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处的时代与认同的时代之间的脱节造就了新时期的"遗民",对中西文化的兼收并蓄必然表现为两种文化的冲突碰撞和个体的撕裂,时代对于个体情感的形塑和个体命运的挤压构成复调叙事,消费社会对于人的感官欲望的激发、驱遣和张扬,必然导致精神上的不足之感。在归属、情感、追求等各个维度上,《陆犯焉识》奏响了一首遗民悲歌。  相似文献   

2.
宋末遗民散文,较好地体现了易代的风貌和文学特色。他们的散文题材广泛,主题集中突出,主要反映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民族气节,具有鲜明的遗民特色。本文将通过对宋末遗民群中典型作家的散文进行分析,并总结这一时期遗民散文创作的共性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旁搜远绍,详细考查了元明易代后,广东地区元遗民诗人群的成员构成、诗文版本及诗歌成就,进而揭示其与明初文坛的联系,明确其在中国诗歌史上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代泰州最重要的遗民诗人吴嘉纪一生布衣,在贫苦的困境中坚守人生的底线,用"使人冷畏"的笔书写关于自己和泰州的"诗史",这种诗体被称为"野人体"。"野人体"的"野"主要体现在不加掩饰地反映百姓痛苦生活,多用白描手法甚至小说笔法写诗,体式自由、不受格律约束,充满"野气"、"野趣"、"野性"。  相似文献   

5.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强调教育回归生活,落实到课堂上我们应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改革教学内容,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改进教学手段,通过生活来促进教学;此外还需要注意切忌为"生活化"而"生活化";以期打通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创造真正的生活课堂。  相似文献   

7.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即不出名,终身在乡村为农民,或遁迹江湖经商,或居于洞穴砍柴.隐有大隐,中隐和小隐之分,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白居易<中隐>云:"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嚣.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以处.正在四者间"[1]该诗中把"三隐"概括的恰道好处.汉代隐于金马大门的东方朔可谓是大隐的典型代表,倡导亦官亦隐之的白乐天为中隐的代表,而归耕的陶渊明为小隐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教学生活研究是21世纪以来我国教学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主要经历萌芽期、发展期、争鸣期和深化期四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教学生活的内涵及特点、呈现的方式、构成、时空以及变革等领域,其核心主要体现在"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教学生活的反思与批判"、"教学生活论重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明天"意识是<乱世佳人>这部作品的主旋律.作者通过描写斯佳丽的生存历程和爱情生活,构建了斯佳丽的隐型性格,就是"明天"意识."明天"意识包括四层含义,弄清"明天"意识的丰富内涵,才能正确理解作者、作品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一项传统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沿用了两千年的"亲亲相隐"制度随着六法全书的废除而被抛弃.本文从该原则的历史发展入手,讨论了"亲亲相隐"对现代刑事立法的意义,并探讨了当代中国如何对该原则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11.
陈芳芳 《大众商务》2010,(10):228-228
"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一项传统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沿用了两千年的"亲亲相隐"制度随着六法全书的废除而被抛弃。本文从该原则的历史发展入手,讨论了"亲亲相隐"对现代刑事立法的意义,并探讨了当代中国如何对该原则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12.
时尚绿园隐茶杯突破传统市场旺"绿园隐茶杯"由于其改变了传统的泡茶过程中用手取茶叶、茶末水面浮、茶渣难处理的麻烦,将茶叶科学地隐藏在纸杯里,既方便快捷,又卫生环保。只要倒上水,杯中自来茶,改变了国人几千年的传统饮茶方式,成就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商机。市场十分火爆。在宾馆、酒楼、饭店、旅游区、车站、机场,企事业和行政单位等所有服务性行业及家庭待客倍受欢迎。"绿园隐茶杯"内含各种不同品质的茶叶,西湖龙井、信阳毛尖、茉莉花茶等10大名茶应享尽享,可供不同口味的消费者选用,是与您生活同行的最佳伴侣。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通过创造丰富的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数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从而逐步学会生存本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意义。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一、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隐型负担形成的原因,揭示了隐型负担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提出了减轻农民隐型负担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成忻 《现代经济》2008,(1):8-13
"让生活充满阳光!"走进昆明阳光花园,随处可见这句温暖人心的口号,这是阳光花园的业主及物业管理者所追求的一种生活理念及生活形态,然而,自《物权法》颁布后,由于小区道路停车的问题却打破了这个小区的安详……  相似文献   

16.
印度社会生活中宗教信仰色彩浓郁,是历史形成的。宗教对于印度社会生活产生着提升人的精神追求等积极影响和不急于改变物质生活落后现状等消极影响。两点启示:注重精神提升,将重物质轻精神的价值观重新颠倒过来;借鉴印度"非暴力"理念,抵消"中国威胁论"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客观文化的规模不断膨胀,力量越加雄厚,渐渐发展成一种人类难以控制与把握的力量,漠视人类的情感、压制人类的自由、打击人类的权利与尊严,造成了"生活悲剧"。在这种背景下,追索"生活悲剧"的根源,控析"生活悲剧"的实质,以及指出解决"生活悲剧"的方法,为人类的幸福生活立下正确的路标,便成为人类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哈贝马斯都曾探讨过"生活世界"的问题,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也不尽相同。海德格尔运用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方法,致力于对"前理论"的生活世界的描述。胡塞尔则试图利用生活世界来拯救欧洲文化危机,并把生活世界当做为哲学寻找原始奠基点的途径。哈贝马斯把生活世界的概念引入了社会学层面,用交往理性替代了工具理性,以避免生活世界被社会系统所控制。他纠正了胡塞尔忽视语言交流对主体间性的意义的错误,还批评了海德格尔因为拒斥理性并且思想中有过多的审美性,而导致脱离现实社会政治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不谋而合。然而当前高职数学教育的一大弊端即在于数学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数学教育未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工作、生活,数学教育的生活意义丧失。因此,数学教育应与生活接轨,使高职数学教育成为一种生活化的有意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微时代"的到来使高职学生的精神生活面临新的挑战,精神生活的领域和深度也受到深刻影响,也使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精神生活发展的既有活动空间被挤压,既有工作成效被侵蚀。在自媒体领域,话语权已不再由官方独享,而是走向大众化。有鉴于此,应当从形式上、理念上、内容上、制度上探索创新途径,构建青年学生思想文化"微体系",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精神生活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