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晓宁 《山东经济》2008,24(5):147-150
截至2006年底,韩国在山东的投资达到174亿美元,在山东注册的韩资企业达到1万余家,韩国连续五年成为山东第一大外资来源地。韩资企业已成为山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韩企撤资现象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加,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没有经过正常清算程序的非法撤离。本文首先总结了韩企非法撤资的特点,然后从我国经营环境和韩企自身问题两个层面分析其撤资原因,并探讨非法撤资给山东省造成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最后提出山东省防范非法撤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外商撤资也在逐渐增加。但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外商撤资的规模不大,也未发现有大规模撤资的趋势。造成中国外商撤资的原因多种多样,总体而言,小规模的外商撤资并未给中国经济带来太大的负面作用,某些类型的外商撤资还可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中国政府一方面应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预防外商的大规模撤资,另一方面要做好外商撤资后的各种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3.
熊然  穆广园  卫平 《世界经济研究》2023,(5):120-134+137
外商撤资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却容易被忽视的现象。文章聚焦于被外国所有者出售并随后被国内所有者收购的子公司,借助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撤资企业进行识别,继而采用PSM-DID方法考察外商撤资对东道国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效果、影响范围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外商撤资对企业出口规模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并且这种负面影响主要存在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劳动密集行业企业样本之中。通过检验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发现,外商撤资能够通过抬高贸易成本和加剧融资约束导致企业出口规模下降。此外,外商撤资对企业出口的负面影响同时体现在以出口决策、出口产品种类和出口市场范围衡量的广延边际层面。文章的研究有利于理性认识外资进入的积极效应和外商撤资的经济后果,可以为新形势和新挑战下外贸外资的稳中提质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撤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并且不时出现非正常撤资的现象,引发了一定的经济社会的连锁反应.考虑到外资对中国经济、外贸增长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中国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外资撤离.文章给出了中国应对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下撤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代国际直接撤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国际直接撤资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对立面。它意味着外商全部或部分地终止其在东道国或地区的生产经营活动,国际直接撤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就业,有着十分消极的影响。因此,研究国际直接撤资的种种可能的原因,对东道国政府确定相应的对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讨论国际直接撤资的含义着手,研究当代国际直接撤资理论的发展,并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吕波  王水娟 《特区经济》2007,226(11):25-26
跨国公司撤资对东道国产业损害程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本文在跨国公司撤资问题的理论框架下,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产业关联系数、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境内的技术扩散程度、东道国工业化进程、东道国对外资的依赖程度以及东道国政府的产业政策与管理五个方面分析跨国公司撤资对东道国产业损害,并由此得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水娟 《特区经济》2006,(9):289-290
不确定性因素是影响国际资本外撤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跨国公司理论关于撤资问题的理论框架下,从“外国劣势”入手,着重研究了不确定性因素对撤资的影响,并指出了减少不确定性的途径及其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关注     
官员和国企领导被限期从煤矿撤资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通知》特别规定,凡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自《通知》下达之日起一个月内,即9月22日前,必须撤出投资,逾期不撤出投资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撤资事件进行了研究,对其撤资的主要原因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层面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矿难频发,引起社会公愤。罪魁祸首之一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于是,中央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企负责人发出了“撤资”令,并规定了“撤资”的最后期限。但效果如何?说法见仁见智。事实上我们现在要弄清的是,官员在煤矿的实际投资究竟有多少?撤资的官员资金是从哪里来的?按时下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少国家都注重于招商引资的研究,而忽视了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与激励。该文首先引述了国外学者对当今国际资本撤资的动因研究成果,进而运用“刺激-动机”机理对其产生的动因进行分析,同时指出,国际资本撤资是有条件的,既有其内在壁垒,又有其社会壁垒。这些对于东道国而言,具有许多有益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以来,东南沿海出现大量的外资非正常撤离事件。本文分析了撤资者应承担的民事、行政、刑事三类法律责任,研究了通过诉讼追究非正常撤资者法律责任的现实障碍,并对于克服障碍、维护中国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提出了可行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寒冰 《魅力中国》2011,(18):232-232
国际直接投资撤退是一种客观存在,对典型行业撤资原因分析、论证用以丰富此研究领域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4.
徐晓岚 《特区经济》2009,(8):249-250
本文分析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外资撤离的影响因素和撤资行业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引进外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行业动态     
《发展》2005,(12):5-5
全国已有4578名干部从煤矿撤资退股新华社报道,截至10月20日,全国已有4578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从煤矿撤资退股。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002人。登记入股金额6.53亿元,已撤资4.73亿元。清理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大学升学机会6年内翻了一番据新华社报道,“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超过2000万人,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超过19%,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短短6年内翻了一番。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家家通电话”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6月底,我国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6…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正处在产业升级和开放战略转型阶段,使跨国公司的投资成本有所上升,技术和规模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当金融危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爆发时,将会加剧跨国公司的投资风险,使其盈利较预期下降,势必会加速撤资进程.文章分析了在此次金融危机形势下,在华外资所受的负面影响,及其所采取的撤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当抓住机会建立促进产业升级的跨国公司等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张璇 《老区建设》2014,(20):25-29
我国基于刑事诉讼的阶段化的制度设计,规定了多元化的非法证据排除主体,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排除非法证据的重要责任。笔者参考西方国家关于非法证据的认定范围、标准及程序,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言词证据规定了绝对排除,对非法实物证据规定了裁量排除,对审查起诉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作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8.
据10月26日《华商晨报》报道,辽宁阜新市对包括阜矿集团在内的173家国有和个体私营煤炭生产单位进行了一次彻底清查,清理纠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现任清河门区区长助理的李树林一人撤资700万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已建立了有限的证据排除规则,但仍存在对非法证据界定不够完整、没有规定非法实物证据是否排除和缺乏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规则等主要问题。完善我国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当务之急是明确界定"非法证据"、建立非法实物证据权衡排除规则和确立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规则。  相似文献   

20.
[国内]资讯     
《中国经贸》2013,(17):82-85
中国没有出现外资集中撤离迹象 中国新闻网消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中国没有出现外资主动集中撤离的迹象。首先,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证券投资跨境资金净流入仍在增加。其次,FDI撤资规模保持在较低水平。2013年上半年.FDI撤资购汇3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再次,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利润汇出变化平稳。在国内外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中国跨境资金将在波动中趋向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