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期向快速平稳增长期过渡的特殊时期,潜在增长率为9.1%,2005-2010年期间GDP的潜在增长率将呈逐年下降态势,此后将进入快速稳定增长状态,潜在增长率将维持在8.3%左右。同时,2005-2010年是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周期性下降阶段,GDP增速有可能从2004年的10.1%深度回落到2009年的8%左右。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今年的经济增长将介于7—8%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报告表明,1995年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将在7~8%的潜在水平上,比早先预计的6~7%略高。所谓潜在经济成长率,是指在不会带来更高通货膨胀压力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所能取得的持续经济增长率。由于新加坡进一...  相似文献   

3.
《北方经济》2012,(17):47-47
正张立群: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只是阶段性下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在第三十九期"经济每月谈"上表示,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只是阶段性的。当经济转型完成之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会重新提高到9%左右,而且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平均经济增速在10%左右,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过去潜在增长率在10%左右。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下降,由于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等因素,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张立群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潜在增长率下滑之势阶段性的,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容低估。他认为,中国经济到目前为止与发达  相似文献   

4.
发展战略 国家统计局预测90年代后5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郑京平最近对未来5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分析。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运行结果以及专家们的分析和判断,未来5年中国经济中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结果为: ——经济增长: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7%,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将为7.7%,假设美、日、德、法、意、英、加拿大等工业7国按80年代的平均增长速度发展,到2000年末,中国经济可提升为第7位; ——经济结构:预计到2000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1∶47∶32变为16∶49∶35; ——收入与消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将达6%至9%,居民消费将继续增加; ——储蓄与投资:除了庞大的劳动资源外,35%以上的高储蓄率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11%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 ——通货膨胀: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随,年平均上涨率将会达到8—9%。  相似文献   

5.
1996年,世界经济平稳发展,总体形势好於前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去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3.75%,其中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2.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6.3%。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据“经合组织”发表的报告预测,去年中国以9.7%的经济增长率继续居世界之冠,今年的增长率可达9.8%,仍将领先於世界,而这种情况可能维持到下世纪初。在世界上具有权威地位的瑞士联合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亚洲过去30年的“经济奇迹”将能够持续数十年,香港回归中国後,如果中国整体经济继续高速增长,香港经济可能超过以前的平均增长率。世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可能超过美国而居世界首位。(摘自香港《大公报》)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在第三十九期“经济每月谈”上表示,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只是阶段性的。当经济转型完成之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会重新提高到9%左右,而且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朝花夕拾     
发展战略 九十年代后五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郑京平最近对未来5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分析。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运行结果以及专家们的分析判断,未来5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结果为: ——经济增长: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7%,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将为7.7%,假设美、日、德、法、意、英、加拿大等工业7国按80年代的平均增长速度发展,到2000年末,中国经济可提升为第7位; ——经济结构:预计到2000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1∶47∶32变为16∶49∶35; ——收入与消费: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将达6%至9%,居民消费将继续增加; ——储蓄与投资:除了庞大的劳动资源外,35%以上的高储蓄率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11%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 ——通货膨胀: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随;年平均上涨率将会达到8—9%。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报刊最近分析,亚洲国家目前正在掀起一场招商和投资争夺战,中国有良好的机遇,但亦面临严峻的挑战。 据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预测,亚洲经济将持续高速增长。亚洲地区经济增长率虽将从今年的7.8%稍放慢到明年的7.3%,但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明年为9.6%,越南为9.6%,“四小龙”为6.9%,东盟国家平均增长率大致为7.7%,值得指出的是,亚洲贸易的42%是在本区域内进行的,其增长率是美国与亚洲贸易增幅的四倍。该行的助理首席  相似文献   

9.
潜在经济增长率,不仅是衡量经济冷热的重要指标,而且成为制定中长期规划在确定经济总量增长方面的主要依据。然而在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方法方面,我国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因此,文章的研究从潜在增长率的界定出发,提出用一种新的方法,即DEA法对我国潜在增长率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0.
蔡恩泽 《浙江经济》2014,(17):42-43
虽说中国经济上半年GDP同比增长率为7.4%,创历史新低,然而中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一个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告别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正进入一个潜在增长率回归的过程,而这个潜在增长率又需要耐心期待。  相似文献   

11.
李斌 《新财经》2014,(2):28-29
对于2014年中国经济的预测,市场比较悲观,平均预测是7.5%,但我们预计2014年GDP增长8.6%。德意志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中国GDP增长将延续2013年下半年的复苏势头,在2014年上升至8.6%。但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来自于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2.
交通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论证了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本文收集中国28个省份1985—2006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交通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本文得到的结论是交通运输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短期和长期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023和0.062。这也就是说交通运输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从短期来看将会导致经济增长0.023个百分点,从长期来看将会导致经济增长0.06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尹非  龙昱 《特区经济》2011,(7):228-229
重庆新设特区两江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两江新区将成为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文运用SWOT模型对两江新区的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伴随近期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奢侈品市场①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出现拐点:前几年的高增长率难以为继,未来发展方向备受关注。在回顾收集中国奢侈品市场既往相关数据(以2009-2013年为主)及对市场进行调研②后,对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2014-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迎来调整期;2016年后,将出现消费的结构性调整;奢侈品细分品类的发展将较之前出现较大差异;海外代购发展,中国奢侈品市场地域差异进一步明显。中国本土奢侈品已经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15.
段京怀 《特区经济》2011,(12):277-279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根据中国的自然资源,如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探讨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应调低人民币的汇率,有利于就业和引入外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资源,调高人民币的汇率,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外汇占款较大推高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又应调高人民币的币值;又要考虑汇率对利率政策的抵消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1982—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服务贸易进出口与我国GDP之间的关系不对称:服务贸易进出口是我国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GDP增长只是服务贸易进口的Granger原因,世界GDP总量是服务贸易出口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更多得益于全球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韩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娜 《世界经济研究》2012,(4):81-86,89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韩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利用增长会计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2~2009年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从1981~2001年的23.29%上升到28.88%,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劳动投入的贡献率。1981~1998年期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7.64%,其中,60%以上是靠资本投入来实现的,25%是依靠劳动的投入,但在1999~2009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达到了42%,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增长开始走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娥 《特区经济》2009,(10):287-288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本文分析了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选取1980~2007年的数据并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953~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石油消费量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原因;1978~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同样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试析通货膨胀对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英 《新疆财经》2009,(5):38-40
2007年以来,CPI数据预示着中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货膨胀,而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双双反弹,说明中国正处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之中,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尤其是个人投资理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本文对通货膨胀下个人理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逐步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最活跃、最具增长潜质的产业。本文将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对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园区发展现状、组织结构进行深入的探究,总结出其发展模式特点,并以点带面,深入探究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