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热河蒙地永佃制下的地权和佃权分离彻底,佃权的买卖、流动相当自由,但佃权的占有和使用基本一致。随着佃权的不断集中,雇工或雇工性耪青经营,成为永佃农土地经营的重要模式。这是热河蒙地永佃制及其经营模式的显著特点。日伪统治时期,这种经营模式基本延续下来,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残酷劫夺,特别是推出强迫种植鸦片、高额征收"禁烟特税"的毒害政策,蒙汉和各族人民的心身惨遭戕害,农业生产被破坏,大小永佃农入不敷出,急剧均贫化,最终永佃农和蒙人地主都被推到了饥饿和死亡线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利用土改时期皖南祁门、屯溪、绩溪及当涂四县(市)登记的《土改前各阶层占有使用土地统计表》及歙县档案馆所藏《歙县地籍清册》等档案资料,从微观角度对民国时期皖南永佃户占当地农户比重,永佃土地占当地耕地比重及分布,永佃土地权属状况及皖南永佃租率进行实证研究。以具体的统计数字证明永佃制在民国时期皖南是普遍存在的。在此基础上,对永佃制的性质进行了讨论,认为民国时期的永佃制是一种为中农以下阶层掌握的,能够保障佃农土地产权,对佃农有利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利用土改时期皖南祁门、屯溪、绩溪及当涂四县(市)登记的《土改前各阶层占有使用土地统计表》及歙县档案馆所藏《歙县地籍清册》等档案资料,从微观角度对民国时期皖南永佃户占当地农户比重,永佃土地占当地耕地比重及分布,永佃土地权属状况及皖南永佃租率进行实证研究。以具体的统计数字证明永佃制在民国时期皖南是普遍存在的。在此基础上,对永佃制的性质进行了讨论,认为民国时期的永佃制是一种为中农以下阶层掌握的,能够保障佃农土地产权,对佃农有利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直省八旗驻防点大多未进行"计丁授田"式的圈地,旗地总面积远小于畿辅与边疆地区。直省驻防旗地的主要类型包括马厂、教场、茔地等,八旗官兵份地所占比例极低。清初直省驻防旗地维持着原定用途,鲜有开发与经营。自乾隆年间起,由于八旗生计问题日益严峻,各地驻防当局为扩大财源,相继将所属旗地出租给民人垦种。旗地租金大部分被用于旗营内的各项公共事务,因数额有限,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八旗生计渐趋衰颓的趋势。民人承佃驻防旗地,增强了旗、民之间的日常和平往来。民人的长期实际占有与使用,也为民国初年直省驻防旗地平稳迅速地转化为民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清代的直省八旗驻防点大多未进行"计丁授田"式的圈地,旗地总面积远小于畿辅与边疆地区。直省驻防旗地的主要类型包括马厂、教场、茔地等,八旗官兵份地所占比例极低。清初直省驻防旗地维持着原定用途,鲜有开发与经营。自乾隆年间起,由于八旗生计问题日益严峻,各地驻防当局为扩大财源,相继将所属旗地出租给民人垦种。旗地租金大部分被用于旗营内的各项公共事务,因数额有限,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八旗生计渐趋衰颓的趋势。民人承佃驻防旗地,增强了旗、民之间的日常和平往来。民人的长期实际占有与使用,也为民国初年直省驻防旗地平稳迅速地转化为民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永佣制度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佃农有权永久性地耕种地主土地的租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反过来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封建宗法制度的松解和农民的人身解放,有利于佃农个体经济的壮大和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永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永佃制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业、手工业与农村曹树基认为,土地产权中不同性质的永佃权问题需要做具体研究.从1927年后浙江省推行二五减租实践过程看,既有欠租撤佃的"相对的田面田",也有欠租也不可撤佃的"公认的田面田".由于两种"田面田"的地租率不同,而"公认的田面田"主反对"二五减租",成为浙江"二五减租"的最大障碍.[1]李德英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成都平原佃农地主结构的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复杂的租佃关系,探讨了该地区佃农比例高于其他地区的原因.[7]她还通过对一些县级档案资料和土改档案资料的分析研究,指出近代成都平原的押租与押扣,是该地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产物.从制度上看,租佃双方的经济关系比清代以前更趋平等.[3]赖晨指出被长期描述为50%~80%的近代赣闽边区的地租.其内涵实际仅为土地一季的"正产"量的比率,边区土地的真实地租实为36%左右.  相似文献   

8.
宋朝租佃经济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朝确立了土地私有产权制度,租佃经营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宋朝租佃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地租率由市场决定,对租佃双方都是有利的;在宋朝广大佃农家庭经济条件差,抵御经营风险能力弱的社会条件下,采取分成租佃制是适应宋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有效率的制度安排,“随田佃农”也是有利于保障佃农权益的有效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9.
热河地区的蒙地永佃制,是在清代前期的土地开垦过程中形成的,和台湾地区的永佃制有某些相似之处。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曾对热河地区的土地开垦、地权形态、租佃关系、农业经营和民众生计等问题作过系统调查,留下了一些资料。下面主要利用这些调查资料,并参照其他有关历史记载,对这一地区清代的蒙地开垦和永佃制度作一考察分析。土地开垦和地权形态的变化热河是蒙古族聚居而又邻近中原的地区,土地开垦比蒙古族聚居的其他地区要早。清代以前,已有汉族商人、工匠、农民前往经商、做工或垦种土地。不过,人数不多,规模不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农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农地制度,土地使用权的回归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然而,这种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如土地产权主体模糊、土地分割细碎化经营等等,农村地权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在农地国有、集体所有、私有、复合所有等几种思路下,农经理论界提出了各种农地制度创新目标模式,各地在实践中也创造了多种新型的农地模式。本文拟对近2 0年来的这些农地模式作一综述。一、土地国有化思路下的农地模式一是土地国家所有,农民永佃,国家征收统一的土地税。实施国有永佃制模式比较具体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国内外学界普遍倾向接受的"跨国公司削弱国家经济权利(权力)"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以不同视角审视研究、思考分析了跨国公司自身经济权利、跨国公司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不同类型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权利(权力)影响关系,并得出"严重影响一些国家经济权利的主要根源是新自由主义泛滥而非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与国家经济权利(权力)的目标和利益有冲突的可能,但只要双方有关关系处理得当、主权国家有关责任和能力到位,也完全有和谐共处与共赢的可能"的观点结论。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与农村张玮以1942年张闻天调查为中心,研究了抗战时期晋西北的地租、租率的变动。①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决定实行"二五减租"。李德英认为四川的减租运动激化了租佃关系,中小地主和佃农生存均出现了问题。②陈安定等首次利用家谱资料,详细考察了近代以来义乌族田的管理经营状况。③张少筠对近代苏南族田的保护进行了专门研究。④王志龙通过分析指出安徽族田在来源渠道的多寡上存在差异。他还从祠堂数量、捐献族田人数以及  相似文献   

