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气候变化不仅带来各种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还对人类的身体及心理带来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气候变化对公共健康产生影响的作用,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各级政府及个人在各个阶段采取应对措施的模型分析,以期能为降低气候变化对公共健康的负面影响提供一定的政策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带来严重影响。随着未来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继续升高,气候变化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长期而严峻的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比发达国家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普遍较弱,如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适应措施,气候变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损失将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严重影响,这种影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可能趋于恶化,甚至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所以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灾害,已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减缓和可持续发展有巨大协同效应,但也会面临权衡和取舍,新的道路还在摸索之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政策和立场也越来越关注。文章通过对1990年以来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立场的历史考察,认为16年来中国的立场稳中有变,不变的是中国坚持不承诺量化减排温室气体,变化的是以比过去更灵活、更合作的态度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文章以减缓成本、生态脆弱性和公平原则三个变量解释了中国立场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7.
我国编制的第一部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日前在京发布。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围绕报告分别作了讲话。《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共分三个部分:“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评价”。该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全面评估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观测事实及其影响,预测了21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评价了气候变化及相关国…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首先要讲一点,全球气候变化或者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在国际气象或气候界的主流社会里面是-个共识.现在被各国政府和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谈到气候变化,它是-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特别谈到,它对人类的经济社会乃至于政治都有深刻的影响.对我们全人类来讲,是我们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有13亿人口,毫无疑问,责任重大,影响非常深刻.中国涉入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工作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府条约工作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APEC气候变化合作的背景、发展、意义和前景进行了政治经济分析,着重阐释了美国气候政策的调整及其对APEC气候变化合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中国参与APEC气候变化合作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益协调、制度建设和规范内化这三个基本变量初步对气候变化软能力理论内核做出了解释。国际制度对气候变化软能力的影响体现在以下联系中:一是国际谈判和外交的自主性,其衡量指标主要是国际气候变化制度带来的利益和规范因素在参与气候变化谈判中外交人员的权重。二是国际气候谈判和战略共识,其衡量指标包括部门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学习和沟通、信任程度、最终共识等。三是国际气候谈判和协调机制建设,其衡量指标包括协调机制化程度、对口单位的作用等。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作者认为,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影响了相关外交决策的运作环境,并推动气候变化软能力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刘颖 《特区经济》2010,(8):267-268
气候变化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的隐患包括:导致能源需求增加,加大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加剧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我国能源购买安全;引发全球碳排放空间争夺,影响我国能源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李军教授等的新作《气候变化对清代华北地区粮食生产及粮价波动的影响》2021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粮食生产更是中国社会的重中之重,对历史时期粮食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全球性粮食问题该书以清代华北平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及粮价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薄燕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1):135-155,160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关键参与者。既有研究文献对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行为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但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合作意愿上。作者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两个方面构建了分析国家气候合作行为的新框架。运用该框架,作者对中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合作意愿以外,合作能力在客观上和主观上也对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和履行国际承诺的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不断提升的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使其在清洁发展机制、"2度目标"、国际磋商与分析等问题上表现出极大的合作性,但是其合作能力的有限性不足以支撑中国按照发达国家确立的时间表,承担具有国际约束力的减排义务。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在未来仍将影响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行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坦诚地分享和交流它们的合作能力水平信息,将有助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以一种非对抗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4.
罗燕  赵珺  董彦  张爽 《中国报道》2013,(11):28-31
在华沙会议召开前夕,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权威解读华沙气候会议。从哥本哈根到坎昆、德班,再到多哈,联合国气候大会一路走来,2013年11月11日将在波兰首都华沙再次开启谈判。今年6月在德国举行的联合国2013年第二轮气候变化谈判取得进展但也遭遇难题。这给华沙气候大会带来希望,也带来了压力。毋须讳言,经济体量世界第二的中国目前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全球控制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5.
动态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媒体高层论坛——2009气候变化中国声音2009年7月23日,由中国节能协会、北京地球村共同主办,能源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的"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媒体高层论坛——2009气候变化中国声音"在  相似文献   

16.
天下事     
《发展》2014,(1)
正中国发布首部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中国政府11月中旬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华沙气候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对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意义重大。中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气候变化已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城镇运行安全以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战略》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平均每年因极端  相似文献   

17.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的国际论辩随着国际气候制度的演进过程而不断深入。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到对经济利益的评估、再到政治意愿的形成,气候变化博弈背后的经济利益之争和地缘政治之争构成了国际气候治理的国际大背景。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国际气候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未来走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所持的气候变化立场也备受国际社会瞩目。作者结合国际气候制度的演进历程概括了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与调整过程,分析了中国在气候变化决策过程以及针对中国气候变化立场中"变"与"不变"的原因。作者认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在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治理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一个涵盖国际政治、经济、技术、法律、环境等各方面的国际气候制度已经形成并处于不断演化的进程之中.国际气候谈判已不只是单纯的环境事务,而是涉及到未来各国争取发展空间和选择发展道路的问题,关乎各国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未来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时期.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如何发展,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美贸易与气候变化——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贸易的全球化对人类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碳泄漏问题成为环境与贸易冲突在气候变化领域中的体现。本文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建立经济模型,计算了1997~2007年中美贸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美贸易使得美国的CO2排放量减少了2%~4%,中国增加了14%~20%,全球增加了2%~4%。因此,在设计国际气候制度时应考虑国际贸易的影响,美国应该为中国的部分CO2排放负责,中国应提高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并且在环境与贸易利益方面做出权衡取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产业》2007,(7):48-51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世界各国产生日益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对这一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汇报,并决定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科学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基础和根本手段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把能源和环境确定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把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明确列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之一。《国家方案》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应对气候变化,把加强科技工作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为了有效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为《国家方案》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全面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科技部于今年3月初正式启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的编制工作。为编制和发布《专项行动》,科技部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和座谈会,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财政部等20多个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讨论,先后五易其稿,并向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最终定稿。作为近期实施《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科技部将启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与控制研究”重点专项,集成相关科技计划(包括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以及条件平台计划等)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将适时联合相关部门发起“气候变化与科技国际论坛”,促进国际间应对气候变化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