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那薇  杨娅婕 《特区经济》2010,(11):138-139
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融资次序正好相反,我国上市公司优先选择股权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内源融资。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逆向融资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上市公司逆向融资行为理性化回归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董粼 《新疆财经》2005,(4):72-74
对企业而言,可供融资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包括内源融资、债务融资和股票融资。按照现代融资理论的“融资定律”,上市公司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然后考虑债务融资,把股权融资作为最后的选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悖论”的存在对企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运用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融资结构特征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虽然融资结构特征体现出明显的股权融资依赖性,但企业并不具有股权融资偏好。我国农业企业融资行为基本吻合融资啄食理论的"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偏好顺序,融资偏好与融资结构特征之间存在明显的背离现象。  相似文献   

4.
我国创新型上市公司的成长和融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98家2008~2010年我国创新型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成长与融资方式的关系。首先分析目前我国创新型上市公司的融资现状,其次研究融资方式对创新型上市公司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创新型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不合理,对于企业的成长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内源融资比例较小,对于创新型上市公司的成长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外源融资中存在"重股轻债"的问题,不利于创新型上市公司的成长,债权融资由于规模较小也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创新型上市公司应该加大内源融资的规模和债务融资的比例,适当的发行债券,扩展融资渠道,而不是一味追求股权融资。另外,规模大的创新型上市公司不能一味追求规模扩张,更应重视企业自身的经营问题,把资金等稀缺资源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基于江苏省2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聚类和数据包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公司进行债务融资效率分析。研究表明,中小板企业在融入资产的配置效率方面更为关注自身盈利状况和成长前景,而没有充分认识到节约融资成本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企业债务融资效率偏低。对此,我国中小板企业应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杠杆作用,优化资本结构,通过强强联合和以强带弱的途径分散经营风险,在扩大规模效益的基础上持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6.
融资约束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上市公司规模扩张和产业带动作用的重要因素。以现代企业融资理论为基础,通过将农业上市公司与非农业上市公司进行横向比较,从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得到了一定的政策扶持,但依然面临较强的内部融资约束与信贷配给;农业上市公司在股权市场上的融资比重并没有显著增加,与承担的风险相比,股东收益率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本文选择了中小板和创业板中房地产企业作为样本,通过运用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做了相关的统计分析,结合宏观经济发展,找到了影响中小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能力的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力大小,从而对如何提高中小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能力给予一些合理、有效的分析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揭示了企业的最优融资顺序应该是: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而我国的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典型的股权融资偏好,与西方现代企业在融资偏好上存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在回顾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比较我国上市公司与西方现代企业在融资偏好上的不同,进而分析这种股权性融资偏好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提出几点建设。  相似文献   

9.
昌忠泽  李汉雄  毛培 《改革》2023,(6):105-125
利用我国A股2 563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218个城市的地方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并没有导致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上升;非国有上市公司通过调整其融资结构有效弥补了政府债务对其债务融资的“挤出效应”,表现为政府债务扩张时银行借款下降,股权融资和内源融资增加,而国有上市公司不受债务挤出影响,表现为债券融资上升和内源融资下降;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行业、城市和政府债务结构异质性;另外,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非国有上市公司银行借款的“挤出效应”具有明显的期限特征,即短期借款下降,而长期借款上升。  相似文献   

10.
提高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提高融资效率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研究国内外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基础上,对融资效率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分析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各种因素,然后给出了提高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希望为上市公司进一步提高融资效率、改善融资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多数高校都利用这一难得的时机,扩大招生规模、购地置房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国家拨款有限,许多高校纷纷走上了负债经营之路,商业融资作为高校最便捷的融资手段给高校缓解了资金的压力,但同时也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Insufficient sources of internal financing and inaccessibility of external financing are acknowledged as crucial constraints on new investment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capital structure is related to investment decision for SMEs in Vietnam. In particular,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apital structure on the decision to seek new investment as well as the choice of its financing sources. The main results reveal that SMEs with high financial leverage tend to engage more in seeking new investment. Moreover, empi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mong SMEs seeking new investment, those with higher financial leverage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external financing rather than internal financing.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e dynamic feature of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SMEs’ capital structure in Vietnam.  相似文献   

13.
虽然不少文献都明确了产业集聚的外部性对企业的债务融资具有正向作用,但就产业集聚外部性如何系统性影响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较少。本文综合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公司金融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产业集聚与资本结构间的关系。理论分析发现,产业集聚与资本结构在权衡理论框架和优序融资理论框架下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实证结果则发现产业集聚与资本结构负相关,更多的支持了优序融资理论。原因在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债务融资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使得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是内部融资。  相似文献   

14.
汪群  周建龙 《特区经济》2012,(5):293-295
借鉴国内外有关行为财务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笔者以安徽省近年来实力较强的500家民营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作为研究样本,着重从民营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方面入手,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民营企业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所受到的非理性因素干扰的情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营企业投融资行为"实际是什么"的问题,从而使我国的民营企业能够从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在投融资决策中克服盲目和冲动情绪,努力减少由于非理性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盲目融资和过度投资的行为,尽量避免或减少投资失败和财务困境。  相似文献   

15.
作为资本密集型的国民经济基础行业,石化行业的资金约束是制约其经营发展和战略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债券融资作为一种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正以其广泛的资金来源、较低的融资成本等优势愈来愈受到各方重视。本文以1996~2011年间发债石化企业数据为基础,对石化企业融资结构和债券发行情况进行分析,对石化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优势进行阐述,同时结合现有法律法规及市场条件对石化企业债券发行及定价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中小风险企业资金来源的多样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采取资金供给的多元化和政府的积极参与来解决日本中小风险企业的筹资问题。这种解决方案是其在间接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不成熟条件下的必然的制度选择。本文以"信用补完制度"为基础,从日本间接金融、完善中的资本市场和过渡期的市场型间接金融等方面对日本中小风险企业资金来源的多样化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7.
以2010-2011年安徽省上市公司年面板数据为对象,基于S—M模型运用STATA统计工具对安徽省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安徽省融资顺序首先为股权融资,其次是债券融资,最后为内源性融资。文章还进一步对公司资产规模对融资偏好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规模越大的公司越偏好于股权融资。最后阐述了安徽省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融资优序理论相悖的原因,并提出优化安徽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黎翠梅  陈巧玲 《乡镇经济》2008,24(10):29-32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民间借贷的特征不同,文章在对湖南省华容县和安乡县的农户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湘北传统农区农户民间借贷的现状与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乃毅 《特区经济》2007,(5):205-206
新疆民间融资经过20几年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对新疆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民间融资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增加了风险、不利于监管)。需要通过积极引导,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