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1日,安徽省太和县李兴镇程寨村85岁的程保平老人,因儿子去世后无人照料而活活饿死。数日之后,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4月9日,北京市通州区张辛庄村80多岁的老人柴玉吉饿死家中,尽管她有四个儿子。  相似文献   

2.
一、太和县园区经济发展现状 太和县工业园区包括:太和县经济开发区、城关工业园区、肖口再生铅工业园区。从目前三个园区经济指标背后透露出整个太和县园区发展“势头好、潜力大”的良好现状:  相似文献   

3.
何强  原富智 《发展》2008,(11):29-29
改革开放30年来,甘肃省陇西县基于西部农业大县的实际,立足特色资源,瞄准市场需求,不断寻找自身优势,找到了做深中药材、做大马铃薯、做强畜牧业,发展壮大农业经济的新路子。像中药材产业一样,以中药材、马铃薯、畜牧为主的特色农业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已真正成为当地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县特色农业实现产值91276万元,是1978年该县农业总产值的34.2倍。  相似文献   

4.
太和县畜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和县是皖北典型的农业大县,畜牧业收入曾是该县农民在大农业中仅次于种植业收入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据太和县农凋队调查,近年来该县传统的畜牧养殖业,由于受到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转移的影响而受到严重挑战和冲击,调查关集中高村、胡总薄梨村等11个村的一季度畜牧业生产情况资料显示反映,目前该县畜牧业在养殖规模、产品产量及生产效益等方面都继续呈现大幅下降势头,现具体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含琳  王京 《发展》2001,(7):48-49
甘肃有丰富的中药材自然资源和大面积人工种植的土地及技术条件,但目前在甘肃省的“十五”发展规划及甘肃省的西部大开发规划中,对中药材开发只是作为农业方面的一种特色产品来规划和开发,力度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认为,应明确提出把甘肃建成中药大省的新思路和发展模式。下面就此问题做些基本论证,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 )市场前景预测。市场前景是区域资源开发战略形成的关键因素。目前不论是从国际市场看,还是从国内市场看,中药材的开发都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市场容量极大。据统计,目前国际市场每年销售的中药制品达 4…  相似文献   

6.
农业兴,百业兴。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众多金融机构纷纷争夺优势客户资源时候,安徽省太和县农村信用联社却把目光锁定在服务“三农”上。近年来,安徽省太和县农村信用联社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精心打造“品牌”服务,积极为金融业协调发展搭建平台,成为太和县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金融支柱。上半年。联社各项存款余额185563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448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46888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0003万元,实现业务收入4516.1万元,同比增收939.6万元。  相似文献   

7.
[在线]商机     
《中国经贸》2013,(17):86-87
陇药:大资源期待大产业 《甘肃日报》日前报道,甘肃省是我国中药材主产地,现有药用资源品种1527种,每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在260万亩、产量60万吨、产值40亿元左右,位居全国前列。但是,甘肃陇药一直处于“大资源、小产业”的局面,经济总量小、标准化水平不高、新产品研发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桂林市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在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上下工夫,着力打造“六大基地”.积极构建“六大平台”。粮食、水果、蔬菜、生猪、家禽等传统农业产业生产总量一直居全区前列.食用菌、罗汉果等一批新兴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2007年,预计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13亿元.比上年增长6.58%:农业增加值141.94亿元。比上年增加6.3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首次超过500元.达3920元,比上年增加529元.增长13.49%。在2005、2006年度全区农业新兴优势产业发展评比中.桂林市的优质粮、中药材、花卉荣获一等奖;食用菌、牛奶荣获二等奖,荔浦县的食用菌荣获一等奖.全州县的优质粮、永福县的中药材荣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玉林市福绵区把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作为加快“三农”发展的重要任务,积极采取措施.努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好成效。一是优化种养结构。积极引导香蕉、果蔗、冬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向优势主产区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二是搞好龙头带动。着力扶持培育巨东、参皇、大智等7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安国市位于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素以“药都”、“天下第一药市”享誉海内外。药业是安国的特色优势产业,中药材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亩以上,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中药材之乡”和全国首批中药材种植无公害生产示范县;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辐射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成交额达7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产业》2009,(8):58-58
亳州千草药业饮片厂是安徽省首家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药提取、中药保健品生产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获得“安徽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安徽省优良效益、优良管理双优企业“、“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实施单位”、”亳州市科技先进单位”、”亳州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中国农业银行的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品牌“响”起来,市场“活”起来,资本“大”起来……近年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瞄准东盟,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实施了品牌经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全面融入“大南宁”一小时经济区,有效地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苟仲武 《发展》2008,(8):26-27
一、现状 中药材在甘肃省华亭县马峡镇已有几千年的栽育史,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品质好,产量高,仅栽培品种就有70余种,其中大黄、川柴胡等7个品种已被列入省级“陇货精品”行列。为了切实加大药材产业开发力度,2003年,在蒋庄村建成了马峡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区。经过3年多的努力发展,园区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4.
《发展》2017,(10):24-26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总人口51.9万人,耕地面积165.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8亩.陇西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归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之美称.  相似文献   

15.
韩丹  王瑞祥 《发展》2024,(1):42-45
<正>2023年以来,中药材价格上涨幅度大、涉及种类多,尤其是进入6月份,中药材市场一度呈现“淡季不淡,异常上涨”态势,据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甘肃中药材产地价格指数为2135.71,较上年同期上涨47.26%,整体高位运行。为进一步了解中药材价格“淡季不淡,异常上涨”态势,通过对甘肃省27家中药材涉药企业、145户种植主体展开调查,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农忙时节缺少劳力成了农民最头疼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太和县各级政府和农业协会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围绕农业生产应运而生的“农业家政服务队”开展种类繁多的有偿服务,深受基层广大干群欢迎。受到了许多在家种地农民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产业》2009,(8):54-54
“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亳州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物华天宝,物产富饶,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经营的历史,素有“中华药都”之美称。  相似文献   

18.
一、桂台农业合作的特点及优势 (一)互补性优势明显1.广西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为桂台农业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台湾:匕地资源总量有限,种植业以亚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农牧业发展受到资源短缺的局限;而广西地域广阔,农业资源丰富多样.素有“亚热带水果之乡”、“蔗糖之乡”、“生态南疆”、“土特产仓库”的美誉。糖料蔗、桑蚕、木薯产业全国第,优质稻、柑桔、龙眼、荔枝、香蕉、中药材。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秋中药材价格普遍大涨,众多品种创历史最高记录,2010年春季是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20.
七年的时间已悄然走过,但我们身边那些前进的足音却依然在回响。几乎一夜之间,安徽省太和县农村税费改革,誉满全国。七年前,太和县农村税费改革,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无数领导为之赞叹,让无数记者、专家、学者前来追根求源。如今,太和县又进行新一轮改革,整合财政资金,举全县之力,全力建设新农村。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之后,太和县各项指标全线提升,目前,太和县围绕“主攻工业,繁荣三产,强农固本,和谐发展”主题,显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太和县财政局局长尚卫东,把人们的视线再次引向这个崭新的皖西北太和县。[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