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手工布鞋     
平遥古城相传为西周大将尹吉甫所筑。今天的平遥古城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在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建,整个城池平面布局形似龟状,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之说,俗称“乌龟城”。平遥县城墙是全国仅存的4座完整古城之一,也是联合国批准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周长6.4公里,是山西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墙。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有垛口,墙外有护城河。城内街道、市楼、商店等还保留原有形制。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位于山西的晋国原本是个小国,晋献公当了国君后竭力拓疆,一举吞并了十个诸侯小国,开始称王称霸。为了让全国百姓永远记住他的文治武功,他命令宫中所有女子的鞋面上必须绣上石榴花、桃花、佛手、葡萄等钦定的十种花果纹样,同时还下令全国平民女子出嫁时必须以这种“十果鞋”作为大婚礼鞋。因此这种绣花女鞋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叫做“晋国鞋”。据考证,手工布鞋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山西侯马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的,就是手工纳底布鞋。鞋又称履,魏晋时凡娶妇之家先下丝履为礼。女子之履有凤头履、立风履、聚云履、五色云霞履、玉华飞头履,男子有重合履、笏头履等。  相似文献   

2.
宝文 《山西旅游》2005,(5):39-39
一座世界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就让中外人士赞叹不已,游人不绝。此外.平遥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梁村古堡,有古老民谣为证:“先有神泉、梁村.后有平遥古城。平遥四百零八村,不数源祠数梁村。”可见梁村古堡比平遥古城历史更长,化深厚。  相似文献   

3.
景区介绍平遥地处山西省晋中地区腹部,太原盆地南端,距太原90千米。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代洪武三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  相似文献   

4.
平遥随感     
在黄土平原上颠簸了几个小时,已经微有倦意了。透过车窗,蓦然平遥古城墙伟岸的影子就凸现在我们的面前。当登上这被当地人称为。乌龟八卦城。的古城城墙时,更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与古城的沧桑。  相似文献   

5.
在2001年9月因国际摄影节(2002年后更名“国际摄影大展”)的缘故第一次去平遥之前,印象中的这座古城是宁静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老祖宗留下的深宅大院、红砖碧瓦中过着恬淡的生活。但当真正进入城门,看见满街穿着摄影背心、身挎“长枪短炮”的艺术家们不时瞄准目标”咔嚓”闪光,心中竟蓦然生出一丝忧伤——摄影会不会让古城从此再无宁日?但很快就发现,平遥人和摄影家们并不这么看,他们在为这项史无前例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带来的好处津津乐道。 尽管此前的1997年12月,平遥古城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真正让平遥扬名、走向世界,让平遥人的生活和观念产生深刻的变化还是  相似文献   

6.
晋商大院     
山西民居最精彩的部分,当数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以平遥古城为“旗舰”,在这座古城中,像日升昌、百川通等老字号都完整的保存到今天。而继乔家大院以《大红灯笼高高挂》扬名后,又有祁县渠家大院、灵石王家  相似文献   

7.
南丽江,北平遥。 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写道“南慕容,北乔峰”。历史不觉已经过了800年,好斗的群雄早已逝去,乱世的恩怨无人延续,就连记叙这段故事的作者——金庸先生,也不再是当年以笔为生的查郎,而升级为一代文学宗师,去统领浙江大学的800江南才子了。 正当此时,“南丽江,北平遥”的说法出现了,不再是武学世家的一剑争锋,而是两座中国城市的现代复兴。这两座城市都生息过无数代人丁,都历经过无数场风雨,像所有的中国城市一般,就这样从古代到现代。突然有一  相似文献   

8.
平遥古城,这座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胜地,它以悠久的历史,古朴的建筑风格,保存完整的古城墙,闻名于世的晋商票号发祥地,被世界遗产保护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重点对象,这是我们三千万三晋儿女的骄傲。但是,平遥古城近几年来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平遥古城如何增强保护与开发意识,树立竞争信念,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一个高水准的平遥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形成以晋商文化旅游、食文化为中心的游、食、住、购、娱为一体的经济发展环境,本人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平遥,古陶地,帝尧初封于此;西通秦陇,北达燕京;春秋属晋,战国属赵,历史悠久,建县久远。北魏时,因讳太武帝拓跋焘,而改平陶为平遥,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  相似文献   

