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重农恤商"并重是康熙皇帝的商业思想.他既以农业为根本,继续沿用"重农"政策,又正视商业的积极力量,一改传统的"抑商"观念而采取"恤商"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17至18世纪,欧洲兴起了长达百年的"中国热"。随之,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对法国重农学派的学说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作为西方经济学家中最先关注中国的群体——法国重农学派——对中国的兴趣点也主要是集中于经济方面。本文以重农学派代表人物魁奈为中心,探讨他们眼里的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形象,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为目前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并有着悠久深厚的农本思想.本文从不同的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体现,对农本主义的根源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古代的自然条件、人口增长和重农抑商思想是历代统治阶层农本思想的三大根源.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近代史上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说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关系一事,无疑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从研究经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说,更直得重视。关于此事,中外文献多有记述。除重农学派自己的著述外,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比较系统的著作有厉晓义(译音)著的《古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四大学派及其对于重农学派学说形成的影响》一书,有美国学者马弗日克著的《中国学术思想对于重农学派的影响》一文,有唐庆增所著《中国经济思想史》中《中国上古经济思想在西洋各国所产生的影响》一章。但另一方面,很多老的或新的著名的经济学史著作在论述重农学派学说时,几乎无一语涉及此事。最早的法国布朗基(Blanqui,J·A·)所著《欧洲政治经济学史》(1837),以后法国基德与列士特(Gide,C.et Rist,C)合著的《经济学说史》(初版1915,改订版1948。此书仅在《国家的职能》一节中,有“恐怕中国皇帝是重农学派理想的君主的最好代表”一语。),美国韩讷(Haney,L.H.)所  相似文献   

5.
西汉重农政策的推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农贵粟政策在西汉可算是贯彻始终的基本国策,它不仅是对先秦思想家"重本抑末"思想的继承,而且也是西汉社会的迫切要求.汉初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政策的制订方面,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主要是改进生产工具,推动农耕技术进步,兴修水利工程.这些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汉初农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重农抑商,或者说崇本抑末,是中国古人和研究古人的今人用得很频繁的词汇。一般认为,在思想史领域内,这是一个传统的教条,笔者对此没有异议。不少同志进一步强调,重农抑商也是"历朝历代奉行不替的固定的国策"。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历史远非如此简单。一、重农、抑商并非一种政策不可分割的两面把重农与抑商看作是一种政策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鼻祖",他的"看不见的手"这一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重大发现,至今仍然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斯密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之所以能够形成"真正的经济学",是因为他不仅总结了自威廉·配弟以来一个世纪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而且还吸收了法国重农学派尤其是杜尔哥的科学成就,创立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宏伟体系.杜尔哥对斯密学说具有重要的开路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重农思想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清朝建立之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赖以存在的自然经济基础,沿袭了“重农抑商”思想,顺治、康熙、雍正时期,其经济政策的核心仍然体现在“重农抑商”之上。当时,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这充分反映了浓厚的农本经济思想。在实践中,为了达到重农本的目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相似文献   

9.
《经济表》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的代表作。重农学派的重要成员、魁奈的挚友米拉波侯爵曾经把它称作为世界三大发明之一:"自从世界形成以来,有三大发明第一是文字的发明第二是货币的发明第三是《经济表》,这个表是前两者的结果和完成。"①这当然是一种言过其辞的夸张说法,但却反映了《经济表》在重农学派理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指针.作为工会组织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代表广大职工利益作为其工作职能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民众尽管没有对重农思想形成系统的阐述,但是,文献资料、非文献资料及当时的经济政策都体现了古希腊民众对农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名思想最早由孔子提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强调"为政必先正名"这一治国思想是儒家"仁""礼"思想的基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对此都有自己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海瑞的荒政思想与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工代赈”的荒政思想;民本、重农的思想;提倡节俭,反对侈靡的思想;“均赋役”的思想;海瑞“本草救灾”的思想;灾后重建。这些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其荒政思想。  相似文献   

14.
何安聚 《当代陕西》2002,(11):14-15
理论、纲领、思想、组织先进,是先进政党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集理论、纲领、思想、组织先进,代表当今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的党,而且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15.
《货殖列传》是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经济巨作,其中不仅体现出作者司马迁反对"重农抑商"、提高对工商行业发展的重视、放松对经济活动管控的与古代治国思想有所违背的治国主张,也体现了司马迁那超前的经济管理宏观调控思想,哪怕是在当代,《货殖列传》中的经济管理思想也仍旧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结合《货殖列传序》中的思想观念,提出几点对当代公共政策系统的改进意见,并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功能限度进行简要说明,以期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三个代表"思想作了更进一步的精辟论述,指出"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核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其他两个代表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也要体现和落脚于此.  相似文献   

17.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本质特征和惟一宗旨.全面准确地学习把握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精神实质,关键是要坚持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对建党80年历史经验的最新总结和概括."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这一重要思想,在提出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同时,将文化问题单独提出来,要求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表明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文化所处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总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三个代表"作了具体阐述.也是在这次大会上,江泽民适时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他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