13.
危机之后的亚洲货币合作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世界地图上的东亚各国和地区矜持地相互保持着距离.很久以来,东亚国家和地区更多地把彼此视作竞争对手而不是潜在的合作伙伴.这是一个充满了差异性和分歧的地区.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政治体制各不相同,宗教和文化传统异彩纷呈.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敌对历史给各国和地区留下了至今难以磨灭的创伤.最近20多年来,"东亚奇迹"使得这个区域成了世界经济中最耀眼的亮点.然而,如果缺乏彼此间的合作,这些国家和地区将只不过是太平洋上一串繁荣的孤岛.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给整个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各国和地区认识到区域经济合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亚洲货币合作像一阵旋风扶摇而上,迅速地引起了各国和地区政治家和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阿拉善右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全区自然条件最恶劣、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区19个边境旗和区贫旗之一.全旗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现辖3个镇、2个苏木和1个管委会,人口2.5万,地域广阔,资源富集.近年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阿拉善右旗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富民为第一目标,按照"生态立旗、工业强旗、城镇兴旗、旅游活旗"的发展思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遵循规律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社会逐渐步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近代四川的押租制与地租剥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押租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出现的一种地租剥削形式和手段,而四川是全国押租制最为盛行和典型、押租剥削最为苛重的地区。四川押租制始于移民垦荒,它一经产生后,立即成为地主压榨佃农的新途径,迅速流行、发展,蔓延和渗透到各县和几乎每宗租佃个案,与地租同为土地租佃不可或缺的条件。押租额和押祖率持续升高,名目与日俱增,手段花样翻新,其性质也由起初的地租保证蜕变为极其残酷和无孔不入的高利贷剥削,并成为地主任意役使和勒索佃农的把柄。地主通过增押增租、高押高租、明佃暗当,转押租为高利贷,以及贪婪需索、吞霸押租本金等手段,使地租剥削总量和地祖率加倍升高,佃农劳动成果被囊括殆尽,广大佃农加速贫困破产。四川物产丰饶,佃农却是“世界上最苦的”,“天府之国”成了佃农地狱。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658个少数民族县(市、旗),现有总人口1.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6%,耕地面积15080万公顷,草原面积30027万公顷,森林面积5648万公顷。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原因,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社会生产力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我国自然资源最富集,但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其中有258个县(旗)属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重点扶持对象。随着我国民族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八五"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生  相似文献   

17.
苏俄政府奉行民族自决政策,要"支援全世界被压迫的国家和民族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认定"中国当时的政府是被帝国主义压迫的,但又是压迫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资本主义政府"[1].错误地认为外蒙古是有权利从中国资本主义政府的压迫下获得解放和独立.在1919年7月25日发表的《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中,不是将沙俄掠夺中国的领土直接交还中国,而是作了"放弃沙皇政府从中国攫取的满洲和其他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愿意隶属哪个国家,愿意在自己的国家里建立哪种形式的政体,全由他们自己决定"这样有损中国主权的论述.加之沙俄时期对外蒙经济、政治的渗透和俄国既得利益的影响,以及清末民初以来中央政府的外交失误,致使尽管1923年达成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在第五条中明确指出"苏联政府承认外蒙完全为中华民国之一部分,及尊重在该领土内中国之主权".[2]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苏联还是违背《中俄解决悬案大纲》,支持并承认了1924年11月26日成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几十年来对中国的观察,并凭借在中国问题研究上的深厚功底,沈大伟以一种新思路,探讨了中国当前及今后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他承认中国在许多地区和国家的地位日渐提高,特别是在拉美、非洲与中东等地区双管齐下地拓展了经济实力与"软实力"。但他也强调,中国的实际影响力仍然与其真实的"超级大国"地位不相匹配,故此书副标题取为"不完全大国"。在书中,沈大伟没有过多地描述中国的"垂直"崛起,即国内生产总值激增、军费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1%,牧区、半牧区旗县占全区旗县总数的66%。做好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边疆的巩固、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肩负着支援越南人民抗法前线重任,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五"期间,广西不是国家重点投资的地区,得到中央财政安排的投资微乎其微。但当时的中共广西省委客观分析广西的革命进程和农村、农民的社会状况,在全国推行农业互助合作、推进农村社会主义进程的背景下,大胆实行有别于全国其他省份的以确保农民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稳定新的生产关系、鼓励私有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各阶层的生产积极性;实事求是地制订广西"一五"计划的目标。广西"一五"时期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农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的产业结构得到较大改善。无论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经济运行质量,"一五"时期都是广西历个五年计划中最好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