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旭  武威 《会计研究》2021,(6):129-143
精准扶贫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行使公共职能的关注焦点.政府采购连接政府与市场,成为推动政企协同扶贫的重要突破口.为探究政府采购对企业履行精准扶贫这一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本文以2016-2019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政府采购对企业履行精准扶贫社会责任的影响呈现出U型关系,以改善教育脱贫、医疗卫生资源、社会扶贫(定点扶贫)及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为主要实施内容;(2)在实际作用机制方面,政府采购以强化政府补助支持力度、改善社会融资获取规模为中介机制,同时媒体关注也体现出重要的调节影响;(3)政府采购推动企业履行精准扶贫社会责任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要实施主体,以自行采购为基本实现手段的.应以政府采购活动为纽带实施政策引导,建立政企扶贫协同发展关系,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运营效率提升、长远战略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能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通过机制检验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能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四种渠道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就企业扶贫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产业扶贫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强,教育扶贫次之.本研究能够为企业在后扶贫时代制定扶贫策略和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企业精准扶贫行为具有社会责任履行与经营动机的双重属性,同时还可能受到行业与省份同群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选取2016—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企业精准扶贫投资行为是否存在同群效应及其同群动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企业精准扶贫投资受到同行业、同省份企业行为影响;第二,信息不对称下,观察式模仿为企业精准扶贫的主要动因,竞争性动机并不明显;第三,精准扶贫行为自身会降低崩盘风险,而同群动因下企业精准扶贫行为对崩盘风险的降低作用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4.
5.
要实现贫困地区的长效脱贫,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撑,如何充分发挥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推动作用,进而建立起脱贫长效机制,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早日脱贫并不再返贫是当前以及今后需重点关注并切实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呼伦贝尔市为例,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完善金融服务设施等方式,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大对金融精准扶贫信贷投放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收集企业层面精准扶贫数据,深入研究了企业精准扶贫影响其债务融资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显著提高了其债务融资规模,有效降低了其债务融资成本。中介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增强政企关联信号以及提高企业正面形象是三种重要的作用机制,且三者对企业债务融资规模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约为24.4%、27.6%和15.1%,而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14.8%、23.7%和12.5%。敏感性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均证实结论具有较强的可靠性。研究可为精准扶贫巩固期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支持。  相似文献   

7.
脱贫致富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目标,而甘肃省作为我国扶贫开发中的攻坚区与深水区,其扶贫任务的进展情况将直接关系到该目标的完成与否。本文总结30多年来甘肃扶贫中的存在的问题,遵循我国精准扶贫战略部署,并结合甘肃省最新的发展特征及发展要求,对甘肃扶贫进行深入的探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精准扶贫"政策与我国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关系为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首先介绍"精准扶贫"的概念以及扶贫资金效率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影响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案例分析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因素。最后针对解决的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措施来说明"精准扶贫"在提高扶贫资金效率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刘刚 《征信》2016,(6):75-80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支农再贷款的内涵、外延和功能定位不断演变和丰富,扶贫减贫的政策效应愈加明显,是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重要工具之一.选取扶贫开发主阵地之一的青海省作为研究个体,实证检验了支农再贷款与区域经济增长、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和人民群众减贫增收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的政策优势精准扶贫,增强金融推动扶贫开发工作驱动力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养儿防老”、“老有所养”成为农村居民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伴随着子女生活负担的加大,同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呈现出碎片化、统筹层次低、养老待遇低、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农村居民养老成为扶贫帮困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分析农村养老现状和问题,借鉴国外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经验,提出针对精准扶贫动因下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贵州省普惠金融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是全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省份之一。按照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扶贫标准,全省还有1149万贫困人口,大力开展普惠金融工作对于贵州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贵州省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97~2012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除了可以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渠道对贫困减缓产生间接的作用,其本身可以通过金融服务等渠道产生直接的减贫效应.但由于初始资本和金融成本等的限制,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存在先恶化后改善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甄红线  王三法 《金融研究》2021,487(1):131-149
精准扶贫是一项国家战略,企业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本文以2016-2018年A股市场参与精准扶贫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精准扶贫参与水平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精准扶贫的参与水平越高,其股票市场风险越低;(2)企业信息透明度越低,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风险的降低作用越强;(3)制度环境越薄弱的地区,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风险的降低程度越大;(4)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精准扶贫提高了企业声誉、资源获取能力和生产效率,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本文研究了企业精准扶贫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经验证据表明,上市公司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既响应国家号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又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能够获得承担社会责任与规避风险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14.
金融约束政策作为我国转轨时期的重要金融制度安排,对我国经济起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该政策的弊端开始凸显。本文基于租金分配的所有制偏好特征,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金融约束政策下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拖累",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国有经济份额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验证了金融约束政策下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靖 《财政科学》2021,(3):103-110,135
我国扶贫工作经历了漫长的艰苦奋战,尤其2015年以来,精准扶贫力度空前加大、成效显著,终于在2020年末,我国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然而,从贫困县尤其深度贫困县情况看,由于贫困区自身条件较为恶劣而且连片贫困区域较多,许多区域虽如期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仍无法短期内根除“相对贫困”.笔者在对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分类研究和实地考察基础上,拓展精准扶贫思路,从贫困连片区、跨县角度研究,提出了跨区域联合开发的扶贫战略升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能够通过改善最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减少收入分配不平等,从而降低贫困率;也能够通过促进资本积累、推动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进而缓解贫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扶贫对象最多、贫困发生率最高、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的地区。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体系,对于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特困地区金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模式研究——昭平茶产业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级贫困县广西昭平县以特色茶产业为载体,成功创建了“政府+金融+企业+基地+农户”五轮驱动的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模式,对贫困地区破解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瓶颈、提高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成效、实现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农家庭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与高度脆弱性特征,往往长期处于贫困的边缘或者陷入贫困者行列之中.理解农户的经济行为、贫困成因、金融服务需求特征、形式及其作用机制,是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切实强化农户金融服务的关键所在.本文拟就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农户金融服务的研究进行梳理与综速,以便进一步研究之借鉴.  相似文献   

19.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绿色诚信金融生态环境是健康的、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明确绿色诚信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从东北区域经济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对优化东北区域诚信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推进扶贫开发,缓解和消除贫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国家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扶贫对象最多、贫困发生率最高、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的地区。2011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主战场。如何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扶贫工作体系,对于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