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不适用于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中美双边贸易权重也不足以让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汇改后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的走势在人民币汇率体系中也不具有代表性。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尽快计算并公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弥补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民币汇率趋势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成为国内外金融界关注的焦点。由于短期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和人民币汇率长期的贬值趋势,构成了目前汇率趋势进退维谷的两难。我国目前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这种汇率制度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从当前我国汇率制度及其缺陷入手,结合国际上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我国汇率制度现阶段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帆 《中国金融》1994,(3):20-21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过程杨帆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三个时期。作为出口补贴的牌价汇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计划单一汇率,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市场经济下的自由汇率或管理浮动汇率,是本国货币的外汇价格,是外汇市场上本币和外币供求关系的产...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检验名义汇率制度是否中性,提供了一个案例机会。此次汇改,在“事实”上提高了人民币与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的弹性,降低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的名义汇率弹性以及名义有效汇率的弹性。名义汇率波动程度的变动使得人民币美元双边实际汇率的标准差变为汇改前的大约两倍。但降低了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的双边实际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幅度。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制度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做出重大改革人民币升值2%以来,市场的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各方面影响因素,预测在我国现行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稳中有升,上涨预期约在7.75元兑1美元附近。  相似文献   

6.
升值压力下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斌 《武汉金融》2003,(11):17-18
自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根据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上的外汇买卖行情,主要盯住美元来确定人民币汇率并对汇率波动进行管理。实质上,我国实行的是“管理着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长期围绕1美元兑8.28元人民币窄幅波动。近期日、美等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加了强大的升值压力,我国应如何应对?短期内人民币应否升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应如何完善?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钟伟 《中国金融》2005,(15):24-25
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7月21日19时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对于这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给予了积极的正面评价,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入了新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公告称,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同时,自2005年7月21日19时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如何看待这次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这又将对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新华社记者在第一时间里采访了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9.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钉住美元,相对于其它货币有大幅度升值,给中国经济启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状况,都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已接近起初汇率我国应实行一揽子货币原则的弹性管理汇率制度,真正实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财经速览     
我国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自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
摘要:在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建议。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绝不仅仅是静态的,它本身是一国央行对该国经济情况的有机选择。“自由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将成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2.
粟雁飞 《金融与市场》2005,(5):60-61,63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名为"有管理浮动",实为"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本文针对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增强人民币汇率制度灵活性的时机和步骤.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包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变动、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本文首先比较了人民币升值、贬值和维稳的影响,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本文从三角套汇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对美元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之间的关系,考察人民币对国际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和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变动特点.最后本文考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完善,提出了建立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和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京时间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消息的发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是怎样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呢?在我国一向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市场又应如何面对这场汇率变革?这正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高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即日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陆文磊 《新金融》2004,(9):32-36
本探讨了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的汇率预期问题。通过理论模型,本证明了在简单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汇率预期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汇率预期和利率因素对微观经济主体贷币选择的影响;而实证结果验证了人民币与美元的名义利率差以及与预期有关的信息变量的变化,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汇率预期及货币选择具有显影响。本的结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条件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以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放宽为前提;另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当选择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我国的贸易收支顺差减少以及国外直接投资流入速度放慢的时候启动,这将为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博弈,带给关税和汇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这是国家经济改革中的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此,仅就一段时期以来关税和汇率的关系,作一侧面讨论,供读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晓 《中国金融》2005,(15):26-26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对美元也从即日起升值2%,即1美元兑8.1l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试析人民币汇率改革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已成为国内外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热”词。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日益受到全球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国内外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也存在着许多疑问或不理解,甚至也存在着一些误解。例如,中国究竟应当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如何确定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如何操作等等。  相似文献   

20.
赵爱武 《新金融》2001,(12):19-21
在中国加大WTO之际,人民币的汇率走势格外引人关注。由于我国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人民币兑其它货币的汇率是通过美元兑其它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因此人民币汇率将随美元的波动而波动。央行货币政策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受“9&;#183;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美国经济再次受到重创,今年三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了8年首次负增长。逐步走弱的美国经济决定了美元在国际汇市上的疲软态势,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保持稳定时,人民币的“被动贬值”将难以避免,估计幅度在5%-10%之间。人民币的被动贬值,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但另一方面,汇率的波动也会给外贸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带来汇庇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必将再次成为自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贸企业用来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