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处理储贷协会危机的经验教训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贷协会是美国金融机构中规模仅次于商业银行的重要存款机构,是政府实施住房政策的重要工具,由于自身结构设计问题和经营环境变化,加之美国政府对储贷机构存在的问题长期采取掩盖和拖延矛盾的“绥靖”政策,美国曾于上个世纪80年代陷入了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以储贷协会为中心的银行业危机,这声危机使美国的储贷业和政府都付出了沉重代价。1980-1994年15年间,共有1295间储贷协会倒闭,倒闭率35.75%,平均不到3家储贷机构就有1家倒闭;倒闭储贷协会的资产总额6212亿美元,占全部储贷协会资产总客的41.36%;美国政府为处理储贷协会危机付出了1614亿美元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利率波动,并逐步演化成信用风险,美国储贷机构出现了信用危机。截止1988年,问题银行数目超过1400家,倒闭银行数目超过200家。为了解决储贷机构问题,美国政府1989年成立了重组信托公司(RTC)。RTC实质上是联帮保险公司的一个子公司,负债清收破产储贷机构的资产。同时,为保证RTC的正常运转,由债务处理融资公司为RTC提供融资服务。  相似文献   

3.
美国多家电讯及能源交易商先后破产或出现财务丑闻,加上阿根廷金融机构带来的坏账,使得欧洲三大银行--德意志、巴克莱及法国巴黎银行2002年上半年坏账累累,盈利下跌.  相似文献   

4.
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受宽松利率管制等因素的影响,大批储贷机构倒闭,爆发"储贷协会危机"。回顾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和进程,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储贷协会的影响,剖析储贷协会危机的原因,吸取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国适时适度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防范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市场上金融卡主要有以下九种: 1、信用卡(Credit Card)。这是使用得最多的一种金融卡,发行者主要是银行、储贷协会、储蓄机构或其它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给持卡者以一定的周转贷款额度,使他们可以先进行消费,再在一定期限内还款给发卡机构。如果在规定的期限(通常是几个月)内持卡者仍无意还清全部欠款,未还清的部分可以展期,但是持卡者要对未清偿资金支付利息。最主要的信用卡有万事达卡(Master card)、维萨卡(Visa card)、发现卡(Discover card),目前,约有3.1亿张银行信用卡在流通。  相似文献   

6.
《中国资产评估》2004,(1):11-11
本刊讯2003年10月28日,美国货币监理署(Office of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联邦储备委员会(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互济储贷机构监理署(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和国家信贷联盟管理署(National Credit UnionAdministration)等五大金融监管机构联合发表声明,针对业务检查中发现的抵押贷款评估过程中存在的独立性问题,从评估师选聘、金融机构对评估的内部审核及金融机构监管的角度对评估师和金融机构独立性的要求进行了强…  相似文献   

7.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的储贷危机被认为是储贷机构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法的财务报告掩盖了问题贷款,没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影响了投资者对经营风险的判断,从而导致了多家金融机构破产。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No.157[1]),公允价值概念开始在会计准则中大规模地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所有者掠夺”与银行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旭 《中国金融》2006,(10):70-70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kerlof)和罗墨(PaulRomer)在1993年研究了美国的储贷协会危机后,提出“所有者掠夺”的概念,并列出“掠夺”的一般模型。在我国金融业,所有权者对相关利益者的“掠夺”与“侵害”,同样应引起我们的思考。以商业银行为例,如果按正常的财务指标分析,银行每年的利润应该是冲销坏账后的余额,而政府从银行取得当期所得税的基数也应该是银行冲销坏账后的利润。但现在的情况是,包括银行股东和政府税收在内,均依据银行冲销坏账前的利润来计算自己的收益。认清这一问题前,我们不妨假设银行一直在用最…  相似文献   

9.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清算信托公司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寻求处理破产银行和储贷机构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它将使银行剥离掉1万亿或更多的不良贷款,但却留下了难以抉择的难题.一个好举措?所谓"坏账银行",有望成为稳定金融体系的重大措施,可能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负责管理."坏账银行"可能会接管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剥离的1万亿美元或更多的不良贷款及证券,以激活信贷市场.  相似文献   

11.
苏蔓薏 《金融博览》2004,(10):45-45
以前,日本政府清理金融业坏账的行动并未涉及地区性银行,这主要是因为日本长期的经济衰退使得农村和小型城市经济遭受了重大打击,而地区性银行的贷款为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但许多地区性银行由于长期亏损,已经不堪重负。据报道,日本地区性银行的坏账总额达14.5万亿日  相似文献   

12.
2月10日,美国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宣布—项新的金融救援计划,其中—项主要内容是政府和私营部门联手建立投资基金,以“坏账银行”模式运作,帮助清理银行系统的“有毒资产”。  相似文献   

13.
朱美玉 《金融会计》2011,(12):18-20
村镇银行是指经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4.
一、国外财政部门参与金融监管的情况综述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长期以来都属于“多头监管”性质。财政部与中央银行相互独立,财政部下设货币监理署(OCC)和储贷监理署(OTC)分别对银行和储贷机构进行监管,有权停止有问题商业银行的业务,吊销其营业执照,撤销或停止银行高级负责人的职务,或者将其置于被接管或破产监护的地位,对违法、违规或从事高风险经营的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董事及职员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5.
税务机关认可的外资银行当年坏账准备金计提比例直接影响银行坏账准备金税前扣除额。本文结合对外资银行的税收管理经验,分析了坏账准备金的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差异,并介绍了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坏账准备金税务处理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一、国外财政部门参与金融监管的情况综述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长期以来都属于“多头监管”性质。财政部与中央银行相互独立,财政部下设货币监理署(OCC)和储贷监理署(OTC)分别对银行和储贷机构进行监管,有权停止有问题商业银行的业务,吊销其营业执照,撤销或停止银行高级负责人的职务,或者将其置于被接管或破产监护的地位,对违法、违规或从事高风险经营的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董事及职员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7.
日本十一大银行的坏账总额高达一千七百亿,估计未来要花十年时间,才能弥补这些损失。日本承担金融风险条规之过时和偏颇,所引致的代价何其惨重!八十年代末期,日本各银行争相发放高息但高风险的贷款,政府当时鼓励银行贷款扶持汽车制造及电子等优先工  相似文献   

18.
村镇银行控股公司是以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子公司身份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由境内金融机构在绝对控股基础上与外资或民资共同发起设立.通过新设、并购、股权转换方式建立或整合其下的村镇银行子公司。村镇银行控股公司将来可以用营业让与方式脱壳设立为纯粹型农村金融控股公司,前者可比照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后者需采用机构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类伞形牵头监管模式,并应从市场准入、运营监管、市场退出等多方面完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市场蕴含的巨大商机正吸引着各路资本纷纷前往,投资商业化经营的村镇银行是他们的目的,目前已经有了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设立或计划设立村镇银行.所谓村镇银行,是指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并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已成立了40多家村镇银行,其中有20多家是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控股,其他10多家是由非银行机构主导的.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会计政策的主要缺陷及相关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曦  张昭 《金融会计》2006,(1):17-19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种类和风险水平远非一般工商企业可比,呆账贷款的发生概率以及由此引起的损失可能也比工商企业的应收账款坏账概率大得多。金融企业的盈利目标追求和金融系统的运行特征都要求其应该实施更为稳健的会计政策,全面、严格地贯彻会计核算审慎性原则。本文从分析我国银行机构的现行会计政策入手,分析其制度缺陷及对银行机构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