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在建设金融生态中,完善法律制度是改进金融生态的重中之重。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阐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是法律制度建设,对我国的金融生态状况从微观、宏观经济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当前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在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在我国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法律制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出了农村信贷联络员制度。该制度搭建了农户与农村金融机构的桥梁,较好的解决了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与需求的信息矛盾。如何从经济学理论上解释农村信贷联络员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是农村金融服务制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深入剖析贵州省农村信贷联络员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为推广该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长期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造成农村金融制度设计不合理,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作用严重弱化,从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瓶颈长期存在.必须从整体着眼,重新对农村金融机构、政府功能进行定位和战略性调整,推行全面的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提出了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现有农村金融体制最根本的问题是金融供给不足,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南为例,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基本原理对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表象及内在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基于交易视角的概念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金融理论和实践中既有\"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定义的缺陷,在分析其成因与影响基础上,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方法,从交易视角重构了\"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概念内涵,试图以此深化对\"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的认识,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建立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6.
全球银行业产权结构去国有化变革与外部性、软预算约束: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的一个阐释性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研究》2007,(9)
最近20年来,全球银行业产权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去国有化变革。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这一重要的全球性现象,本文主要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从外部性和软预算约束的角度,论证银行业产权结构去国有化变革具有效率改进的重要涵义。这是因为在微观效率层次上,由于较轻的内部的外部性和软预算约束问题,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拥有相对效率优势;在中观和宏观效率层次上,由于较轻的软预算约束和外部的外部性问题,非国有银行比国有银行对银行业、金融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新文化。农村文化产品消费的整体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提供这些产品的必然性;农村文化产品消费所具有的强大的正外部性效用,决定了政府提供这种产品的必要性。政府在提供农村文化产品时扮演的是双重角色——既是制度供给者,也是产品供给者。但是,二者是有主次的,政府首先应该是制度供给者。政府在完善正式制度供给的同时,要紧密结合源于农民自身的非正式制度,建设起真正属于农民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税制改革的制度供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是一种正在发生的制度安排变化,或者说是一种制度变迁。就一个集权国家而言,税收制度的再安排或变迁更多的是属于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其程序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变迁。在此类制度变迁中,政府主体将是决定税收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进程及战略安排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在国家效用函数的框架下,农村金融形成了统一的制度安排。然而,我国由于经济发展区域化差异较大,必然伴随着农村金融区域差异化制度需求。运用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尝试采用区域差异的方法对农村金融进行研究,并提出差异化金融制度安排的构想,希望能为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非正规金融:内涵、效率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非正规金融已引起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普遍关注。非正规金融市场已成为我国金融系统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非正规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探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利率决定机制、资金配置效率以及如何解决二元金融结构问题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县域金融生态问题探讨——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县域金融在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周期中发展相对缓慢,成为我国金融发展中的弱势群体,这其中固然有深层次的原因,但县域金融生态状况不佳无疑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力求从经济与金融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县域金融生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惑的剖析,找出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阶段农村金融的制度性困境及改革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但是由于农村金融改革中面临着新的制度性困境,制约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调整政策金融体制、发展新型金融机构以及配套机制等角度,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use quantitative data to describe corruption in the SANPS, and use Luo's ( 2005 ) institutional theory to gain insights into how corruption develops and remains entrenched despite the introduction of anti‐corruption legislation. A total of 1,5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public servants in nine provinces, but predominantly in Kwa Zulu Natal and Gauteng. There were 702 returned giving a response rate of 47%. We conclude that the finding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lend support for Luo's theoretical model being able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corruption, its consequences and possible remedies. 相似文献
14.
无论从实现农民医疗保险权益角度看,还是从国家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体系角度看,政府都应该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积极发挥财政供给职能。目前,政府在履行财政供给职能时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投入过程非规范化;财政补助标准仍处于低位;低投入导致医疗费用补偿水平低;地方政府筹资责任划定模糊。因此,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供给职能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政府出资过程走向机制化和规范化;政府出资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中央财政加大出资力度;地方政府承担出资责任时尽量公平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1986--2007年的实际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是正相关的。但是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呈负向关系。文章认为,农村金融资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配置低效率是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