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民间借贷广泛地存在于我国农村地区,且有着很长的历史.它是我国农村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笔者就农村民间借贷的内涵、特点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出农村民间融资活跃的原因,它包括社会传统的渊源、正规金融的缺位以及人们对于高利益的追求.不仅如此,笔者还分析出农村民间借贷中存在的问题,它们是:市场秩序紊乱、对农村民间借贷主体管理不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缺失等,并针对这些问题适当地提出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扩大化再生产离不开融资,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企业很难从正规渠道获得融资,民间借贷也就成了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民间借贷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平衡资金市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竞争局面,但是也面临着资金流向无序性、风险大以及监管困难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民间借贷存在风险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在民间借贷风险及预防控制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农村民间借贷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正规金融机构涉农融资增速的减缓以及农民融资需求的增加,近年来我国农村民间借贷活动更趋活跃,而监管缺失是农村民间借贷纠纷事件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运用结构洞理论深入分析农村民间借贷活动的特征及风险,并提出监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民间借贷是农村个人与个人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自发进行的双边借贷。近年来,随着农村资金供求矛盾加剧,农村民间借贷日趋活跃,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已充分显示出它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认识农村民间借贷,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我国农村民间借贷现状目前,农村民间借贷发展十分迅速,但因各地经济、金融及群众生活发展水平不同,不  相似文献   

5.
农村民间借贷在农村融资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诸多负面倾向,因而规范农村民间借贷势在必行.本文以乐亭县农村民间借贷样本点监测数据和实地调查为依据,通过分析农村民间借贷的融资范围、规模、利率、用途、期限、方式以及其影响,提出了健全民间借贷法律管理,加强民间借贷监测预警和完善县域正规金融农村信贷业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农村正规金融的补充形式,满足了部分农户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信贷资金的融资需求,但由于其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出现了众多的纠纷。本文通过对双鸭山市农村地区民间借贷情况的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孙伟力 《济南金融》2013,(12):81-84
<正>为全面了解非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融资机构以及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基本情况,研究非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融资机构健康发展问题,笔者对A市辖内非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融资机构和民间借贷中介组织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笔者认为:各类融资机构的规范程度不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部分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有"非法吸收存款"之嫌;我国的非正规金融具有其内生性,虽不能放任自流,但也无须强制变迁为正规金融,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民间借贷特别是农户借贷高发的现状,分析了民间农户借贷的特点,并从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弊病角度剖析了农村民间借贷盛行的原因,提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疏通民间融资渠道,培育全新的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融资方式,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手续简便,时效性强。在一些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方,个人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民间借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由于法律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管等原因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2011年全国多地曝出民间借贷资金断裂问题,老板纷纷"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的故事见诸报端。温州引发民企老板跑路潮江苏泗洪"宝马乡"高利贷崩盘,河南安阳陷入非法融资漩涡,民间借贷再次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甚至有专家提出,高利率民间借贷面临崩盘。本文围绕民间借贷本身的特点及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通过对立法的完善,建立民间借贷的监管机制,推动民间借贷利率的市场化等途径,扬长避短,发挥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市场的补充作用,让民间借贷走向规范化和阳光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民间借贷是近年来民间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其高效、灵活的方式为民间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然而民间借贷当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也非常明显,而且并没有被有我国法律进行具体有效的规制。伴随着我国民间借贷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民间借贷的法制化需求更加强烈。本文就将从民间借贷的问题入手,发现民间借贷在运行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融资方式,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手续简便,时效性强.在一些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方,个人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民间借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由于法律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管等原因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2011年全国多地曝出民间借贷资金断裂问题,老板纷纷“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的故事见诸报端.温州引发民企老板跑路潮江苏泗洪“宝马乡”高利贷崩盘,河南安阳陷入非法融资漩涡,民间借贷再次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甚至有专家提出,高利率民间借贷面临崩盘.本文围绕民间借贷本身的特点及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通过对立法的完善,建立民间借贷的监管机制,推动民间借贷利率的市场化等途径,扬长避短,发挥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市场的补充作用,让民间借贷走向规范化和阳光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民间借贷融资规范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市场上出现大量中介机构介入民间借贷业务的现象,这对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抗风险能力差,容易滋生地下钱庄、非法集资、高利贷等问题。本文对湖南省10个市(州)中介机构介入民间借贷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中介机构介入民间借贷的运作类型、盈利模式、发展情况等,指出了中介机构,尤其是投资管理服务公司加盟商以有偿投融资服务方式介入民间借贷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存在的风险隐患,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的、灵活的融资形式。与银行信用相比,这些民间借贷不规范,但作为银行信用的补充,它为农村经济发展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有必要用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当前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  相似文献   

14.
民间借贷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玉洁 《现代金融》2010,(10):45-46
民间借贷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民间借贷存在着立法不健全、利率标准不确定、交易隐蔽、监管缺位、风险不易监控以及容易滋生非法融资、洗钱犯罪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民间借贷融资越来越活跃,也容易在借贷过程中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民间融资盛行的福建进行调研,研究民间借贷融资的影响要素,从而寻找出解决民间借贷融资问题的解决方案。模型显示,年龄与收入来源和民间借贷的需求呈反向关系,家庭人口和流动资产与之呈正向关系。根据模型的结果,提出了对民间借贷融资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资金缺口较大、金融服务不到位的现状下,民间借贷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部分地区的融资需求。当前我国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已呈现出中介化、专业化、规模化、利率多样化、融资短期化等新趋势。民间借贷市场应成为具备合法地位,服务范围定位于农村金融服务相对落后地区和领域的小额融资,纳入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小型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民间借贷一直非常活跃,是广大农民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和个人财富逐步积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而正规金融又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时的必然产物.民间借贷在各国均长期存在.它的存在与发展,既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体系结构有关,也与其自身所固有的、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有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民间借贷市场日趋活跃.本文针对民间借贷以及与其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以期加深对民间借贷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民间借贷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在农村自发产生的一种金融行为,农村民间借贷近年越来越活跃。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阐述了它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促进民间借贷规范运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间借贷是农村金融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引导?为此,我们对钟祥县民间借贷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农村民间借贷发展的动因钟祥县农村民间借贷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到1986年底,全县民间借贷组织已发展到128  相似文献   

20.
农村民间借贷的形成机制和外部性影响分析及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农村民间借贷,足指游离于经官方批准的止规金融组织之外的农户之间、乡镇中小企业之间,以及农户与企业之间发生的以还贷为前提的借贷行为和由此产生的借贷关系。它大多通过自发的、无形松散的非正式规则和组织来实现.属于一种直接融资行为。农村民间借贷两种基本形式形成的机制按照性质以及利率高低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互助性借贷和赢利性借贷,两者区别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