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杨果 《金融博览》2011,(10):76-78
杰西·利弗莫尔,20世纪20年代纽约华尔街的传奇人物。20岁时,通过股票赚得第一桶金;30岁时就已经成为了百万富翁,并为自己赢得了"华尔街大空头"的称号。他数次成功预言股市逆转,在所有人都倾家荡产的时候,他却可以全身而退、笑看股市风云变幻。利弗莫尔常言:每次违背自己的法则,他一定赔钱;遵循法则,就一定赚钱。这些投资法则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华尔街资深"预言家"彼得·D·希夫,历来以对股市、商品、黄金和美元表现的准确预测见长,被华尔街称为"最资深的预言家".2006年,他完成了新作<美元大崩溃>.在书中,作者指出:"当前的美国既没有储蓄,也不参与生产,而是不停地消费和借贷,日趋依赖于国外的供应商和借贷机构.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家》2010,(10):158-158
"Greed is good。"23年前盖柯蛊惑人心的一句话,让多少年轻人欲往华尔街角逐追梦。1987年《华尔街》风靡全球的23年之后,三届奥斯卡金奖导演奥利弗·斯通再度携手御用制片人爱德华·普雷斯曼打造的重量级写实巨片《华尔街:金钱永不眠》。  相似文献   

4.
今年年初,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在两届任期期满之后,华丽转身离去。正如美国《华尔街日报》所说,"在他身后留下了大量混合着成功与失败、执着与沮丧的政策遗产"。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此次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中,伯南克与盖特纳通力合作,顶住外界压力,逆转金融形势,推动华尔街全面重组。《时代》周刊评选本·伯南克为2009年度人物,理由是他"富  相似文献   

5.
人物     
“赚钱之神”:约翰·保尔森 2007年前,知道约翰·保尔森的人不会很多。他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小字辈,他的公司Paulson&Co.有60名员工,管理着10亿美元规模的对冲基金。但现如今,约翰·保尔森这个名字已经被华尔街奉若神明,“赚钱之神”、“对冲基金第一人”等头衔已被戴到他头上;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前,在高手林立的华尔街,他只不过是“小字辈”,公司仅管理着10亿美元规模的对冲基金.然而,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成就了他,他因大肆做空而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并一战成名,公司管理的资产也一度达到380亿美元,人称“华尔街空神”. 他,就是美国投资家、保尔森公司创始人兼总裁约翰·保尔森(John Alfred Paulson). 有人禁不住感慨:“华尔街哀鸿遍野之时,唯有约翰·保尔森独傲江湖!”  相似文献   

7.
奥利佛·斯通的经典电影《华尔街》中有一句名言:"贪婪是好事。"电影上映20年后的2008年,似乎是华尔街的贪婪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最终将全球经济拖入泥潭。而那些贪得无厌的13家华尔街超级银行的首席执行官们则表示:"我们在同一条船上。"这里的"我们",包括了美国政府和民众。  相似文献   

8.
华尔街精神     
果敢的人讨论问题总是直截了当!利昂就是这样的人,这一点从他给自己的书起的名字就可以证明:《华尔街精神》。当我们华尔街的历史与某种所谓的精神放在一起时,必将引起很大的震动,而利昂恰恰是第一位尝试这样结合的人。利昂认为,他是惟一有资格研究华尔街精神状态的人,因为他在大学期间“变态心理学”得了A+。  相似文献   

9.
宾融同志新著《华尔街局中局》一书(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是一部全面研究这次金融危机的力作。这次金融危机虽历时四载,但余波未平,议论纷纭,难得其要。而《局中局》(简称)一书,直击要害,精心描绘出华尔街从设计赌局、诈骗消费者与投资者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全过程。读后让人云开雾散、  相似文献   

10.
贪婪亦有道     
顾耀强 《理财》2011,(2):47
当老牌影帝迈克尔·道格拉斯在《华尔街Ⅰ》里面用充满激情和自信的嗓音喊出:"贪婪是好的。"华尔街人的形象似乎已经定格化。实际上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华尔街就又开始反复受到来自各层面的责难,好莱坞不过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迎合普罗大众,进行了又一次温和的道德拷问。  相似文献   

11.
《证券导刊》2009,(2):95-95
在华尔街一片恐慌的日子里,曾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的艾利斯·施罗德为巴菲特出版了最新传记:《滚雪球——沃伦·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书名源自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  相似文献   

