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抓紧时间上车!”“买它!买它!买它!”“最好现在就买,错过了就亏几十万元!”……这些场景,不是“疯狂”的摇号买房现场,也不是网红主播声嘶力竭的叫卖,而是最近几个月刷爆微信朋友圈的保险推销,其中的主角就是重疾险,更准确地说,是旧版重疾险。  相似文献   

2.
从2月1日开始,“焕新”后的重疾险产品全面落地开花。面对新版重疾险产品的逐步落地,如何去配置新产品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其实,配置新版重疾险产品,比起买到所谓的好产品、最划算的产品,最重要是要买到适合自己的“对”的产品。那么,面对新版重疾险产品的如下六大难点问题,人们的“焕新”攻略都有哪些?  相似文献   

3.
面对重疾险诟病事件以及其本身存在的种种非议之争,应理性地明晰,重疾险种的存在是必需的,不能因为现实中一些问题就否定它的意义。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当务之急是改进重疾险,使其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在新规定未出台之前,投保人  相似文献   

4.
新的重大疾病保险规定于8月1日起开始实施了.目前,多家保险公司的旧版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已陆续停售,以重新设计的新险种取而代之.那么,面对纷繁的新版重疾险,准备投保或加保的市民应该如何选择呢?  相似文献   

5.
新的重大疾病保险规定于8月1日起开始实施了。目前,多家保险公司的旧版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已陆续停售,以重新设计的新险种取而代之。那么,面对纷繁的新版重疾险,准备投保或加保的市民应该如何选择呢?  相似文献   

6.
有过上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阵痛或后遗症的人,都会深切地感到:一刀切,害死人!面对当前遭遇口诛笔伐陷入尴尬境地的重疾险,在寿险从业多年的笔者,深感重疾险的“一刀切”和“大而全”这一“顽疾”。所谓“一刀切”,就是出现频率颇高的“一张保单卖全国”。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情况大相径庭,各地的生存环境、地理特点、气候条件等差别迥异,影响健康和致病因素又各不相同,因此,导致重疾的风险种类及其概率就各自有别。若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重疾条款,“卖”给饮食、起居、风俗各有千秋的56个民族,难…  相似文献   

7.
“我就遭遇过保险免责的红灯。”说起那次理赔经历,张伟耿耿于怀。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张伟就投保了重疾险和住院医疗补贴险,算是保险觉悟比较高了,可他一不留神还是闯了红灯  相似文献   

8.
贾厚祥  粟芳 《保险研究》2016,(11):53-67
本文在分析了传统的衡量短期险逆选择的方法均不适用于重疾险之后,设计了重疾险发生率比值,分析了中国重疾险市场的逆选择情况和影响因素。整体上,中国大陆重疾险市场的逆选择严重于香港市场,华中和东北地区最为严重,华南地区最轻。重疾险逆选择随着年龄增加而缓慢减弱,男性强于女性;额外给付型产品强于提前给付型产品。2010年至2014年内,重疾险逆选择缓慢变得严重;并随着保险金额的增加,先逐渐严重而后又缓慢减弱;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和其它重疾的逆选择偏强,而主要器官移植的逆选择偏弱。保险公司应重视重疾险的逆选择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效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9.
对大多数人来说,重疾险是人生保险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环,缴费少则几千、上万元,多则达几十万元,缴费时间也比较长,如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一旦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重疾险产品,想要退保,个人所承担的退保损失在保单的前几年还是挺大的。同时,除了退保的金钱损失外,重新投保时,年龄相比之前要大,同等保额的产品,其价格一般会变贵,而重新投保意味着又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期。  相似文献   

10.
有过上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阵痛或后遗症的人,都会深切地感到:一刀切,害死人!面对当前遭遇口诛笔伐陷入尴尬境地的重疾险,在寿险从业多年的笔者,深感重疾险的“一刀切”和“大而全”这一“顽疾”。  相似文献   

11.
友邦重疾险事件后,重大疾病保险由此成为众矢之的。那么追本溯源,对于消费者来说重疾险设立的初衷究义为何,现在的产品到底是否存在漏洞呢?重大疾病险的前生今世重大疾病险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被确诊患有保险条款规定的重  相似文献   

12.
王丽 《中国保险》2004,(7):62-64
1995年,作为人寿保险中的一项保险责任,重大疾病保险(以下简称重疾险)被引进我国。经过几年的发展,重疾险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保费和销售,在各寿险公司新契约销售份额中一度占据首位,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关注。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以及“非典”事件,重疾险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3.
有的重疾险看起来病种特别多、保障范围特别广,但这可能只是一种宣传噱头,最高发的病种是否在保障范围之内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购买了重疾险以后,都以为确诊了重疾就会赔付,这样的观念其实错得相当离谱。我们通常把重疾险当做一件买回来暂时不用的商品,因为未必会用得到或者很久之后才用到,难道我们在买的时候就完全不需要了解其中的细节吗?如果不了解,也许会为此付出代价。下面,笔者就带大家进入重疾险中病种的世界。有的重疾险看起来病种特别多、保  相似文献   

14.
<正>重大疾病保险(以下简称“重疾险”)是指以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该保险自1983年于南非诞生以来已有40年历史。我国于1995年引入重疾险,目前已形成中国特色的重疾险发展体系,但在发展中也面临不少困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南非、英国、美国等国家的重疾险起步早,发展时间长,形成独特发展特色,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如图1)。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成为政府及百姓关注热点,重大疾病类保险作为社保的有效补充为越来越多百姓所青睐,但一直以来重疾险定义疾病较复杂又为大多数百姓所诟病.  相似文献   

16.
放眼全球,重疾险自1983年在南非问世以来,便得到各国的效仿,并成为国外百姓“一生不可或缺”的保险产品。1985年和1987年,英国和澳大利亚分别推出了各自的重疾险。随后,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国家也纷纷跟进。经过近40年的发展和创新,国外的重疾险早已从单一的寿险市场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如多层次赔付体系和多样化支付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2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召开重大疾病保险工作会议,各保险公司一致同意按照《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相关规定开发和管理重疾险产品,并于2007年8月1日前完成使用行业统一定义的各项工作。随着8月1日的临近,老版重疾险将退出历史舞台,新版重疾险又将推向市场。那么,《规范》有什么特点,将给消费者投保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前买的重疾险该怎么办?本文将对《规范》进行解读,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和选择重疾险产品。  相似文献   

18.
王丽莎 《理财》2013,(3):78-79
“意外险和重疾险是非常重要的两种保险。在进行投保的时候,你要有N多心眼才行。”  相似文献   

19.
罗涛  刘琨 《海南金融》2006,(8):40-42
现行《保险法》虽然较旧版修改了很多内容,但其实质性变化并不多,依然存在着一些漏洞。特别是“谢某诉信诚人寿保险合同纠纷案”的发生,使得保险合同法部分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尖锐。本文试图通过“信诚案”来说明当前《保险法》所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2月1日开始,新规(新重疾定义、新重疾表)下的重疾险正式“焕新”上市。说到新规,2020年11月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牵头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版重疾规范,即新重疾定义),以及中国精算师协会制定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以下简称2020版重疾表,即新重疾表)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