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唐朝的赋税“损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赋税“损免”的法令规定空前完备,它作为传统的一项重要救灾措施,付诸实施可以收到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而在中国古代救荒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更值得研究的是,它也是一项行政技术性很强的财政政策,它的实施作为一种政府活动,其实际状况既要受到诸如国家财力状况、财政管理体制等财政性因素的制约,也要受到吏治的影响,因而不宜笼统而论。本文在制度方面着重探讨唐代前后期不同财政管理体制下赋税“损免”制度的异同点,在实施方面则注意具体分析在吏治和财政体制变化等因素影响下赋税“损免”的实际执行状况。  相似文献   

2.
国家赋税,关系国计民生,是"帮国之本,生民之喉命。"赋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历代赋役政策,大体根据儒家的经济理论,主张轻徭薄赋,藏富于民,对赋税的负担,力求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3.
续上期)三、政策的选择从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政策来看,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倾向于对农业的剩余进行剥夺的政策;而发达国家则倾向于对农业进行补贴。发展中国家对农业实行的是征税政策,其主要手段有直接赋税(过多的赋税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萎缩...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作为国民经济的一种主要调节手段,对乡镇企业这一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乡镇企业赋税在国民经济中的实际作用,在深化乡镇企业赋税问题研究上提供一种思路。乡镇企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国家财政收入中来自某类产业税收所占比重,能够反映这一产业对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程度,同时也给出了调整这部分税收的可能和范围。  相似文献   

5.
历代土地赋税郝毅生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对土地征税最早,以后随着朝代的更替,赋税兴革多变,名目繁杂。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缴贡纳粮),殷人七十而助(劳役地租),周人百亩而彻(贡、助合一彻地为粮),其实皆什一也(田赋为10%)。”即夏...  相似文献   

6.
与秦国官僚制相适应的新型赋税制由商鞅创建推行,后不断丰富完善。秦国向编户民征收的赋税包括户赋、户刍、田租、刍藁、算赋、"畜员"税等常税。里耶秦简所见政府征收的"羽",是算赋折算实物上交的税种,不能捕"羽"地区的民众缴纳其他实物代替算赋,如无实物代替,则上交"羽"折算的货币数额。献税不是另加给迁陵县编户民的,此税可以折算为货币抵消其他赋税,最后迁陵县每户每人每年上交的赋税总额与其他地区上交的总额相同。五大夫爵以上户主的田产免交赋税,外来移民和部分少数民族享有赋税征收优惠政策。基层里的赋税靠乡官里吏负责征收,赋税征收详细而具体,秦国乡官里吏征收赋税模式为其后历代王朝沿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商鞅变法赋税改革的若干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文 《中国农史》2001,20(4):15-22
本文在重新理解史料的基础上对商鞅“罚赋”、“初为赋”和“算赋”等颇多争议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考辨。文中提出:商鞅“罚赋”,即初次变法所规定的“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实际上并非仅指某一种具体赋敛,而应当是包括当时秦人家庭的所有赋税形式。所谓“初为赋”,则应是商鞅随着秦国土地制度的改革所进行的一次重大赋税改革。就内容来说,它既不单纯是指口赋,也不单指田赋,更不单纯是指军赋,而可能是包括了上述三种赋剑航其他赋税。至于商鞅创设的“算赋”,也并非是所谓口赋,而应当属于军赋,是一种对妇女所专门征收的赋。  相似文献   

8.
清前期,清王朝比较注重对苏松地区的钱粮蠲免。其数额大约占额定地丁银的20%或实际赋税额的15%。额定的赋税超过了苏松人民提供赋税的实际能力,赋税蠲免实际上只是对重赋的补偿。蠲免的数量则随清王朝财政收入的盈绌而升降。因此,清廷的蠲免自始至终以其根本利益为转移,对在重赋繁役压榨下的苏松小农来说,蠲免使他们有可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却不可能使他们扩大再生产。  相似文献   

9.
沈世培 《中国农史》2001,20(2):3-15
唐德宗建中年制定的两说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后来的赋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中定税是对大历时的赋税改革政策和征税状况的因循,包括对大历时征税方法和税额的回循,也包括对租庸调税额和征税形态的因循。这是当时特定的政治和经济形势赞成的,既有历史的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建中定税在因循中包含着创新,从而奠定了两税法的历史地位,也因而显示了建中定税的历史作用。与此同时,建中定税的因循性也使两税法存在弱点。  相似文献   

