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金少策 《浙商》2011,(19):56-59
6月30日下午4点,温州瓯海农村合作银行将军支行办公室内,行长潘徐翔看着一份数据,愁容满面。数据显示,6月份月末三天,该行共有2.5亿元存款流失。“我很焦急,就想发短信,打算用存款送奖金活动来挽留部分存款。”7月初,潘徐翔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说。瓯海农村合作银行将军支行位于瓯海区行政中心,弹丸之地,金融机构林立达14家,竞争异常激烈,各银行揽存压力非常之大。  相似文献   

2.
央行首次将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这意味着目前的通胀压力并非如此前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已经得到缓解。目前市场的流动资金利率呈现出扭曲的局面,在负利率之下,大量存款在银行体外循环.银行非贷款业务飙涨,导致社会融资总额过高,这实际上是存款者和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结果。低利率成本使得资金效率大打折扣,影响到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3.
刘江 《致富天地》2005,(3):10-10
“存款回单”是到银行办理完银行卡存款业务,由银行加盖现金收讫章后给客户的存款凭据。作为一张普通的银行回单,除了个人留作日后查询存款以外,本没有什么特殊用途,但一些不法分子却打起了“存款回单”的主意。  相似文献   

4.
据报载,某地杨先生于2004年12月存入一笔一年期的定期存款,他以为存款到期时银行会自动转存,因此,一年后存款到期时他没去银行办理转存手续。2007年12月,这笔存款满3年他去取款时,发现第二年第三年均按活期存款计息,结果损失利息近千元。杨先生询问银行,银行拿出当时的存款凭证,告知杨先生当时没要求办理自动转存。杨先生对此后悔不已。  相似文献   

5.
余额宝等类似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出世",以其"低门槛、高收益、高流动性"的优势,对传统性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对银行的理财产品、存款业务产生挤出效应,打破银行传统及垄断的盈利模式,倒逼银行进行转型升级的改革,并加快银行利率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银亭功能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银行服务需求。除了居民最经常用到的存款、取款、查询、转账、房贷和信用卡还款等功能之外,银亭还将通过升级陆续提供缴费、打印发票等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7.
200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大力回收银行体系多余流动性,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在对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就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原因及其对企业、银行等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雪燕  任梦嘉 《商》2014,(28):188-188
存款保险制度是为防范风险,维护储户利益和银行信用,保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而建立的。各银行向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当成员机构经营不善或面临危机时,存款保险机构向成员机构提供资金支持或向被保银行的储户支付方一定比例或全部存款。美国是全球第一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运行机制相对合理,特别是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经历过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存款保险制度更为完善。对于开放金融市场,强化市场推出机制,需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中国而言,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于倩南 《商》2014,(1):193-193
银行监管、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是构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建立适合中国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最近几年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追求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构建存款保险制度的同时必须考虑其对银行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不同的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价值的影响,从银行价值的角度考虑,为建立适合中国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商》2014,(1)
银行监管、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是构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建立适合中国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最近几年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追求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构建存款保险制度的同时必须考虑其对银行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不同的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价值的影响,从银行价值的角度考虑,为建立适合中国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1 派生存款是银行发放贷款所创造出来的存款。它是企业在向银行取得贷款后,把贷款转入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帐户上,从而使余额增加的存款。银行可以用派生存款再放款,放款又转为新的派生存款;又再放款,又再转为新的派生存款。这会形成存款放款不断循环,成倍增长,社会资金供应总量大大增加。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正确控制,最后就会造成信用膨胀,影响物资的供求平衡,影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但也不是所有派生存款都是有问题的。而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当你走进银行,选择了某一种存款凭证,填入相关的内容并交给银行工作人员之后,即是发出了“要约”。银行受理该凭证并据此接受了存款、签发存单(存折)的行为即为“承诺”。储户一旦拿到存单(存折)后,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便宣告成立,同时也都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储户一旦与银行发生纠纷,该怎样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呢?  相似文献   

13.
窦尔翔  吴航 《商业时代》2003,(238):33-34
本文阐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机理,分析了随着银行制度和存保制度等制度安排的变迁,流动性风险,挤兑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等风险嬗变演化的规律性及其内在联系,着力探讨了存款保险条件下银行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存保制的弊端及国际改革经验,认为在加入WTO和国内金融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既要大胆引入存款保险的制度设计,又要认识到存保制度自身的缺陷,构建与我国制度环境相契合的存款保险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4.
陈浩  舒欣 《北方经贸》2002,(2):90-92
在市场开放、整个银行体系逐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的过程中 ,银行作为企业 ,同样会有个别银行的破产与倒闭的可能性存在。存款保险立足于保护存款人利益 ,作者在对国家信用担保和存款保险作利弊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借鉴国际经验对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美、日两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体系造成的影响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在应对银行体系风险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利率市场化加大银行业风险时,存款保险能有效保护小额存款人的利益和对问题金融机构进行救助,但是在降低银行风险、防止系统性银行倒闭、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则作用有限。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需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来保护存款人利益,但要特别注意存款保险制度设计与制度环境的兼容性,同时强调存款保险与其他监管机制的配合。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1):176-177
存款保险制度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建立意在完善我国银行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银行推出机制。本文在设定储户、银行和存款保险公司三个利益主体下,分析了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情况下,三个利益主体的博弈。得出结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加大了储户和银行的风险偏好,催生了存款保险公司征收高额保费的动机,从而造成一定的金融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7.
<正>存款保险制度是指根据公开实施的法律对面临支付危机或破产银行的存款人给予一定支付保障的制度。目前,我国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存款保险制度的介绍和论述存款保险制度的正效应上,大多数学者鉴于存款保险制度在防止银行倒闭、保护存款者利益和稳定金融体系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我国应该尽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存款保险制度在发挥稳定金融市场作用的同时,同时也存在激励道德风险产生的危害。不同的存款保险模式对于银行道德风险产生的激励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本文通过建立存款保险下银行道德风险产生机制的三个模型,比较分析隐性与显性存款保险模式对银行道德风险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银行监管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燕 《商业研究》2004,(15):123-125,135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要求进一步强化对银行业的监管,而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银行监管的六大常用工具之一,在我国尚未建立。我国应借鉴外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一套既能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又能监管银行经营的制度,同时设计合理的监管工具,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促进银行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郭玲 《商业时代》2004,(8):38-39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缓冲由于存款人对银行清偿能力的担心而产生的恐慌性意外冲击,对稳定银行体系起着重大作用。但存款保险和其他任何保险一样,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道德风险。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和成本不受银行资产组合风险的影响,银行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