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种迹象表明,已经来临的信息时代是一个“高技术”与“高文化”结合的时代,信息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众多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是符合我国产业发展方向的。为此,我们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文化产品的原创力,开发新的信息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技术,加强信息技术的人文内涵,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的真正健康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2.
闽台电子信息产业对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信息技术在经历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其高渗透性、高成长性、高带动性迅猛发展后,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应用信息技术带动传统工业的改造,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当前,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闽台两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对接,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兴起,电子信息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电子信息产业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福建省从“九五”起就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带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在全国务省、市、区的排位已跃居第5位,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大省。与福建一水之隔的台湾,其电子信息业已成为台湾科技产业的龙头,并在世界资讯硬件业和半导体业中占有显著地位。闽台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上存在明显的产业和技术梯度,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加入WTO后,中国和台湾地区为WTO的  相似文献   

4.
由大变强,实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历史性跨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产业规模已居全球第二位,但从整体上来看,电子信息产业“大而不强”。未来1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对于京津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协调创新机制不但可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还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的提高。本文将过对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群企业协调创新机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6.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国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各自不同的发展模式。作者认为我国需要从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出发,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概念、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及模式的优化进行新的阐释,以指导我国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国家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今天,中国如何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大国,关系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电子信息产业能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取决于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经验教训,提出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应着重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金建 《经济导刊》1993,(2):37-42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高技术、高投资、高风险等特点,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极大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对推动国民经济现代化意义巨大。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慢后快。目前在技术、质量、产业地位与政策、管理上很落后,急需振兴、扶持与提高,力争在本世末使电子信息产业达到世界中等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9.
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的第一支柱产业,并且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一方面,电子信息企业讯速崛起,其对外直接投资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国内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相当少,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更是空白.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增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信息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董蕾 《时代经贸》2011,(12):75-76
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的第一支柱产业,并且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一方面,电子信息企业迅速崛起,其对外直接投资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国内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相当少,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更是空白。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增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汽车电子信息产业是中国政府重点扶持的一个新兴产业。文章结合不同的产业成长理论,探讨了汽车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关于其发展模式,则借鉴了国外两种典型的汽车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汽车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2.
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分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是制定信息产业相关政策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信息产业发展阶段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套科学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作出了基本评价。通过对12个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不同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分析总结出信息产业各个发展层次的主要特征,为进一步制定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关战略和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具备经济规模优势和成长潜力,但“新常态”下的产业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中关村的微观证据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内“僵尸企业”的资产占用率正在扩张。通过“供给侧改革”框架,可从技术、治理和扶持3个方面分析影响企业资产扩张的政策因素。基于中关村电子信息企业数据进行分组回归,通过比较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揭示了正常企业与“僵尸企业”的资产扩张脉络,结果表明在供给侧促进企业技术发展、提高融资能力和减税政策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而政府直接补贴和国有资本注入是形成“僵尸企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兴的战略产业,将为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因此研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演进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为未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电子期刊是一种新的期刊形式,它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论述了电子期刊分类、优缺点及其对信息研究机构中馆藏期刊结构、期刊管理及科技查新的影响,我们应充分利用其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信息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金融业决胜于信息时代的电子化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 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使人类社会正在走向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许多特点和要求在对金融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挑战的同时 ,也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 ,金融业必须积极采用信息技术 ,开展金融电子化工作 ,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加入WTO对广东信息产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针对广东信息产业如何继续做强做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对N区域间产业转移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对区域间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量、转移路径进行测算,分析投资、消费、出口三因素对产业转移的驱动效应,并通过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的对比研究将产业转移类型区划分为综合增长型、优化调整型、适当保留型和综合转出型四种类型,根据实证研究对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分为宏观国际形势、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地区产业政策、市场核心因子等四个方面,为定量化研究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深入分析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中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已成长为中国的支柱产业。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被列入中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2011年通过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更是将成渝经济区推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极,规划中详细描述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其中的一个产业近年来获得了明显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招商引资能力不断增强。主要通过分析研究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从产业的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发展基础和特色方面对其进行描述,以便于对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有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规模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一些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年产值占世界电子产品产值的比重只有4.56%,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在WTO的制度约束下优化政府行为,以持续的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基本建立自主创新、结构合理、规模效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科研生产体系是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