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林裕超 《走向世界》2014,(23):54-55
烟台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南大街与胜利路交会处。始建于1884年(清光绪十年),落成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是由福建船帮商贾集资修建的一座供奉海神娘娘(天后圣母)的封闭式古典寺院建筑,具有典型的闽南风格。  相似文献   

2.
刘东红 《魅力中国》2013,(16):86-86
会馆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当今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建筑形态所体现的中国古建筑群的特点,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洛阳山陕会馆、开封山陕甘会馆、社旗山陕会馆中的三座照壁,堪称河南“照壁三绝”,它们所体现的建筑艺术、雕刻艺术、文化内涵,都对研究和欣赏会馆文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建筑风格代表一个城市的特色,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实证。尤其是那些堪称经典之作的老建筑,每一座老建筑就像一本生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蕴藏着值得回味的历史典故和文化故事。根据建筑用途的不同,青岛的老建筑可以划分成行政与军事建筑、宗教与教育建筑、金融建筑、旅馆与娱乐建筑、居住建筑、工业、企业与商业建筑、公用事业与会馆建筑等不同类别。每一种类别都有各种精美的代表性建筑。欣赏这些经典建筑。怎一个“美”字了得?  相似文献   

4.
消息     
《首都经济》2012,(9):60-61
东城区:前门大街五年内将修缮10个会馆 8月15日,前门大街管委会主任葛俊凯对外透露,五年内将完成广东惠州会馆、粤东会馆、平镇会馆,安徽旌德会馆、石棣会馆,湖北黄安会馆,江西庐陵会馆等10个会馆的修缮整治,完成得丰西巷等28条胡同部分市政改造工程。前门西区将全面启动剩余地块的修缮整治及建设工程,基本建成地下行车连廊、停车场和11万伏变电站;东区完成52个地块的修缮建设,形成前门东路两侧呼应的北京传统风貌。  相似文献   

5.
消息     
《首都经济》2013,(2):56-57
西城区:修缮文物配合中轴线申遗 1月10日,西城区政府对外透露,为配合北京中轴线申请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年,西城区将围绕中轴线开展一系列文保修缮行动。主要对中轴线19处文物进行修缮保护,包括后门桥、燕翅楼、故宫大高玄殿、普济寺大殿以及位于大栅栏的护国寺大观音殿等。此外,中轴线南部、天桥地区新市区——泰安里民国式建筑,今年也将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6.
图说保国寺     
《宁波通讯》2013,(22):24-29
为此,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于2007年启动了大殿科技保护监测项目,对大殿材质、沉降、变形、环境等要素实施高科技的动态监测。截至2010年底,共收集环境数据5万余组。监测发现,大殿虽存在总体向东北方向倾斜的趋势,部分构件存在残损或构件隐患,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保国寺大殿“基础”非常扎实。通过对大殿建筑范围内的岩石、地下水、暗河等的详勘,发现保国寺大殿地基历经千年仍无不良地质作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作为宁波府治后镇山,“灵山宝地”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7.
在新加坡南侨中学的名人纪念亭中,有一尊新加坡福建会馆专门竖立的人物铜像,令每一位新加坡华人肃然起敬、赞语连连。这位人物铜像,就是新加坡工商界“一代名流”、教育文化事业的伟大导师和“慈爱保姆”、东南亚华人的“无冕领袖”、社会公益事业的“大善人”、独创“四时气备”经营管理绝招的世界企业巨子——李光前。他以勤奋好学、不离书本的独特发迹历程,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古训  相似文献   

8.
<正>宁波钱业会馆,始建于1925年,占地一千五百余平方米,是昔日宁波金融业聚会、交易的重要场所。这是一座由亭台楼阁和园林组成的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会馆由前后两进组成,前进廊舍环绕,中有戏台;后进为议事厅,为旧时宁波金融业最高决策地。这也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钱庄业的历史文化建筑。宁波的金融业,一向以钱庄为主体。据《鄞县通志》  相似文献   

9.
高闯  郭舒 《辽宁经济》2004,(11):49-49
多年来,由于沈阳故宫、福陵、昭陵、永陵历次维修时的修缮方法、使用材料等均不恰当,没能按照世界遗产组织的有关规定维修,加之多年破损严重,致使“一宫三陵”有许多硬伤。为达到世界遗产对文化景观“真实性”的要求,此次在修缮“一宫三陵”过程中,虽对现代人工设施进行大规模拆除,但是仍留有遗憾:在“三陵”修缮中许多原本应该采用传统工艺的桐  相似文献   

10.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故事,不管现在光鲜与否。对走过的每一座城市,心里总是那么的眷念,舍不得离开却又不得不分离。很多时候,我不明白喜欢一座城市到底是为什么。一处风景?一座建筑?一次偶然的邂逅?我愿意走过这里的每一条街巷,我愿意倾听它的每一个故事,我愿意将时间“消耗”在这里,感受这座城市的深厚历史以及充满温情的气息。  相似文献   

