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冯珊 《广西经济》2008,(5):41-41
近年来.宜州市成功打造的“刘三姐”旅游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07年,宜州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不断宣传、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以刘三姐故居、会仙山、古龙河漂流、大水车、壮古佬、金浪湾、三门岩寺等刘三姐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风情、漂流探险、休闲观光、古迹探秘”旅游新格局,成功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品牌经济"时代,品牌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本文首先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进行了分析,选取常州市为案例,在探讨了常州市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的基础上,对常州市旅游目的地品牌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析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化对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认识,加强品牌创意开发与创新;深度挖掘张家界市的文化内涵、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是解决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张家界旅游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竞争力的新要素。  相似文献   

4.
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目的地品牌是一种文化力和巨大的无形资产,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等要素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形成的主要要素.真实性、专属性、导向性、美誉性、认同性等原则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的基本准则,在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进行定位中,应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做到规划先行、征求意见、最终确定品牌并广泛地开展品牌宣传.  相似文献   

5.
两会花絮     
曾饰演“刘三姐”的黄婉秋委员原来在剧团工作,现在搞起了旅游,通过旅游继续唱刘三姐的歌,讲刘三姐的故事,将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她说,在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和调查  相似文献   

6.
"古苗疆走廊"是一条重要的"活态"民族走廊,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及文化内涵,极具旅游开发意义.本文对"古苗疆走廊"沿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归纳出走廊沿线文化丰富多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族/族群频繁互动、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国际通道等特点,并进而提出进行整体品牌塑造、优先开发古驿站、对非遗产品精品化打造和品牌包装、申报世界遗产、重视走廊的文创产品开发等对"古苗疆走廊"进行旅游品牌塑造的开发导向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的条件、历程和现状分析得出,冰雪旅游产品的辐射能力已经不再依靠垄断性的资源优势体现出来,而是随着其文化附加值和文化含量的升高而逐渐提升的.伴随着文化与旅游的协同性及关联度的日益增强,文化品牌与冰雪旅游品牌势必深度融合,加大冰雪休闲度假、冰雪节庆、冰雪观光以及民族文化的品牌整合,进行品牌重组,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论海峡旅游品牌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家"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并将海峡西岸旅游区列入"十一五"期间优先规划和重点建设的12个旅游区发展之一。如今,福建省正加大力度全面构建海峡旅游品牌。本文首先界定了海峡旅游品牌的概念,并对海峡旅游品牌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海峡旅游品牌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白笛 《魅力中国》2010,(7X):161-161
文化与旅游应当有更为紧密的结合,想要进一步提升河南旅游品牌,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整合就面临着必要性和紧迫性。河南省应当转变观念,投入资源,同步推进、优势互补,实现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后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伏羲文化"作为天水地区特有的一种人文旅游资源的角度进行一系列分析。首先阐述了伏羲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其此,分析了伏羲文化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提出伏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完善基础服务实施,强化监管体制,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树立资源的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科学发展观念;政府应扩大资金投入和对外宣传工作,开发更广阔的市场;开发天水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打造"伏羲文化"特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1.
吴述裕 《科技和产业》2014,14(10):37-42
高铁开创了"快旅慢游"的旅游新时代。沪昆高铁的开通给怀化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怀化必须立足实际,科学应对,紧扣高铁时代的旅游特点,整合域内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文化旅游核心品牌,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力度,发展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大力增强中心城市旅游集聚功能,才能在高铁时代的文化旅游竞争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2.
在"旅游兴疆"的背景下,如何发挥西域文化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实现"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旅游民宿发展需要树立文化主题形象,塑造文化品牌,让当地特色产品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达到共享、共融、共生.文章以吐鲁番为案例,通过对该市旅游民宿现状进行SWOT分析,总结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归纳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吐鲁番的民宿旅游品牌塑造要坚持深挖西域文化,通过景区联动效应,使得文化旅游引人入胜.通过多样化营销模式,从单一的旅游观光转向多样的文化休闲体验,从而实现旅游民宿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游文化品牌是区域旅游业个性化的体现,区域旅游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旅游文化品牌战略的实施。本文借助品牌建设的相关理论,结合旅游业独有的特性,对河北旅游文化品牌战略的实施进行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焦作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成功打造了"太极故里"、"山水焦作"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但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焦作市文化与旅游尚未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发展。文章梳理和细分了焦作文化旅游资源,对焦作市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进行SWOT分析,从历史文化、太极拳文化、煤文化、山水文化、怀药文化等方面提出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体系,提升目的地旅游吸引力,促进焦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旅游是全球新兴的具有强大生命力而内涵丰富的旅游活动体系,在当今生态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潮流下,2008年11月湖北省凭借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提出了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激活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优势的重大战略决策。荆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不可避免地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点打造对象之一,此机遇对促进荆州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打造荆州旅游产品的品牌提供各项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文化旅旅游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打造具有吉林省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品牌,必能加快吉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吉林省经济发展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陈巧 《中国集体经济》2014,(22):145-147
荆州市旅游文化形象的塑造对扩大荆州市旅游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推动荆州旅游品牌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文章拟将公司的CIS战略运用到荆州市旅游形象塑造中,分别从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三方面对荆州整体旅游形象进行塑造,来提高荆州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其在旅游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在对四川南江县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将旅游资源划分为8主类、25亚类、103个基本类型.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南江县文旅资源类型全、丰度大、品位高、组合好、特色优.应紧抓旅游资源五大特色,寻根地学文化引领,发挥"旅游+文化"、红色文化旅游串联、乡村文化旅游辐射作用,布局"12822"空间结构、设计4个品牌、7种产品、构建6类融合工程的实践创新模式,促进地方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汪鸿 《改革与战略》2013,29(3):88-90
文化是旅游业创建品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要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体系.创建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城市旅游文化,是城市发展旅游业、向国际文化旅游城市迈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宜州市位于广西西北部.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市驻地庆远镇是历代县、州、府、郡治所在地,是广西历史上八大重镇之一.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也是广西旅游产业发展中近期规划建设的重点旅游县市之一。宜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境内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境内山清水秀.石美洞奇。有龙江、临江、小环江等风光旖旎的河流,有众多名胜古迹的名山——会仙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三姐原生态歌谣文化;有宋代大书法家、诗人黄庭坚衣冠墓:有明惠帝朱允炊云游宜山遗迹.有全国最早的五百罗汉名号碑:有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太平天国气吞山河的诗文石刻——翼王石达开及部将唱和诗碑刻:有浙江大学抗战时西迁办学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