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恩既是一个系列的心理过程,又是一个行为过程,它是人类本体与生俱来的一个契约规则和道德规则。简而言之,感恩就是知晓、感激、报答,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现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属于一种心理范畴,是指教育者在教育中采取说服、引导、体验等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引导大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言行、体态语言等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并以行动回报别人,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2.
感恩既是一个系列的心理过程,又是一个行为过程,它是人类本体与生俱来的一个契约规则和道德规则.简而言之,感恩就是知晓、感激、报答,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现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属于一种心理范畴,是指教育者在教育中采取说服、引导、体验等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引导大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言行、体态语言等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并以行动回报别人,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日益深入,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新时期的教育思想要求既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思想文化教育传统。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体系中的精华,在当代社会转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思想与实践价值。本文在全面阐述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当代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并基于此提出了当今社会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开展感恩活动是给予大学生人文关怀、完善大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方式。尝试建构感恩的同质性、时空性概念,籍以作为感恩教育的理论支撑。在剖析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对感恩教育的不利影响基础上,结合实际、切合大学生的特点,提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感恩教育: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直面的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雅琼 《价值工程》2010,29(25):208-208
感恩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然而,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感恩教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软肋。为此,明确感恩教育的内涵,重构实施感恩教育的措施,对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艳 《价值工程》2010,29(24):194-19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精神体现,是做人的根本准则,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核心是以和谐发展为前提的,亲人之间的和谐,朋友之间的和谐,社会的大和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是我国五千年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必然要求,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培育我国大学生的传统观念,继承我国古代丰富的感恩文化.同时大学生教育是因人而异的,是一线辅导员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之所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火花碰撞激励,对传统文化理解力不足,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引导,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遵守社会公德、学会感恩是每个大学生必备的素质。目前,受市场经济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匮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路径,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德育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9.
王萍 《企业导报》2011,(10):209-210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长期以来,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刻不容缓,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在大学生中科学地进行感恩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0.
周伟 《中外企业家》2013,(3S):198-199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知恩、感恩的民族,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和发展,新时期大学生感恩意识逐渐淡化,主要表现在淡漠父母、朋友、学校和社会的恩情。究其原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是主要引因。面对现状,需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合、综合教育,并发挥学校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主战场的作用,增强大学生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高校中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引起了教育界及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如何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加强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感恩教育,爱在感恩中,拼搏在每分每秒付出的爱,心中有天地,心中有感恩,用真爱回报真爱,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恩有你、感恩社会、感恩自然.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社会缺乏感恩心的现象,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社会缺乏感恩心的现象,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5.
黄波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3):193-194
当前,在社会老龄化的今天,学生的感恩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尤其必要。因此,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角度探讨实施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根据区域化地域性,因材施教,对广大的学生进行全面的感恩的教育,使之做到心中知恩,从而行动于报恩。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分析当代背景下技师学院学生感恩意识淡漠的现状与成因,并指出加强学生感恩教育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最后分析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认真搞好感恩教育,达到营造一种人人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为构建和谐幸福的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大学生人格、培育人文校园、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从大学生的舍得教育入手,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人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和谐等具有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严重缺失,狠抓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迫在眉睫。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并努力提出方案,解决感恩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5,(36):170-171
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行为是其人格发展的重要部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论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解决了目前缺乏对感恩现状精确的数据统计和对原因深层次分析的问题,从大学生对父母、老师、社会三个方面的感恩情况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家庭结构的变化,部分"90后"青少年的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有教育意义的综艺栏目《变形计》为切入点,从家庭、学校、社会、青少年本体等四个方面来分析青少年对待感恩情感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从而探究加强"90后"青少年感恩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