12.
华尔街风云     
吕佳琦 《中国外资》2011,(22):48-48
华尔街就像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里描述的那样:"城外的想进去,而城里的想出来。"华尔街就是那座城。被全世界无数目光围绕着。当全世界的目光都紧盯着华尔街,监视着华尔街的每个行动时。华尔街就像个备受关注的小孩,在巨大的压力中茁长成长,一举一动,一起一落都会被外界用好与坏,利与弊来衡量。然后,经过多年的跌宕起伏,华尔街依然是那个叱诧风云的强者。  相似文献   

13.
华尔街之狼     
让电影《华尔街之狼》的原型人物乔丹·贝尔福特,来讲述他自己在金融行业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4.
伯纳德·麦道夫,这位昔日华尔街的风云人物,在必须面对检察机关对其证券欺诈、洗钱和作伪证等11项犯罪的指控之后,将背负最高达150年的牢狱之灾。那么,他是怎样从奇人变成巨骗?又怎样以他的"麦式骗局"忽悠了整个世界?在这次诈骗案中,美国金融监管又存在着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廖春晖 《财政监督》2012,(20):17-18
《伟大的博弈》是美国的约翰·S·戈登的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该著作用一个个故事生动诠释了华尔街怎样从一条以商业为主的小街逐步发展为以金融为主,并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以至世界金融中心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跨越时间长达350多年。这350多年,与其说是华尔街金融帝国崛起的350年,不如说是美国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突飞猛进的350年;与其说是华尔街股市牛市与熊市交替发展的历史,不如说是华尔街这个伟大的博弈场参与各方精彩博弈的历史。这350年,既是华尔街经历苦难与辉煌、创新与贪婪的350年,也是华尔街发展史上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350年。学习华尔街的历史,从一个企业首席财务官(以下简称CFO)的视角,有如下三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证券导刊》2009,(8):95-95
看多的人——"牛"(bulls)能挣钱,看空的人——"熊"(bears)也能挣钱,就是贪婪的人——"猪("pigs)不能挣钱。这是华尔街最古老的真理。这句话,来自于《伟大的博弈》,一本全景式描述华尔街金融帝国崛起的畅销书。  相似文献   

17.
大空头     
风中游 《证券导刊》2011,(39):96-96
内容简介 20年前,迈克尔刘易斯的成名作《说谎者的扑克牌》被公认为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的“教科书”,对美国商业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年后,华尔街翻天覆地的闹剧之中,刘易斯照旧洞见烛微,以个人视角重现华尔街上演的市场传奇和诡谲道德剧。  相似文献   

18.
冯一凡 《新理财》2013,(8):44-45
自中国概念股被国际做空机构"猎杀"以来,中国公司在海外的命运备受各界关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日陆续公开披露起诉中概股的文件,而其中部分已退市的中概股也难逃SEC的"秋后算账"。中概股到底怎么了?"谨慎回暖"是否又是一场"海市蜃楼"?为此,《新理财》记者采访了《跨洋大鏖战》一书的作者卓继民。集体诉讼背后《新理财》:能简单谈一下您写《跨洋大鏖战》的初衷吗?卓继民:十几年前,我在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经理,对当时华尔街所爆发的诸如安然、世通等令资本市场震惊的丑闻十分关注,特别是涉及原告指控、被告抗辩信息,及法院裁决过程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刑法的起源,向来说法不一。《路史后纪》载:"三皇无为之代,既有军长焉,则有刑罚",《史记·五帝本纪》注"太吴、伏羲……乃明刑政,修兵仗,以威仪",《商君书·画策》载:"黄帝……内行刀锯,外用甲兵",《竹书纪年》载"帝舜三年,命皋陶造律",《尚书·吕刑》载:"伯夷降典,折民惟刑",《左传·昭公六年》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尚书大传·甫刑》也载":夏刑三千条",又有"刑名从商"之论。  相似文献   

20.
解读“占领华尔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芳 《时代金融》2011,(31):24-25
<正>时下,乔布斯和"占领华尔街"运动正让美国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逝世正被无数人所谈论,他被尊称为"美国的骄傲";一场如火如荼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大有发展成"占领美国"之势,目前蔓延到旧金山、华盛顿、波士顿、丹佛等50多个大城市。示威者称他们将在本月占领近150座美国城市,并准备在室外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