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此为底层技术支撑的法定数字货币应运而生,我国目前对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在国际社会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法定数字货币的跨境流动是数字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提高数字人民币在国际数字货币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法学角度对数字人民币跨境流动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研究,为我国数字人民币未来的跨境流动提供法律规则构建建议,以提升数字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数字人民币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央行率先发行数字货币,对中国乃至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进度已位于世界前列,现阶段正处于其实现跨境支付的关键节点。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可以降低社会流通成本、维护国际金融运行秩序和提高国际间经济交易效率,实现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是顺应全球化时代趋势的重要实践,更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巩固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本文将简要讨论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背景及其不同跨境支付模式,分析央行数字货币实现跨境支付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最后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强国战略目标。实现金融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所处的地位或所拥有的话语权。其中,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尤其体现金融强国的成色。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人民币无疑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极大的驱动作用。论文认为,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主权货币的数字形态,对于优化传统人民币功能和提供高效跨境支付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人民币在国际舞台实现广泛的应用,进而推进金融强国战略有效落地。因此,论文提出要提升数字人民币的国际认知度,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强化相关法律监管以及技术创新和安全保障等建议,以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美元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东南亚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减少跨境支付中的美元使用,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东南亚多国签订本币结算协议,以增加本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的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发展、人民币流动性安排和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也为增加区域内人民币使用提供了机会。但相对较高的交易成本和不发达的外汇市场仍然是东南亚地区走向跨境支付货币多元化的障碍。对美国政府而言,下一步需要积极关注技术进步、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数字货币、加密货币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作为国际贸易的支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当前的国际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受SWIFT系统制约影响,存在着支付效率低、支付成本高、网络安全性差、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我国正在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尽管其主要定位是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要,但在跨境支付清算领域,央行数字货币为国际...  相似文献   

6.
舒雄 《上海会计》2011,(6):63-66,51
健全的制度是支付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石,也是维护参与者信心的关键。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付系统的法律位阶较低,支付结算运行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依托大额支付系统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运行规则不适应跨境支付的需求;没有建立制度化的跨境支付结算纠纷处理机制。本文借鉴国际主要贸易结算货币支付系统的建设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法律制度应着手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国尝试建立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主要有三种模式:升级实时全额支付系统、双边跨境支付系统、多边跨境支付系统。然而,因数字技术赋能升级的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旦落地,运营中不仅存在异化传统风险的可能性,还可能滋生新的风险。基于此,本文立足上述三种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模式,依托数字技术研判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中的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区块链技术风险以及系统重要性风险。面对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中的潜在风险,可从主权国家的货币主权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这两个方面进行治理。而今,我国积极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已启动测试,落地之势蓄势待发。面对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潜含的风险,我国应未雨绸缪,提前对数字人民跨境支付系统中潜在的风险制定防控措施,从而为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提供安全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袁本祥 《新金融》2023,(10):58-63
中国央行数字人民币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在跨境支付清算上的应用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跨境支付清算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当前主要存在清算效率低、清算成本高、安全风险高等痛点,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正好补齐当前短板,能显著提高跨境支付清算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破除西方国家在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上的霸权,有效维护中国金融安全。基于此,本文提出深化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技术创新,加快数字人民币支付报文标准改造,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合作模式等对策建议,以打造一个公平、安全、高效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青  钱昕舟 《新金融》2023,(3):35-42
针对传统跨境支付在费用、时效、透明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央行数字货币有望推动跨境支付体系实现能级跃升。基于对现行试验项目的比较分析,本文提出构建基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新型跨境支付体系,需重点把握底层技术、交互模式、风险管理这三大要素。本文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能够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体系的一些痛点,但不会完全取代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其重构将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包括SWIFT或将被取代、代理行角色将发生转变、传统支付清算系统或成为新型跨境支付体系的支柱之一。为促进新型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和能级提升,本文提出具备条件的区域应率先开展试点、新型与传统体系应加强互联互通、代理行应加快角色转换、跨境支付规则需进一步完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币已日趋满足加入SDR货币篮子的标准,五年一次的SDR货币篮子评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目前来看,人民币加入的概率较大. SDR作为一种超主权货币,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在实际操作层面的角色并不突出,但其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其作用不容忽视.一旦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将在多边使用、国际投融资、跨境资产配置、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实现突破,将有效破解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困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人民币占全球支付货币的市场份额达到1.12%,已成为世界第八大支付货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还很不均衡,虽然在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跨境人民币融资、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的发展需要,央行决定组织开发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开发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既要借鉴国际上主要货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的成熟经验,又要结合国情探讨系统建设中可能遇到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哲英 《中国外汇》2014,(13):69-70
多重因素制约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有待增强。一是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在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央行货币互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人民币在境外实现结算的职能,提升人民币的国际接受程度。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应进一步扩大货币互换协议对签署国家、地区及货币当局的覆盖面。二是跨境交易对象对国际结算货币的选择偏好短期内难以转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跨境使用比重不断上升,人民币跨境融资渠道和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大大提高.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统计,2015年12月,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民币金融业务、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但我们仍应看到,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阻塞因素.本文从国际结算货币决定因素的角度展开分析,着重研究当前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正式上线运行.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标志着我国支付体系跨境支付的重大进展,有利于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高效运行,促进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和产品创新,将为经济发展和提升我国国际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国经济实力是否强大,很大程度上与该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相关。纵观美国,凭借遍布世界的美元清算系统,使美元牢牢坐稳世界第一货币的宝座。目前我国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但在"一带一路"等政策激励下,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事关我国金融战略安全。只有构建强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人民币才得以在更多的跨境交易中使用,我国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才更加举足轻重。本文旨在分析现有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模式,吸收借鉴美元跨境支付清算模式的优点和经验,对商业银行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提出应对措施,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跨境人民币业务自2009年7月启动以来,如今已走过了近6年的历程。期间,跨境人民币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迄今为止,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货币、我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在国际支付中占据1.72%左右的比例,有174多个国家使用人民币,28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了总额约为3万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SWIFT系统和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的实现逻辑出发,阐述了现有跨境支付渠道及其特点,介绍了mBridge的技术特点、内部构造和跨境支付流程,对比分析了mBridge与SWIFT在设计架构、技术特点、跨境支付流程、运行机制、处理效率和交易安全性等方面的异同,指出mBridge推广应用面临的困难,发现mBridge具有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保障交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重大改变,建议从加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研究、推进mBridge顶层制度和机制建设、完善第三方跨境支付服务体系、加强新兴技术和理论模型的学习等方面促进mBridge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我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自此,从货币功能视角,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双边本币互换、国际支付货币排名、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篮子等各个领域。但同时,从数据指标和与美元等主要国际化货币相比较而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较低。通过认识所取得的成就,同时看清所面临的障碍与差距,人民币国际化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但同时也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全球步入数字经济新时代,数字货币已对传统货币的概念、理论与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发展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当前,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处于领先水平,而将该成果应用于支付清算及跨境流通中形成我国的独特优势,对于增强国外使用者对人民币的忠诚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通过介绍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情况及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发展特点,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面临的机遇并提出在新形势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