10.
平遥鼓书原名弦子书,又叫平遥盲书,起源于平遥,流行于汾阳、介体、孝义等县,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单人生唱,到清末才发展成为多人坐唱。分为红、黑、生、旦、丑等行当。 平遥鼓书的伴奏乐器有四弦、月琴。说唱曲调,原来多采用晋中民歌,后来,又吸取了祁太秧歌的某些长处而自成一体。说唱中,使用平遥方言,具有浓郁的地力特色。  相似文献   

11.
对于平遥给我们留下的其实是太多的对旧时的感叹与回忆。座座的明清建筑会让人依稀辨得当年的生活轨迹,而当年晋商的风风火火也没有给平遥留下活跃的思想和超前的行动,所留下的也只是一些宅院罢了。从日升昌票号这个典型的晋商宅院里面,只能去猜想当年的生活,却很难感受到昔日的辉煌。然而,我们其实可以从这样一个人身上看到、感受到一些真正晋商的轨迹。这个人就是日升昌票  相似文献   

12.
文宇 《山西旅游》2004,(2):17-21
阳城县郭峪古城堡,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式村落。城堡依山傍水,城墙雄伟壮观,城头雉堞林立。城内官宅豪华,民居典雅,是中国乡村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相似文献   

13.
每每忆起平遥,想到的竟不是古城墙、日升昌、双林寺…而是那些星罗棋布的小巷。平遥的小巷也算横平竖直了,只是方位感差的人还是搞不清楚它们通向哪里,于是便有了认识平遥的无数可能,每一个美好的开端后面是不同的过程,而每种过程之中都弥漫着浓浓的书香。 平遥的诗书气息比别的小城自是浓些,又因了它的背景,便显得十分别致。书法了得的那家人,恰好是  相似文献   

14.
作为山西省2003年冬季旅游推出的民俗化系列游节目之一的第三届晋商社火节,将于2003年1月20日19时,在有着中国儒商第一家之称的榆次常家庄园举行开幕式。此届晋商社火节是继前两届在平遥和祁县成功举办晋商社火节之后,我省晋商社火这一冬季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品味和推广深入的又一次大型活动。  相似文献   

15.
又见平遥     
化春光 《旅游时代》2014,(11):56-62
我只去了平遥一趟,却遇见了它两次。——题记初见平遥,是一个下着细雨的春日。去平遥的大巴车上人很多,在大家没有意愿回应导游要做游戏的要求之后,部分游客倒头便睡,剩余的就与前后座组成小群体,窃窃地交谈着,偶尔爆发出一阵过分热烈的笑声。当一个游客被笑声吵醒,揉着眼睛向外看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地喊了一句:“平遥!”这句刚睡醒的声音并没有多少分贝,却似乎充满了魔力,让睡着的人都醒来,让原本醒着的人像睡着了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原有四道城墙,城中心的皇宫外有紫禁城,其外又环以更大的皇城,外面还有周长24里的内城,另外还有南边的外城,不过,连现在的北京老土著也对几乎消失殆尽的城墙唏嘘不已,看着修葺一新的明城墙遗址,只能勾勒出凸字形的几条虚拟灰线,而当中完整保存的紫红色城墙还能作为我们逍遥旅行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自古以来经济文化发达,显赫一时的晋商和他们留下的一座座深宅大院,成为后人凭吊那段辉煌历史的见证。以太谷、祁县、平遥等晋中商人为代表的山西商业票号,曾“富甲华夏”,“汇通天下”,闻名于世。为近代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上的太原城也因为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地位成为一座繁华商业城市。明代的大南关,商铺棋布,盛况空前,曾有“遮天光,发地脉”的美誉。认一力、清和元、六味斋这些老字号是曾经和现在太原人依然光顾的店铺,这也许是一种情怀,更或许是一种眷顾。  相似文献   

18.
提起西安就离不开它的城墙,如同这个城市一张恒定的名片。四面连绵不断的城墙历经百年沧桑而仍有一股帝王之气,就是欧洲贵族冠在姓氏前的“冯”或者“德”,到今时贵族虽然没落,气质却依然鹤立鸡群,不容混淆。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7日上午9点半,2006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务院新闻发布厅举行。山西省省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组委会主任云公民,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书记、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组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前光,山西  相似文献   

20.
金雁 《当代旅游》2005,(1):24-25
我国有历史文化名城一百多座,大多数为人们所熟知.而与上海、丽江、平遥、敦煌等一同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的贵州镇远,却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这座历经两千多年风雨的文化名城,至今仍遗存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五十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驿道5条,以及难得一见的有“歪门斜道“之誉的古巷子7条.仅3.1平方公里的小城,风霜傲骨,古风盎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