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加工贸易是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在山东加工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业三废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在对山东省加工贸易和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加工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山东省的环境恶化,应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以协调加工贸易发展和环境的冲突,实现两者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工贸易污染排放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加工贸易污染排放的专门统计,但由于制造业与污染排放密切相关,而加工贸易主要在制造业,因此通过对加工贸易出口与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从1995年至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加工贸易与环境污染存在长期的正向协整关系,而经济增长与加工贸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环境政策与污染的协整关系为负而且与各污染排放指标互相影响,在减少污染方面表现出持久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蒋昕 《消费导刊》2009,(16):26-26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工业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销售收入大幅减少,出口额大幅下跌,亏损面不断增加。分析原因,主要是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出口,加工贸易占较大,重复建设较严重,这些深层次原因导致危机对我国工业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本文主要从危机对我国工业经济影响入手,重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廉价而庞大的劳动力被认为是中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关键,随着人口红利拐点的来临和工资上涨压力,加工贸易增值强度呈现停滞趋势。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以及对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工资刚性对加工贸易出口额和增值强度都具有显著负效应,而人口红利对加工贸易出口额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对加工贸易增值强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促进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与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解决人口红利拐点和工资刚性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我国加工贸易迅猛发展,促进了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巨大负面效应,造成净效益损失。通过分析加工贸易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采用进出口贸易额、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及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具体数据,实证分析了加工贸易对我国环境的污染程度,提出我国应加大技术创新,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加大环境管制力度,限制高污染外资企业进入;政府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制定激励性的环境保护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GDP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和汇率比价为解释变量,分析了它们对1981—2011年我国出口依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DP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汇率比价越大,出口依存度越高。而传统观点认为的对出口依存度产生正向影响的因素—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赵君  袁永友 《中国市场》2008,(35):68-69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的加工贸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湖北的第一个加工项目只有70万美元,而到了2007年,湖北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已达到23亿美元。2008年1~4月,湖北加工贸易出口额更是达到了10.7亿美元,同比增长55.5%,居中部地区首位。和全国一样,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湖北加工贸易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着国内企业所占比重低、劳动力优势逐步丧失、技术水平落后、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直接制约加工贸易的发展,并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政府应提高内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地位;延长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内的产业链,扩大波及效应;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鼓励其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促进加工贸易结构的调整,推动其升级转型;提高环境标准,完善环保政策,限制污染类加工贸易.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单位根和协整检验对我国加工贸易产生顺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出口方面探究了原因。文章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年年增长主要源于我国低廉的劳动力价格,逐步降低的交易成本,以及近年来外商投资的不断引入。通过实证表明长期中出口与劳动力工资负相关,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商投资额呈正相关;并且在短期,加工贸易出口呈现出明显的惯性。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加工贸易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占全国外贸进出口的比重明显下滑。有观点认为,加工贸易获利较少、技术缺乏、污染环境,已不适应新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要求,并应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加工贸易今后一段时期仍非常重要,应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行业和产品价值链,形成加工贸易集群化发展,为加速中国打造贸易强国助力。本文在阐释加工贸易重要性的基础上,展开了对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法探索与思考,并提出政策制定与实施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南京市1990-2007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及选取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等环境污染指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将库兹涅茨曲线运用于贸易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从而得出了典型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不存在,不支持"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并证明了出口使环境恶化,进口使环境改善的"污染避难所"的假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规制和要素禀赋均会影响某地区的比较优势,但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污染密集型产业来说。文章建立产业环境污染指数来定义污染密集型产业,同时建立环境规制强度评价体系来计算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并以HOV模型为基础建立动态面板方程,对我国污染最为密集的四个行业的环境规制和出口贸易进行估计。估计的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显著的,出口量和环境规制程度之间呈现出"U"型的关系,而且在现有经济水平下大多数制造业处于拐点左侧,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仍不利于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服务贸易非物化型知识溢出的地理属性,对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嵌入服务贸易知识外溢变量后将其扩容为空间结构,基于中国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服务贸易非物化型知识溢出降低贸易所在地废气污染水平,还降低贸易所在地以外区域的废气污染水平;废气污染同时与所在地区及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构成倒U型曲线关系,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未同时逾越空间双倒U型曲线"拐点"所要求的激发清洁生产技术自主创新的门槛值.因此,政策建议需重视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比重、消除服务贸易隐性知识空间流动的地理和经济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Antweiler所用回归方法的调整,以工业废水、废气、固废排放量为环境衡量指标,以1981-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以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度等指标推算外贸对经济规模、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对典型高经济外向度地区浙江省的外贸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外贸发展所"引致"的规模效应显著为正(增加废弃物排放量),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均为负但不能抵消经济规模扩张所带来的正效应,外贸的快速发展是浙江省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最后,分别对三种环境效应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选用工业SO2为污染指标,分部门对我国入世后工业品贸易中污染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借鉴贸易的环境效应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入世后工业品贸易中污染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2001-2004年,我国工业品贸易中的污染流为负;2005年,我国工业品贸易中的污染流为正。贸易规模扩大在污染流的增加中起了主要作用,贸易结构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污染流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江心英  吴小冬 《江苏商论》2014,(3):40-45,65
江苏省纺织产业主要以集群形式发展,且其出口规模增长迅速。本文首先综述前人对两者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接着,利用2000-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江苏省纺织产业的区位熵,实证分析了江苏省纺织产业的集聚程度现象与其出口贸易之间的内在关系。计量结果表明,江苏省纺织产业的产业集聚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产业集聚度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最后对江苏省纺织产业集群与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Recently, the apex environmental agency of India observed that domestic industrial pollu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at an alarming rate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and the need to rein in traditional polluting industries. This raises the pertinent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poor domestic pollution regime has affected the pattern of India's trade in dirty manufactured products in the post‐liberalisation era since 1991. We find that on the whole, India has remained a net importer of pollution‐intensive manufactured goods; however, there is a distinct trend of increasing specialisation in specific dirty industries especially in the bilateral trade with high‐income countries, and to a lesser degree with low‐income countries. The USA being India's single largest country trading partner in the post‐liberalisation era, we test for pollution offshoring at the finer industry level in US‐India bilateral trade. While we find that the pollution haven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India's specialisation in certain dirty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hrough the last decade remains a disturbing trend. India needs to integrat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within industrial growth urgently, and it is pertinent to implement policies which would reflect the true pollution costs in an industry that is increasingly compe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相似文献   

18.
中美贸易顺差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东亚产品内分工着手分析东亚产品内分工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东亚产品内分工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其影响的程度和稳定性做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东亚产品内分工和中美贸易顺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的结论,并在产品内分工的背景下提出应对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以及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对策,即短期内通过在贸易冲突的谈判过程引起美国对原产地的重视,长期内不断实现产业升级彻底解决中美这种结构性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浙江省纺织产业为例,利用1988-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产业集聚与出口贸易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出口贸易对产业聚集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和促进作用,产业聚集程度的加深同样对出口贸易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