10.
安国楼 《中国农史》1996,15(2):41-48
宋代在边疆民族地区采取了与内地州军不同的农业政策。在土地利用方面,一贯奉行的是保护蕃民土地占有,禁止蕃汉之间进行土地买卖和转让。另有一部分官田与闲田,是用来分配给招募的兵员人户或无地的蕃汉民户耕种;宋朝对边区民族的赋税征收也采取宽大政策。根据各边区民族的经济状况和政治系属关系的差别,宋朝税制分为定额税、不定额税以及免纳赋税三种形式。这些政策,是封建王朝维护对边民族统治的政治需要,但在客观上有利于边区的稳定,促进了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清代江西串票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串票是清代至民国初期由政府颁发给纳税户即花户缴纳赋税钱粮的纳税凭证。由于串票实物目前存世极少,故对串票之制,人们只能凭借一些史书的零星记载加以推测。本文作者依据十年前在江西瑞金调查期间所发现的该县壬田乡刘氏宗族所收藏的87张清代串票,结合其他珍贵史料,对清代赋税征收中的串票等制度与办法,进行了详细剖析。指出:清代由二联串票到三联串票、滚单乃至四联串票,最后又复归三联串票的改革,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为避免和杜绝征税官员与吏胥上下其手、徇私舞弊加重花户负担而不断完善税收方法的努力。作者认为,使用二联和三联串票 征收赋税钱粮,明代中后期即已在部分地区出现,并非清代所首创。此外,作者还根据瑞金串票与同时发现的易知由单内容,对清代易知由单的废立、赋税征收期限、花户这期纳税的外罚、串票工本费与附加费以及花户自封投柜等制度和办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提出和解决了许多学术界未有解决或值得商榷的问题,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清代赋税制度与地丁钱粮征收办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10 个村的实际情况,研究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产权共识。研究发现,农民对土地所有权存在以下产权共识:①尊重不同集体之间存在的人均土地资源和赋税的差异;②认同集体组织成员的资格与户籍相联系;③认同一定程度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凤阳、临淮二县是皇帝故乡,《明实录》等诸多史籍皆云洪武十六年三月朱元璋永免凤阳、临淮二县徭役和赋税。但是,实录和方志中又反映二县的徭役和赋税在明代还相当沉重。原来,明代将凤阳、临淮之民分成二类,一类是编民,是明初迁移来的人,这部分人须向封建国家交租服役;另一类是土民,是世代居住在当地的人,他们只为凤阳皇陵祭祀输送物质和劳务供应,不再承担国家其他赋役。由于《明实录》对此事记载范围不明,导致其他史籍在此问题上多有失误  相似文献   

14.
东人达 《中国农史》2006,25(1):16-22
拥有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彝文典籍的彝族先民,记载下了西南农业经济的起源情况。从彝文古籍中,我们可以探索到母权制时期原始农业的产生,普通劳动者在荞、茶等栽培中的创造性作用,以及在赋税征收与粮仓建设活动中如何产生了国家政权。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丰富了我国早期农业文明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关系创建新的农民税费负担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农民税费负担制度的创新。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实践 ,迄今尘埃未定 ,可见改革难度之大。从这场赋税制度改革的动因和背景来看 ,广大农民只有减负的要求 ,却没有制度创新的自主能力。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制约因素来看 ,陈旧的封建赋税理念和僵化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是新型赋税制度安排的主要障碍。一、农民税费负担制度安排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一 )身份性赋税理念的误导中国以农立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产业单一 ,税源单一 ,国家机器的运转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都要靠剥夺农民利益作为唯一有效的财源。无论唐朝的“…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经济是贵州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论是其发展规模、发展方向还是发展模式,都会对整个贵州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赋税作为一项政策,与农业经济发展亦密切相关。贵州省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近代时期,农业经济与赋税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有着突出的特征和重要的意义,理清这一时期的发展脉络,掌握发展状况,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试图梳理近代贵州省农业经济和赋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演变,试图从近代贵州农业发展的历史探索出一些线索和经验,尽量为现在贵州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陷入严重困境。尤其是国家对信用社恢复课税以来,亏损面和金额急剧增加。以吉林省为例,1989年亏损信用社570个,比纳税前的1985年增加314%,纯亏金额6,923万元,增加504%,共缴纳税金2,280万元,占当年纯亏的33%。在亏损原因中,政策性因素影响是主要的,而国家对信用社课以重税又是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对信用社的赋税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并切实加以解决,对于信用社走出低谷,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乃至对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信用社赋税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土地开发与农地保护金家禾(台湾中兴大学地政系)台湾地区对农地之保护,除了相关之赋税优惠及农地所有权移转之限制(非农民或农业生产者不得拥有农地)外,主要是采取拟定计划,划定农业区实施土地使用分区管制之方式加以规范,于此管制方式之运作下,除非经过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税制度是在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大背景下构建起来的,几十年来在协调农业同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农村改革以来,随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农村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变化,这种旧体制下的税收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改革农业赋税制度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荣强 《中国农史》2003,22(4):50-54
唐代剑南道经济实力雄厚,是中央的重要赋税区。由于交通闭塞,其传统租赋极少上供中央。唐前期为防遏边疆,在河陇地区设置重兵,军需物资多从附近地区调拨。剑南道租赋(主要是绢帛)主要配送陇右诸军,成为西北军需供应的重要基地。本文利用传统文献,并结合出土文书对这一状况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