势,但与相距较远的科技大国俄罗斯和独联体.烟台也能攀亲结缘,其中原委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牵挂     
夏仁胜 《走向世界》2013,(13):102-104
<正>我与烟台"龙大"创始人宫学斌相识相交己近30年了,他一口一个老弟地叫我,我也张口闭口地称呼他老三哥,至今没改嘴。我俩都是一口稀饭喝不出个豆来就摔碗的脾气,从上世纪80年代,还多出一个相同的嗜好,就是喜欢拿花生米当零食儿。  相似文献   

16.
新月 《走向世界》2013,(44):42-47
<正>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将山东省烟台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这标志着烟台成为中国第12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字招牌"是对烟台保护传统基业、延续历史、传承文明、建设文化名城所取得突出成绩的肯定。初观烟台,总会被它迷人的海滨景色所吸引,然而走近了才会发现,烟台是一本厚厚的书,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紧紧地将你包裹。烟台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得到这样一张国家级城市名片是所有烟台人的骄傲。让我们翻开烟台厚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凉生  晓阳 《走向世界》2013,(44):96-97
<正>程伟华没有爽约,当我9月中旬再一次来到天天渔港的时候,终于如愿看到了期盼已久的烟台小吃城。其实早在4月份,第一次见到程伟华的时候,他就在为烟台小吃城的方案而紧张忙碌着,用他的话说"一个没有小吃城的城市,是不完整的城市",他当时承诺小吃城一定会在国庆节前落成。果然,9月18日,在中秋节的前一天,烟台市民万众期待的烟台小吃城终于开业了。新建成的烟台小吃城被正式命名为"烟台丹桂小吃城",烟台小吃城之所以要突出"丹桂"二字,程伟华说,"目  相似文献   

18.
于春水 《走向世界》2013,(31):120-120
<正>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过着"游牧生活"的李有财,带着一大家子,辗转东部三至四省。在"五一"前后槐花盛开的时节来到烟台通世路市委党校路旁"扎营",他那四海为家的漂泊生活,有个好听的名字:"逐花而居养蜂人"。李有财说,"他每年要跑四五个地方,在每处都能挣到近万元,比去外地打工稍强些。"烟台人浓郁的人情味实在  相似文献   

19.
卡布兰德教授把中国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这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自1975年至今,他先后五次来到中国访问、讲学,先后到过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及济南、烟台、泰安、曲阜等几十个城市;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当1975年他初次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正值十年动乱时期,但中国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一下子激发了他的亲近之情,面对百废待兴的中国,他的心中闪出一个念头:"要为中国做点什么",自此,这个想法陪伴了他二十多年,并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来到中国。历史常有惊人的巧合,迈克尔·卡布兰德教授和诺尔曼·白求恩一样,同出生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同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当然,也都同样地衷情于中国。作为加拿大Calumet学院的院长,他除了积极参加中加友好协会的工作外,  相似文献   

20.
Chefoo School     
若水 《走向世界》2013,(27):80-89
<正>在一九三七年的烟台,有一所非常奇特的学校,已存在了半经个多世纪,在遥远的中国,这所学校却完全采用严谨的英国学制,课本、教授全部采用英制,坚持牛津统考,被誉为"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好的英语学校"。但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它却非常陌生,甚至同一时期的烟台中文地方文献几乎对它也没有任们记载。因为这所学校只招收外国人,特别是中国内地会传教士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