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世界经济     
美经济学家预测明年经济增速将放慢美国全国企业经济学家协会日前公布的对37位经济学家的调查结果显示,明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从今年的3.8%下降到2.7%。这些经济学家预计,明年美国的消费开支将开始降温,企业对新厂房和设备的投资增速将有所放慢,住房建筑活动将收缩。大约95%的经济学家认为,明年亚洲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因此对美国商品的需求将增加。但由于进口继续上升,出口增长加快仍不足以阻止贸易逆差的扩大。尽管如此,明年外贸逆差对美国经济增长的牵制将大大小于今年。这些经济学家还预计,明年美国的失业率将从今年的4…  相似文献   

2.
庄宗明 《开放潮》2002,(4):54-56
2001年,除了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出现经济增长严重下滑或经济衰退,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衰退,全球四分之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低于2000年,这使2001年成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最为严峻的一年。至今为止,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私人机构的经济学家所做的预测和一些统计数字表明,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大概只有1%-1.3%,远远低于2000年增长4%和1999年增长2.9%的水平。对2002年的世界经济趋势,多数机构和经济学家的预测都持谨慎态度,比较普遍的预测是:2002年第2季度或下半年,世界经济可能摆脱不景气,逐渐走向复苏。同时,多数预测认为200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可能与2001年持平或有小幅增长。  相似文献   

3.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最近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演讲时预测,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6.7%。这一预测在中国的经济界及媒体上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61年在《教育和经济增长》一文中.对美国1929年至1957年教育投资增量的收益率作了测算.发现1929年至1957年美国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用不同于舒尔茨的计算方法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他的计算表明,美国1929年至1957年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5.3%。从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以来,许多经济学家运用各种方法对教育的经济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美国     
《上海经济》2010,(4):70-70
经济学家连续三个月上调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预估 3月10日公布的相关调查显示,2010年美国的经济增长预估由2月的估值上调0.1%,至增长3.1%,为连续第三个月上调预估。2011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0%,比一个月前调查时的预估低0.1%。不过经济学家们预计,在未来的数个季度中,库存将继续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作出贡献,但贡献的规模预料将日渐缩小。  相似文献   

6.
【美国彭博新闻社7月2日】中国央行的经济学家们预测中国2007年的GDP增长率是10.8%。这是12年来最快的了,而且比2月份时预测的8%多出了将近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上海经济》2013,(9):78-78
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初值年化季率上升1.7% 据美国商务部7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初值为按年率计算增长1.7%,第一季度GDP年化季率修正为1.1%,这是美国经济连续第3个季度增速低于2%,但表现好于此前经济学家普遍预测的1%。美国商务部表示,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因素为:个人消费、出口、住宅类固定投资和非居民住房固定投资以及私人库存投资等。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海关统计,1993年.中美双边贸易开始出现美国赤字的情况。此后.美国中国贸易的赤字额开始迅速增长。2007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超过1600亿美元。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当一国对另一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时.不仅会引发两国间的经济摩擦.更会引发政治危机和冲突。近年来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是经济贸易失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03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为7.2%,超过了原先预测的6%。这一数字创造了19年来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纪录,是2003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3.3%的两倍还多。在寒冬即将到来的时候,这个数字的公布,给持续低迷的美国经济带来了一丝暖意。  相似文献   

10.
区域     
白宫预测美国今年经济将增长3.4%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最近公布的经济预测报告中估计,今明两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均为3.4%,此后预计将逐步放慢,到2009年和2010年降至3.1%。  相似文献   

11.
2002—200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世界经济增长的总体形势 根据IMF9月份的预测,2002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2.8%,2003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3.7%。同2001年2.2%的速度相比,2002年是世界经济在2001年陷入“增长性衰退”后出现转机的一年。但是,其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许多经济学家年初的预期。由于2002年第2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复苏速度的突然下降和此后世界经济出现的一系列不确定性,IMF调低了对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8,(8):25-28
经济预测被迫在不明朗的情况下作出,这与一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 全球宏观经济趋势 与2007年不同,很难对2008年作出唯一的预测。显而易见,它将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的一年。2007年,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维持了2006年的水平(2.8%),而美国由3.2%降到了2.2%。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盛顿观察》2月8日】中国经济像一部不愿刹闸的高速跑车,在2006年一下子冲破了人们的预言,非但没有呈放缓趋势,反而攀上了另一个制高点。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007年1月25日宣布,中国2006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7%,达到20.9407万亿元。从总量上看,这是中国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距离2002年首破10万亿元仅仅4年;从速度上而言,10.7%的经济增长率创下了自1995年以来的新高。在这一数字的激励下,摩根大通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由此将2007年中国GDP增长的预期比率从9.5%调高至10.0%瑞士信贷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则表示,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德国,跃居全球第三位几成定局。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美国经济一直在低迷中徘徊,按照全球主要信用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的预测,2012年美国GDP的增长率为2.2%,2013年则降至1.8%,2014年略有回升,有望达到2.8%。  相似文献   

15.
《产权导刊》2014,(10):52-52
经济学家李稻葵9月9日在《对话》录制现场预测——2013年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突破口,对外投资突破1000亿美元,和美国一起进入到对外投资的千亿美元俱乐部。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在全球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在全国各地控制企业决策。2013年美国对外投资的额度,达到3383亿美元。目前我们的储蓄率是50%,美国在10%到15%左右,基于这两个数字,比较保守的讲,到2025年,或者10年左右时间,中国经济总量能够赶上美国。2020年到2025年之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赶超美国。  相似文献   

16.
宏观·国内     
《首都经济》2014,(2):10-10
六成经济学家预计2014年GDP增速7.5%左右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的针对百余名经济学家所作调查显示,24%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未来三个月我国经济处于上升趋势,六成经济学家认为2014年GDP增长速度7.5%左右。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走势良好,呈稳中求进之势。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6,(5):32-33
【美国《新闻周刊》2006年1月9日】岁末,我通常会浏览一大摞经济报告,看看前景如何。大多数预测认为我们将迈入增长的一年——不过会很无味。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总部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预测。它说美国经济2006年应当能够增长3.5%(大致与2005年相同)。失业率会从现在的5%降到4.8%。通货膨胀仍将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为2.5%。  相似文献   

18.
《上海经济》2010,(9):79-79
美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2.4%。 美国商务部7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2.4%。这一增速明显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5.0%和今年第一季度最新修正后的3.7%,也略低于经济学家此前预期的2.5%,表明美国经济复苏继续放缓。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消费开支增长乏力,  相似文献   

19.
美预测新加坡经济成长率会年可达9%据外刊报道,尽管新加坡上半年经济表现不太理想,美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仍然预测今年新加坡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达到9%的水平。新加坡贸易暨工业部在5月份曾预测,1996年新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介于7.5o~8.5%之间。由于近期商...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6,(51):24-25
【墨西哥《每日报》12月12日】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预测,经过2006年的繁荣之后,大部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放慢,将导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在2007-2008年降至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