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上海市人口郊区化发展现状、世博会对上海人口发展及郊区化的影响,世博后上海市人口郊区化发展的新趋势。2000年以后,上海市人口主要向近郊区迁移,随着世博会的召开,世博会对上海的人口发展进程产生影响,世博后上海人口将进一步向近郊区迁移,并开始向远郊区迁移,流动人口在郊区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7月5日,在迎世博倒计时300天里,“世博论坛·世博与浦东发展高层研讨会“举行。会议围绕“世博与浦东发展“主题,以及世博会给浦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世博会对举办地经济社会影响以及对世博园区二次开发思考等问题,首次将研究探讨的焦点投向浦东后世博时期发展战略。本刊撷取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以艺术世博理念寻找中国世博的创新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博览会是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当今人类文明的三大盛会。举办世博会是各国争相获取的机遇,可以迅速提升国际知名度,以此带动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2008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中国的首次世博会,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争取到的世博主办权。如何办好这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对上海甚至中国一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笔者认为应以艺术世博理念来谋划上海世博会的战略,寻找中国世博的创新之路。其艺术世博的创新内涵应包括:一是将动态文化展示与社会经济、现代科技展示有机结合,形成展演互动、动静一体、精彩纷呈、多视角的全球聚焦博览会。二是构建艺术世博的载体——世博演艺中心,利用世博品牌效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著名文化演艺的娱乐消费中心,成为因举办成功世博而留给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三是世博演艺中心将以独特的功能定位创新自身的盈利模式。四是用演艺串连成一个创新的文化产业链,在世博期间提升品牌效应,在世博之后发挥产业辐射效应,以此提升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如果没有世博会,上海旅游业很难达成"十一五"规划设定目标。世博闭幕后上海旅游业又将面临旅游需求不足的难题。尽管迪斯尼项目2014年运营可能会刺激上海旅游业复苏,但是新世纪以来上海旅游业的N型曲线发展轨迹却难以避免。本文在回顾和分析上海支柱产业的选择历程、旅游业的产业定位,以及上海旅游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后指出,上海旅游业存在发展瓶颈是旅游业在上海国民经济中尚未正确定位,应从多层次构想上海旅游产业发展途径,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5.
王居卿 《黑河学刊》2010,(11):14-16
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释放出巨大的旅游效益,推动了上海旅游业跨越发展。世博效应为黑河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多角度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9月22日中秋佳节恰逢世博盛会,由世博局特别开发的世博系列中秋月饼特许产品招标、评审近日揭晓,上海香特莉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以出众的整体策划与创新设计,从29家世博会特许食品生产商中脱颖而出,成为上海世博会  相似文献   

7.
全球三大顶级盛事之一的世博会终于在上海隆重拉开大幕。为此,本刊推出世博馆珍藏版。本刊还刊发了专家学者有关世博会的论述。看看这些精美的图片,再看看这些睿智的论述,相信会对本届世博会有更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秦颖 《上海国资》2010,(6):47-47
世博会已然成为全球建筑设计企业竞技的大舞台。作为上海本土的国有企业,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显然担当了上海世博设计任务中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石印 《上海改革》2003,(9):34-37
中国保险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安全生活起到了特殊作用,然而这一切与国际化程度和上海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还存有不小的距离,2010年世博会提供上海保险业保障,融资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强化的最佳机会,上海保险业要正确把握发展主旋律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脉搏,强化“世博保险”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新兴产业:展会管理产业为切入点,得出促进上海展会管理产业兴起的四个因素:适龄、技术进步、收入增加、时间紧张,并认为上海展会管理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注重结合环境导向和技术导向。世博会作为展会管理产业的内容之一,将会对上海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文章以Joe Goldb latt(2000)的系统影响因素,分析了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系统的影响:既包括旅游产业和传媒产业的发展,也包括无形经济收益与成本、绿色资产、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11.
去年,在中国2010世博会特许产品经营颁奖大会上,均瑶集团荣获"特许零售商最佳销售金奖"和"特许企业爱心奖"两项荣誉,在上海世博项目上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同一年,均瑶集团携手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续写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目,5月1日是上海世博会的开幕日,两个重要的日子连在一起.让我们感慨颇多。或许我们无法亲临现场感受世博,但是,我们何不一起先到书里去读读世博呢?在我们欢呼世博、感受世博、参与世博的同时,何不抽出时间去亲近一下书里那些世博的事呢?因为它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世博,热爱世博。现在就让浓浓书香,伴随我们提前畅游世博会。  相似文献   

13.
王风芹 《中国经贸》2014,(13):44-44
承接地物流业的发展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皖江城市带作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区域物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是从多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皖江城市带物流业产生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物流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2010,世界的世博年、中国的世博年、上海的世博年。在世博园区方圆5.28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有千千万万个劳动者正在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而忙碌着,其中也不乏我们宁波乡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角度切入,以2000年世博申办委员会成立为界,综合分析了2010年世博会中办前后上海市历年三大产业生产总值、世博参观人数、机场客运吞吐量等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灰色预测、组合预测分别构建了世博长期、短期、综合经济影响度模型,运用Excel、Matlab软件得出上海世博会经济影响力定量化的结果。2000年起长期经济影响度逐年递增,2010年1月到8月短期经济影响度呈现出跳跃增长,且在5月跃度较大。这些结果表明世博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存在着长尾拉动作用。最后结合相关资料,本文总结了上海世博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多元性、阶段性、带动性、非均衡性和长效性等特点,并对上海市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沪港经济》2010,(7):54-59
世博进行时:拉动上海GDP增长5%"去世博了吗?"进入5月之后,这已经成为上海街头最常听到的问候语。除了为世人奉献一场人类历史文明的盛会,有"经济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究竟能为上海创造多少实质性的经济效益?这个问题同样是世博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杂志热评     
《上海国资》2010,(12):6-6
上海进入"后世博时代" 《上海国资》2010年第11期——《上海新时空》 随着世博会结束,上海也进入了后世博时代。 之所以说是后世博时代,当然是相对于前世博而言。在申办成功到正式举办的这7年多时间里,世博为上海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尤其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城市市容整治等,都已经成为世博留给上海的遗产,上海人如今每天都在享用。  相似文献   

18.
雍君 《上海经济》2008,(6):42-44
进入2008年,上海世博筹备工作锣鼓越敲越紧,今年将是世博会筹办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的重要一年.一个"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正在向世人走来.据预算,世博会直接项目投资逾100亿美元,而所配套和带动的动态投资将近3000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苗森 《北方经济》2010,(7):55-57
物流业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若干年前,功能单一、对现代物流一知半解的一些运输企业并不会想到物流业会与大多数的产业产生交集或渗透。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综  相似文献   

20.
承接产业转移中安徽物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加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国家将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于安徽皖江城市带。安徽物流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支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从分析安徽物流业竞争力入手,提出了安徽物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的发展战略选择及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