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那么,这次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传递了哪些新信息?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结合丰润区实际阐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实行补贴政策,开拓就业渠道,支持扩大就业,对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斌 《西部论丛》2008,(12):13-13
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要全力保增长,这在目前几乎是共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如何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益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会议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相似文献   

4.
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5.
【法国《欧洲时报》11月11日】在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实体经济遭受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胡丽华 《特区经济》2010,(10):68-70
目前,随着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调整和变革,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存在的各种矛盾不断凸显,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面临诸多挑战。由于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明显优势和效果,为此,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特有功能和作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下滑.使原本艰难的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并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首先是大学生就业遭遇寒流.其次是沿海地区大量农民工返乡,最后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在分析中国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概括并解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在总量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状况关系到个人发展、社会稳定与经济长远发展等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市场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只有客观把握形势、认清自我,才能成功实现就业突围.因此,在当前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刘黎辉 《科技和产业》2009,9(9):48-50,92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不仅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与广大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课题。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湖南省就业形势严峻。面对金融危机对湖南经济带来的挑战,在外部不利的条件下,为不让全球经济危机变成湖南省就业危机,就要把就业问题放在政策首位,把稳定就业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将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就业创造型"的经济增长,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金融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为了应对危机,我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经济出现平稳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要求财政政策转型。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政府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汇率政策下,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非常正确的,也取得了巨大成效。表现在:首先扩大了投资,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发行建设国债,调整税收政策,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增加政府投资,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我国大学生就业仿佛遭遇了最严峻的考验,面对这巨大挑战本文结合当前金融危机的经济形势,通过阐述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难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货币与财政政策后续效应评估:40次银行危机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陈雨露 《改革》2012,(5):24-32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40次重要的系统性银行危机为基础,对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选择进行实证评价。实证结果表明,"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产生相对较优的经济效果,应成为金融危机后的主要政策选择,但由于两种政策刺激或稳定经济的效力都集中体现在短期,为避免持续和大规模货币扩张和财政赤字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旦危机消退、经济企稳回升,之前作为"反危机工具"出现的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就应该逐步淡出。  相似文献   

14.
蒋欣吟 《特区经济》2011,(11):283-285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加之欧洲债券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我国近14亿居民消费群,转变家庭的消费意识对于扩大内需而言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分析,研究我国家庭消费行为以及影响消费者心理意识的因素,浅谈金融危机下家庭消费心理意识对扩大内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立新 《发展》2009,(5):114-115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就业、拉动内需,振兴经济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经历了20多年发展的小额信贷,已逐渐规模化、制度化,并形成小额信贷产业。小额信贷产业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是促进就业、拉动内需,振兴经济的一个主渠道。本文从金融危机下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对促进就业、拉动内需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积极发展小额信贷推动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拉动内需,振兴经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对影响劳动力就业的诸多困境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对扩大劳动力就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成为我国确保实现"保增长"目标的重要动力和经济战略;而城市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扩大消费与投资需求,打破二元经济结构,着眼于长远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日两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措施。通过对政策的具体分析并利用潜在变量——危机强度,研究刺激政策对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的效果,结果得出,中日两国均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国政府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对应对金融危机均有所成效,危机强度的走势日本比中国更理想,中国的危机强度比较随机。中日两国的经济刺激政策都改善了GDP、就业、通货膨胀、贸易差额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但在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在日本产生了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郭丽 《北方经济》2009,(12):14-15
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渗透,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行业性的冲击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越发严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政府、高等学校和学生应该如何解决,本文将深刻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郭丽 《北方经济》2009,(6):14-15
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渗透,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行业性的冲击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越发严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政府、高等学校和学生应该如何解决,本文将深刻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