11.
不去安徽的黟县,不去江西的婺源,不出上海也可以见到古老的明清建筑。它们就在城市北部的高桥,那些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正在把浦东的根留住。10月28日,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日子,浦东北部,高桥镇西街173弄3号门口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这座临河而建、坐北朝南的三重进深的建筑迎来了一桩喜事——一年前经过修缮后被辟为钱慧安纪念馆、高桥书  相似文献   

12.
山陕会馆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8,(4):F0002-F0002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双街古京杭运河西岸,坐西朝东,沿中轴线对称排列,是山西,陕西商人为作“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合建的一座神庙与会馆结合的建筑群。  相似文献   

13.
黎大祥 《发展》2008,(9):155-156
一、西夏碑的发现 清嘉庆九年(1804年),进士出身的中国著名学者,甘肃省武威人张澍,在家养病期间,有一天与朋友同去凉州(今武威)大云寺参观游览,在大殿后院左边无意中发现一座被砖封闭的建筑,不知里面有什么东西,就问寺内和尚。他们都说:不清楚,听说很早以前就是这个样子,谁也不敢打开,否则,将会招来风、雹等灾祸。  相似文献   

14.
周健行 《魅力中国》2014,(18):104-104
由福建泉州市安溪县高甲戏剧团创作的高甲戏《缘中缘》,讲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每一幕中的剧情环环相扣,演绎了一出极具闽南特色的人间真情剧。 “丑最能体现美”,在本剧中,闽南高甲戏中最具特色的“丑”角的安排与表现更是一大亮点。演员们通过诙谐的表演,将角色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丑角中的龙套“乞丐拜寿”一幕,更能体现闽南人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缘中缘》是安溪县继《凤冠梦》、《玉珠串》等作品之后推出的又一高甲精品剧目。而我有幸受邀担任灯光设计参与其中,从中受益匪浅。根据导演的阐述,舞美设计的方案,再结合自己对剧情的深入理解,初步有了灯光设计构思设想及舞台灯光的总体基调。  相似文献   

15.
从一个茶叶店起步在福建闽南有一首歌曲叫《爱拼才会赢》,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拼"和"赢",十分形象地反映了闽南人那种勇于开拓、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陕西省福建商会副会长、西安兴旺茶叶公司董事长郑兴旺,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相似文献   

16.
建于清乾隆24年的重庆湖广会馆座落在长江边上,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分为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和广东公所、齐安公所。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题材多以《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里的人物故事为主,配以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奇花异草图案。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是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重庆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区建设》2012,(10):60-61
位于福建省南部的平和县,与闽粤两省8县接壤,是原中央苏区县、福建重点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战争年代,朱德、陈毅、周士第、李硕勋、罗明、邓子恢、张鼎承、谭震林和彭冲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工农革命军福建独立第一团、中国工农红军独立营、特务营,红四十八团、中央红军东路军、红三团、红八团、红九团、长胜支队、王涛支队、闽南政保队、闽南支队等革命武装曾驰骋在平和这块红色土地上。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开发研究》2011,(3):F0003-F0003
茶卡盐湖是一个集风光游和工业游于一体的景区,在青藏高原风光游中享有盛誉,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盐湖类国家AAA级景区。为促进海西旅游业的发展,丰富游客在景区参观、活动的项目,2009年州旅游局、乌兰县政府、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试雕了巨型盐雕作品《盘古开天》;2010年成功举办“首届盐雕和盐湖风光艺术摄影节”。在此基础上,今年扩大规模,有11座新的盐雕在盐湖码头建成。盐雕的建成,填补了我国盐雕旅游景点的空白,为打造“东有沙雕、北有冰雕、西有盐雕”的雕塑艺术格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贺煜 《重庆与世界》2015,(18):72-77
1500年的岁月虽然悄无声息,但深刻而且细致。她把安居雕琢成为一座知名古城,而且还似一团经久不息的温火,煨出了安居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 安居古城位于重庆市铜梁区西北部的涪江和琼江交汇处,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建县。安居古城依山为城,阁道连居,城内拥有“九宫十八庙”、“安居八景”等景观:设有湖广、福建、江西等地会馆;汇聚古县城文化、古巴渝文化、宗教文化、书香文化、移民文化和龙文化,是一座体系保存完整、规模庞大、具有立体感层次感的古城。目前,铜梁正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把安居古城打造成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  相似文献   

20.
杨志刚 《魅力中国》2010,(11):26-27
安徽会馆,又名东廓堂(敦化堂),位于苏州历史上的重要黄金水道上塘河北岸,西临来凤桥,东近下津桥。该建筑为明末清初典型的会馆造式,是城中南显子巷“安徽会馆”的分馆。其主要承担祠堂(安徽同乡举行丧俗的地方)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