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思98''粮改     
2001年,浙江省率先拉开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序幕,取消1998年实行的“三项政策”。许多省市紧随其后,逐步放开粮食市场。最近有不少粮食经济专家和技术官僚吹风,市场化改革的力度还要加大。笔者闻之,既惊又喜还叹。闻改而六惊“一惊”上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如此“短命”。1998年国家实行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核心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到2001年浙江开始实行市场化改革的试点,前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对前次改革进行了自我否定。随后广东、江苏等省份,也基本取消“三项政策”。今年粮食产销平衡省份也逐步放开市场。粗略统计大约有20…  相似文献   

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我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粮油加工业。我国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粮油加工企业众多,可是企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正如尚在孵化的“蚕蛹”:前途美好,现状相对“脆弱”,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倍关注、企业加倍进取,才有望摆脱那层厚厚的束身之“茧”,在市场经济中自在起舞。  相似文献   

3.
张毅 《中国改革》2005,(3):59-59
就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1月底,世界经济论坛召开,引人注目的是,本届论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这是该论坛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单独关注中国。不过,从会议议题“把握中国经济的关键点”上,我们多多少少还是把握住了世界关注之所在:抓住中国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为我所用。至此,近两年来西方国家有关中国问题的鼓噪声,在这里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注脚:“中国问题”真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相似文献   

4.
岩午 《致富之友》2011,(2):62-62
据调研表示,全球当代雕塑的市场需求从来没有如此之高。在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当代雕塑作品的价格翻了三倍。当然.正如艺术界最近在经济危机后复苏.相对“安全”的现代艺术作品被买家青睐.雕塑市场和其他艺术版块的起伏一样,自2009年7月到2010年6月期间,有9件当代艺术雕塑作品成交结果过一百万欧元,而2008至2009年间有23件当代雕塑过此价格。  相似文献   

5.
中国牡丹史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牡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植物,我国人民栽培牡丹有悠久的历史。本文较全面而系统地考证了牡丹在我国的发展史,得到以下结论:1、牡丹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东汉早期;2、隋朝以来牡丹经历了几次大的盛衰,包括隋朝(发展初期)——唐朝(盛期)——“安史之乱”(衰期)——后唐(恢复期)——北宋(盛期)——“靖康之乱”(衰期)——南宋至明清(盛期)——民国(衰期)——新中国(盛期);3、唐朝以来牡丹栽培中心的变迁,唐朝(西安、洛阳)——北宋(洛阳)——南宋(彭城)——明朝(亳县)——明末清初(菏泽)——新中国(西安、洛阳、菏泽、北京、成都、杭州、上海、鄢陵等城),文章最后阐述了牡丹的观赏价值和医用价值,展望了我国牡丹事业的未来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变化之快,粮价起伏之大,常常让决策者伤脑筋,粮食部门叫苦不迭,农民无所适从。几十年来,除少数年份出现粮食短暂“过剩”外,都是在紧张平衡中过日子。可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玉米、稻谷(大米)、小麦等主要粮食品种先后出现定购价高于市场价、销量锐减、库存大量积压的情况。不少同志预测,今年粮食价格将持续低迷,经营者走出困境的希望非常渺茫。粮食市场怎么了?为什么出现如此严重的调销不畅?我认为有以下原因:一、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供应量持续增加,需求相对疲软,导致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是粮食调销不畅…  相似文献   

7.
古人有裴矩,他前半辈子在隋朝做官,是一个以阿谀奉承、逢迎拍马而著称的谀臣。可归顺唐朝后,他却成了敢于直言相谏的诤臣。元朝英宗皇帝对此颇为不解,于是问丞相拜往。拜往答:“盘圆水圆,盂方水方”,裴矩遇杨广这“圆盘子”就是八面玲珑的圆滑之臣,逢李仕民这个“方盘子”就是刚直不阿的耿直之臣。 闻古论今,聚焦自己的行业,其阐述的道理喻义深长。一个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在其管辖范围见利忘义,作风不端,勾心斗角,妒贤嫉能,其周围人敢怒不敢言,时间一长,顺应者踊跃加入,投其所好。于是,行使职权时就有人贿赂上门;出门在外…  相似文献   

8.
移民就食是中国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经常采取的救荒措施之一,由于人口分布不均,交通运输能力有限,各地丰欠程度不同,每遇灾害时,饥民往往要流徙到丰收地区觅食,古代称之为“就食”。灾民四方就食,有的出于自发,也有政府有目的的安排组织的。隋文帝曾亲自带领百姓到洛阳就食,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隋文帝天皇14年(594年),关东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从5月起至8月,酷旱无雨,遍地青苗枯萎,颗粒无收,久旱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大范围的饥荒。当时,隋朝国都长安城内不仅居住着众多的文物百官,而且驻扎着大量军队,另外,关东地区人口也在不断增长,实属“…  相似文献   

