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印度对中国的贸易反倾销数量,一直位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仅2008年第4季度,印度就对中国轮胎等产品发起17起贸易救济调查,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甚至与2007年持平,且单笔涉案金额大幅提高。尤其是2009年1月,印度发出的对于我国玩具禁止进口的政策,将中印间的贸易摩擦推向了高峰。这些针对中国反倾销行为正在严重损害中印贸易生态。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中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印度对华贸易保护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在WTO成员国中,印度是金融危机以来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案件最多的国家。分析中印双边贸易概况以及印度对华贸易保护的新趋势,从国际收支理论、保护就业论、产业结构竞争性、国际生命周期理论四个角度深入阐述印度对华贸易保护的诱因并有针对性改进,以改善中印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3.
《商》2015,(14)
当今,中国已经取代印度传统贸易国阿联酋及美国成为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印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进程的同时,印度却频繁的运用贸易救济调查手段对我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贸易摩擦日益频繁。本文从印度对我国反倾销的现分析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其次从中国、印度两个角度分析印度对我国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2014年4月,商务部整合原公平贸易局与产业损害调查局部分业务职能,正式组建贸易救济调查局。新成立的贸易救济调查局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依法开展贸易救济调查,推进贸易摩擦应对与贸易救济调查良性互动,探索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机结合,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成功应对欧盟无线通信设备等系列重大贸易摩擦案件。2013年5月,欧委会拟对我无线通信设备发起"双反"调查,贸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2—2020年中国和印度农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等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依存度进行了测度,同时分析了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结果表明:中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互补性较低;双边贸易过程中印度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中印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仅园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并逐渐由垂直型转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中印在蔬菜、棉花等20种农产品具有产业间贸易互补空间,7种竞争性农产品中有2种具有产业内贸易互补空间。中印农产品贸易依存度较低,且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依存度更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中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印各自农产品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差异化、推动中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印度是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沿线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关键支点。本文分析了中印贸易现状以及中印贸易的互补性,在分析基础上提出推进与印度的互联互通、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口岸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积极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量、行业分布以及涉案金额方面分析印度对华反倾销现状。基于1994—2011年中印两国的相关数据,对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宏观经济和政治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印度国内的经济状况、中印两国的贸易状况、中国加入WTO以及印度的政治选举对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影响显著。最后从优化对印出口产品结构、加强中印政府间的沟通合作、加大对印的直接投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郝洁 《国际贸易》2012,(11):27-31
一、欧债危机下中欧贸易摩擦的新动向 (一)欧债危机后的欧洲对华贸易救济案件 2010年以来欧盟共对我国发起25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2010年发起11起贸易救济调查,包括8起反倾销调查,2起反补贴调查,1起保障措施调查。2011年欧盟对我国产品发起8起反倾销调查。2012年上半年欧盟已对我国产品发起6起贸易救济调查,包括4起反倾销调查,2起反补贴调查。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对推进中印两国经贸关系、促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2008—2018年中国与印度进出口贸易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表明:中国机电产品与纺织品具有竞争优势,印度纺织品和矿产品具有竞争实力;中国出口商品已由劳动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印度出口商品主要是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中印贸易关系以互补性为主。最后,提出中国与印度贸易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算和分析了中印贸易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影响中印贸易隐含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南南贸易与南北贸易对中国的环境影响是不同的,一方面,尽管中国处于中印贸易的"污染顺差"地位,但净贸易含碳量并未快速增长,"环境贸易条件"也不断改善;另一方面,导致我国对印度持续污染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而非技术水平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等因素。因此,为降低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产生的污染排放,中国需要在"贸易顺差"与"污染逆差"中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间机电贸易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与地区2010—2018年机电产品贸易数据,使用改进的双边显示性贸易偏好指数测度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机电产品贸易强度的动态变化,并采用扩展引力模型检验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机电产品贸易强度日益增加,且出口强度高于进口强度,周边邻国高于其他国家;技术差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市场需求、外贸开放度、政府规模、地缘优势等因素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双边机电产品贸易强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纷纷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被限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资源性产品,由于金属类矿物产品的重要地位,限制金属类矿物产品出口受到广泛关注。各国使用出口限制有自己的理由,出口限制对经济和贸易有一定的影响,于是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存在着对出口限制的制约,这也成为解决因出口限制引发贸易摩擦的依据,我国如何利用好国际贸易规则已成为一个急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We examine empirically whether countries with relatively little production and export experience specialize in the production and export of more standardized and lower-technology products, and those with more production experience produce and export more recently developed and higher-technology products. Using panel data covering 127 countries and the period between 1970 and 1997, we find that export experience does help to account for the variation in export content. Exporting experience influences a country's export mix more than its production experience, suggesting that there may be a trade-induced component of learning by doing in foreign trade specialization.  相似文献   

14.
丁昶  吕鑫 《对外经贸》2021,(4):40-46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在开展文化出口贸易的过程中融合了互联网,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2009—2018年我国与30个周边国家文化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我国文化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中,贸易国双方的互联网使用人数对我国文化贸易产品出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RCA指数、相似度指数、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对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农产品贸易结合度不断提高;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农产品竞争力提升效应,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市场扩大效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广东从东盟进口农产品快速增加,但对东盟出口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滑的不利局面。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对影响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因素进行了验证,并对出口东盟农产品流量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表明,广东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流量受东盟国家的GDP、人均GDP、距离以及区域贸易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广东同大多数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呈现"贸易不足",广东农产品对东盟出口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7.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综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国际社会不断呼吁贸易自由化的今天,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了阻碍贸易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的观点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出口国带来的只是巨大的负效应,然而笔者以为,这只是一种短期的影响,而从中长期来说,如果处理得当,可能还会存在正的效应。文章分短期和中长期两个阶段,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带来的贸易效应、社会福利效应和产业效应。  相似文献   

18.
To the extent that trade policy affects trade flows between countries, the ramifications can be far-reaching from an economic growth perspective. This paper examines one aspect of these ramifications, namely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extent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 on changes in the rate of reduction in the size of the income gap that exists between them. Export and import data are used as the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major trade partners, resulting in the creation of 127 pairs of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export data and 134 pairs on the basis of import data. An increase in trade between major trade partners - and, in particular, increased exports by poorer countries to their wealthier partners - is shown to be relat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桑百川  李计广 《财贸经济》2011,(10):69-74,135,136
我国正酝酿实施新兴市场战略,其战略重点是新兴大国。对于不同的新兴大国,我国与其贸易之间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各不相同,因而就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本文基于进出口结构相比较而构建了测度指标,对中国与14个主要新兴大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进行了测算,对与新兴大国的合作潜力进行了排序。据此,提出了优化我国与主要新兴大国之间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同时,在综合考虑各国对我国存在的贸易壁垒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贸易角度探讨我国的贸易摩擦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贸易利益分配的不一致,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蔓延和升级,对我国出口的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而且对宏观调控和对外政治外交关系造成严重干扰。本文从贸易角度探讨了目前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指出我国应实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