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村可转移劳动力减少和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价格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引发了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丧失的担忧。然而,成本上升对竞争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原材料和工资成本上升对综合成本、进而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要素价格上升使中国工业品综合成本在2001~2011年平均每年提高7%左右,但生产效率提升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要素成本上升对竞争力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郑芳 《中外企业家》2016,(11):36-39
一、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一)成本压力倒逼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受到原材料价格高企、人工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交织影响,我国纺织工业已进入高成本时代。2015年9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近五年间近百家大中棉纺织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涨,工资支出总额年均增长率为7%左右。  相似文献   

3.
随着出口型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原材料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企业再不转型升级将会影响未来发展的速度。我们要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宏观政策、微观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在调整中提升,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要实现转型升级,政府、企业、市场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风暴中挺过来的中国服装业正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出口占很大比重的服装产业构成了重大威胁,而民工荒、原材料上涨、工资上升等成本压力也一步步蚕食着这个传统产业的利润,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服装企业面临亏损。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一个均衡框架下重新构建了产业部门生产率增长对部门价格增长及名义产出增长影响的理论机制,通过产业部门的数据对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生产率增长较慢的部门是否存在价格攀升过快的服务业“成本病”问题和部门产出增长走向停滞的问题。结果表明,生产率增长缓慢的产业部门价格攀升过快的“成本病”问题在所有行业普遍存在,但行业间具有异质性特征。部门生产率的下降对产出增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尽管抑制作用会通过提高价格这一中介变量增加产出而有所缓解,但是生产率的下降对产出增长的净效应显著为负。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要警惕生产率增长缓慢的部门价格攀升过快,但也不必过分忧虑因大力倡导发展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使得本部门价格下滑过快、劳动力流失而面临增长停滞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不同产业科技投入产出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00—2007年科研、教育、采掘业、制造业、能源的生产与供应业等产业的科技投入产出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工业部门的科技经济效应明显大于科研教育部门,而科技的直接产出相反。为了提高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调整科技投入结构,提高科技投入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7.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2010年,尽管从数字上看,中国出口有了较大的恢复性增长,但对出口企业来说,压力依然不减。下半年,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汇率的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与用工难、土地使用成本上涨……都是现实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强调加快发展服务业,在更高平台上实现三次产业的均衡增长,并不是说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不重要。实际上,中国制造业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发展要注意均衡、协调,要在给服务业成长留出足够空间基础上促使制造业结构转型,既要加快制造业技术进步,提高整个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又要找到一个能够不断增加就业的制造产业组织结构模式。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制造业发展中出现了产值增长而就业减少的趋势。经合组织制造业就业在1990-2001年间减少了9%,全球20个主要国家在1995-2002年的7年间减少了2200万人,其中美国减少200多万,减少…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浙江省外贸出口面临的国内外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外贸企业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资金成本提高以及出口退税率调整等因素影响,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传统产业利润明显下降,国际竞争力减弱。剔除人民币汇率变化和出口提价因素,浙江省外贸出口实际增长水平回落较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造物流业生产函数,对物流业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揭示1991-2008年间中国物流业的各投入要素对其产出的影响和贡献,据此将1991年以来物流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稳定增长阶段和动荡增长阶段,并比较各阶段的产出增长模式。认为,中国物流业发展还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投入产出还存在不平衡;物流产业的振兴需要在未来继续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引进和培养各个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制造业进行劳动-资本-技术三类要素密集型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对各省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整体上呈现出东部转型升级层次最高、趋势最明显,中部其次,西部转型升级层次最低、趋势最弱的特征。然后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个体固定效应不变系数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前者结果表明内涵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后者结果表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省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不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省市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以支持和引导,以推动中国制造业一体化联动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造物流业生产甬数,对物流业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揭示1991-2008年间中国物流业的各投入要素对其产出的影响和贡献,据此将1991年以来物流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稳定增长阶段和动荡增长阶段,并比较各阶段的产出增长模式.认为,中国物流业发展还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投入产出还存在不平衡;物流产业的振兴需要在未来继续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引进和培养各个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2010年至今,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和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国经济领域特别是传统产业领域面临下行压力.就以传统建筑业来说,由于近两年受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建筑企业营业规模及盈利下滑的趋势特别明显.在江苏扬州,尽管建筑业的整体实力近两年明显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不断上升,2012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在全省建筑业位居第三.但是由于国内建筑行业市场萎缩,传统建筑业“高投入、低利润”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电线电缆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近年来,中国电线电缆产业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总规模已名列世界首位,但诸多问题依然存在,不容小视。近两年,电线电缆制造业发展趋缓,增幅不大,需求下降,线缆企业产能相对过剩,价格走低,企业间竞争加剧,加上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等因素,致使许多线缆企业步入发展瓶颈甚至举步维艰。当前形势下,作为国内线缆行业的领军企业——远东电缆的CEO,笔者明确指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并围绕技术创新进行详细论述,为全国线缆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了经验和智慧。  相似文献   

15.
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目前广东家具企业面临着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企业自身发展瓶颈等问题,传统的低工资、低成本、低利润的制造模式必将淘汰。广东的家具企业可以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创新思考,通过优化整合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开发新资源、建立自主品牌、打造独特的产品或服务等方法来进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观点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业在阵痛之中必须作出的战略安排,而产业融合则是催发转型升级的强力杠杆。前所未有的凛冽寒风正在撕扯和浸淫着中国制造业。在这一昔日中国最为红火的产业阵营中,人们看到了国内资本无奈抽身而去和境外资本竞相夺路而逃的尴尬影像,以及产值加速收缩和利润持续递减所产生的剧烈痉挛;不仅如此,产能膨胀与成本飙升双重挤压之下的中国制造业,还需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新配置的挑战与煎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不但有利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而且有利于提高物流业的服务能力。在分析影响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基础上,构建了进化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缔造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前提下,采取合理调整双方资本投入和收益分配比例以及规范违约成本等措施,将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长期稳定的联动发展,为实现产业间的创新合作及伙伴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服装、电子仪器、化工制造等产业,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的OEM状态,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要获得较高的盈利空间,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但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本文研究如何促进民营企业提高技术开发投入,有效增加产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汇丰日前发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调查报告显示.当月中国制造业仅有小幅增长,产出与新订单的增速皆轻微放缓.价格压力亦有所缓和。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分析称.该调查结果既反映出中国紧缩政策给总需求降温,又反映了短期的库存调整。然而,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福建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随着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福建产业集群正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和挑战。从生产性服务业这个视角,针对目前福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三大方面的制约因素,运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理论,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理论上通过采用CES生产函数,应用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建立生产性服务投入与制造业产出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践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具体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大力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福建产业集群的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