9.
2010年,“姜你军”、“蒜你狠”给老百姓的日常开支带来了较大的负担。让人想象不到的是,令年生姜价格小再居高不下,由去年的每公斤10元下降至每公斤不到1元钱,价格如此之低已达到近10年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0.
<正>天堂寨不是一所寨子,而是一座山。它位于大别山腹地,雄踞安徽省金寨县与湖北省罗田、英山县接壤处,素有“吴楚东南第一关”之称。天堂寨在隋朝以前名为衡山,唐代称多云山,历代多有英雄豪杰筑寨练兵、抗击,故称天塘寨。元至正十一年(1351),农民徐寿辉在此揭竿起义,改名天堂寨。山巅风光来到景区广场,一把把倒挂的油纸伞五彩缤纷,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花,以夏日般热情迎接八方游客。抬眼望去,大门如一座寨子,上方飘着旗幌,门楣题有金色的“天堂寨”三字。极目远眺,群山连绵起伏,绿意葱茏,其间一峰突兀,云遮雾绕,宛如娇羞的女子半掩面容。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出差,接触到一些管理搞得好的行、社负责人,言谈中常听到他们的难言之苦:工作搞得好一点了,“取经”者常常是络绎不绝,应酬、接待多了,而且费用也大得令人难以承受。 管理搞得好,把自己的经验推广给兄弟单位,求得共同发展,这本是件好事;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短时间内避免和减少摸索中的失误,把别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付诸经营实践中,并取得效益,这无疑是一条捷径,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近年来,有的单位和部门,借“考察”、“取经”之名,行“吃、喝、游、玩”之实。或“曲线迂回”、舍近求远绕道“取经”;或动辄就有领导、有系统、有规模地组织“取经”队伍往之。如此“取经”的结  相似文献   

12.
陈亮是浙东事功之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义利观是他事功思想的核心体现。陈亮的义利观主要包括“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义”与“利”统一的价值观、“心”与“迹”统一的道德评价标准。陈亮的事功之学因讲实事、究实理、求实效、谋实功的特色,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建设提供启示,主要体现在坚持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相统一、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3.
“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石……祝君如此果,德膏以白泽。”大文豪苏东坡所褒誉的,就是名扬大江南北、香飘寰球宇内的枫桥香榧。 10月28日,“中国香榧之都”在诸暨正式落户。在当日上午的“2007中国香榧节”开幕式上,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将这一称号授予了诸暨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的强地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中国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极大,农业地域性尤其突出。在复杂多样的地域采取多元化对策优于一元化对策。文章还就“结构调整”、“××年不变”、“以林为主”和“统一的农业模式”等与地域有关的总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公私之说     
公者,国家、集体之称;私者,家庭、个人之谓。公私对应,相互依存。   每个人都生活在公私交织的矛盾体系中,本来泾渭分明的公私关系,因其私利观念的变形错位,演绎出一幕幕损公肥私、假公济私、挖公补私、借公行私之闹剧。损公利私者有之,轻公重私者有之,舍公取私者也有之……如此种种公私观念不清、敛财行为不廉、从业思想不正、敬业精神不强等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无疑对事业、家庭都是有百害而无益   俗话说“锅里有碗里才有”,“大河有水小河才满”,每个人只有勤奋工作,把“公”的基础夯实培厚,合理合法的“私”才有生存…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几年。由于粮食供求矛盾不断加剧。从1953年开始对粮食等主要农产行实行统购统销。这是新中国财经工作史上的一件大事。同“统一全国财经工作”、“三大改造”并称为财经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1985年改行粮棉合同定购制度。这项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制度持续了32年后废止。但是它的一些基本内容却还在实行。从2002年起。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统购统一”制度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在“送别”之际。主持人根据《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薄一波)和其他有关资料。编成下。同读一起回顾:  相似文献   

17.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是伟人的诗句。古书也云:秦王朝“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利三十倍于古”。意思说一年的劳役之多是以往朝代一年的三十倍;田租、盐利之重也是以往朝代一年的三十倍,这不能不说秦王朝对人民的剥削不残酷,由此产生的必然是暴政。尽管如此,秦始皇合诸侯,治百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谚语显得周期过长。十年前人们关心的是“日本为什么会成功”,而今天谈论更多的话题却是“日本为什么会失败”,似乎沃格尔大声疾呼美国向日本学习、石原慎太郎发誓日本可以说“不”的声音尚未消失,日本就已经开始接受其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月22日是第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十八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05~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10年,主题是“生命之水”。  相似文献   

20.
据史记载,隋朝的宰相高颖是个大贪官,整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有一次他要陪同皇帝外出,临行前问母亲家中还缺少什么,以便外出时带回来。那位深明大义的母亲泪流满面地对他说,“自你当官以来,家中什么都不缺了,所缺者,惟有被砍头了”!在警示教育片中我们看到几个“巨贪”的“深刻忏悔”,既为其昔日的贪婪感到愤慨,又为其如今身陷囹圄后的“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