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1987-2012年的年度数据,从信贷需求的角度估测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银行稳定性指标BSSI来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模拟数据构造模型实证研究二者关系,得出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双重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丽丽 《现代商业》2011,(24):34+33
影子银行是指那些行使着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体系造就了华尔街昔日辉煌,也推动了金融危机的爆发。本文在介绍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并提出强化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影子银行体系是国际金融领域新兴的概念,是促发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推手,因此成为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同,各国影子银行体系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更加深入认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从生成原因、运行机制、融资渠道、风险及杠杆率方面,将中国和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以便采取有效的金融监管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外的信用中介组织和信用中介业务(FSB,2011)。金融危机的爆发展示出影子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影子银行监管问题引起各国关注。目前,各国学者多以美国为例从监管缺失状态下影子银行的杠杆率切入,认为政府应当降低影子银行乃至金融领域的杠杆率。在这种呼声下,以美国为首的危机受灾国采用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试图以经济杠杆的升高换取金融部门的杠杆下降。结果,影子银行的监管不仅未得以解决,反而引发了全球经济去杠杆浪潮。在此新背景下,影子银行的监管再次成为各国政府的挑战,中国也不例外。而当前各国学者大多从美国、欧盟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入手,进而分析本国影子银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是金融体系巨大弹性的重要载体,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金融工具、在证券化技术普及推广过程中,影子银行系统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由于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操作以及影子银行体系内生的脆弱性,成为引发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影子银行体系的教训给金融业提供了重要启示,金融监管机构应对金融机构及金融活动实行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6.
朱蓝澜 《中国市场》2013,(42):113-115
影子银行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系列金融创新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一种信用中介形式。本文从影子银行概念的提出,重点分析了影子银行通过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和回购协议市场实现与传统商业银行平行的业务职能的运行机制和风险特征,并对我国国内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监管提出了探讨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在国外研究较为成熟,而国内处于初探阶段。我国现行影子银行体系存在巨大潜在风险,亟需研究制订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因此,以影子银行的风险规避为出发点,从制度约束视角下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的经济效应,继而对影子银行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博弈关系进行了辨析,认为金融监管要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要鼓励和引导合理适度的金融创新,最终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最后,从制度创新和监管重构等方面对"中国式"影子银行规范路径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带来了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由此也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影子银行已成为我国目前继地方债问题以外的一个新威胁.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呼声空前高涨,最新的巴塞尔协议第三版从根本上加强了全球资本的标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影子银行运行情况、特点和监管体系进行对比,旨在探究我国在影子银行监管问题上的缺陷,对加强和改进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李梅 《现代商业》2014,(11):101-102
近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迅速,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在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运行机制、结构规模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进行剖析,并提出加强银行监管有效性等防范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类似"影子银行"的机构、业务、职能、活动等一系列机制已经形成。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厘清影子的定义,基于对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运行模式、作用、风险和监管等情况的分析,提出建立以"流动性"为核心的货币政策框架;建立直接全面的监管机构等监管对策以加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有效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11.
曹姝奇  ;曹明艳 《商》2014,(30):184-184
最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影子银行体系,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行情,分析了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并提出合理的监管意见。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通过一波又一波的金融创新,规避了大部分的金融监管,创造了华尔街昔日的辉煌,却也是推动次贷危机的关键所在。本文界定了"影子银行"的概念,剖析了它的特点和风险性,借鉴国外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措施,对我国的相关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去杠杆”、“强监管”和“防风险”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任务。本文选取2010-2018年季度数据构建微观审慎监管视角下的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分析检验我国宏观杠杆率、影子银行规模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时变影响机制。研究显示: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总体呈震荡向下趋势,由稳定阶段逐渐转向当前高度不稳定阶段。进一步地,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宏观杠杆率与影子银行规模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冲击响应具有时变特征和时滞效应。宏观杠杆率与影子银行规模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非线性动态关系,二者叠加会对银行体系产生不利冲击。中长期内,宏观杠杆率过快攀升会加重银行体系不稳定,杠杆率适度波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银行体系稳定;短中期内,影子银行的适当扩张给稳定银行体系产生积极影响,但过度膨胀会形成长期持久的负向冲击。鉴于此,现阶段我国应加强经济去杠杆、影子银行监管及银行风险防范多重政策目标之间的有效协同,以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14.
韩书爱 《商》2014,(2):196-196
追溯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子银行体系是其诱因之一的观点已被国际各界广泛接受。但是,影子银行在为金融市场带来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风险,本文就其风险控制和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旭阳 《中国市场》2014,(41):53-59
在辨析影子银行本质及中国影子银行特点的基础上,建议按照市场化、透明化的政策路径从银行与影子银行两个体系同时入手,引导影子银行体系对接实体经济,有序运转,控制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16.
从货币敢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运行轨迹进行分析,发现此次金融危机正是由于影子银行体系影响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金融发展中不断深入所引起的。在影子银行体系影响下货币传导中存在产品创新风险、评级风险等,应从传统及影子银行体系影响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入手,借鉴已有的经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7.
马淑娟 《商》2013,(24):172-172
近年来,影子银行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但同时,影子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套取银行资金,加剧信贷竞争,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了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国家、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自身分别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体系多样性的发展和社会对资金的多样化需求增加,中国式影子银行独立于监管体系之外而不断发展壮大,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规模不断提高,甚至超过了人民币贷款增速。但是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风险,甚至是系统风险,从而威胁到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应健全金融立法,构建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监管人才以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当前形势下一方面企业正常经营对资金有强烈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资金供给受限。影子银行便应运而生,进而风生水起。但影子银行因游离于监管之外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影子银行功过探讨、争论甚嚣尘上,未有定论。如何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让其阳光运行,满足资金之需,才是可取之道。试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有关影子银行的规范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20.
《商》2015,(19)
随着次贷危机在全球影响的深入,影子银行备受关注。影子银行的飞速发展虽然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并且通过和银行体系的密切联系,使得金融风险呈现指数级扩张的态势。本文从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出发,通过分析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