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收入要持续、较快增长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业人口,把农村的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而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还必须借助于国家政策、科技教育、投入、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3.
全球范围内劳动力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功能性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视.本文通过构建卡莱斯基分配增长模型分析表明,金融化会增大股东权利,从而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会不断降低劳动力收入份额.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及城乡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印证了这一结论,且金融化水平较高的城镇及东部城镇地区实证结果均表明,金融化对劳动力收入份额的挤占存在门限效应:在金融化的初期会大幅降低劳动力收入份额,超过门限值后这一负面影响明显减弱;中西部城镇及农村地区未发现门限效应,但两者仍呈显著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特征,通过建立无限生命周期(Ramsey)模型,讨论了个人劳动能力随机性差异经济中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问题,并基于我国部分地区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不同的财政支出政策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变化,社会收入流动性下降,经济中存在一个稳定均衡的持续性不平等状态。  相似文献   

6.
7.
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基于外出务工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江西省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分析,表明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农民外出务工受自身素质、权益保障和相关帮扶机制不健全的约束,这就需要政策与操作层面的支特,尤其需要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创造优良的农民工转移环境。  相似文献   

8.
何凡  张克中 《财政研究》2023,(2):114-128
本文基于我国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社保费征管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保险法》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实际社保缴费率,但却只降低了普通员工工资,对管理层员工的工资没有影响,从而扩大了企业内部收入差距。不同类别员工议价能力差异是导致上述结果的重要机制。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民营、融资约束较大、非税务局征收社保费和所在地劳动保护力度较弱的企业的内部收入差距受社保费征管加强的影响更大。本文结论不仅为认识社保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且对完善税费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分属于两个档次。几年来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形成两个档次,是我国社会经济前进道路上绕不开的一道大坎儿。如2003年全国农民纯收人为2622元(按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每户3.8人计算),家庭年收人为9963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河南1978 ~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稳定的VAR(1)模型,通过IRF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非常小.河南应从改革相关制约制度、健全劳动力转移的各种保障制度入手,解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人为阻力;借助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和容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转移劳动力与农业的彻底分离和完全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东南沿海珠三角、长二们地区出现“民工荒”,关于劳动力成本的话题就一直热度不减。今年,伴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拉开帷幕,劳动力成本再发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对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剖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认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会造成城乡居民基本权力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在通过对新疆数据的实证分析后发现:①新疆城乡基...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引入流动劳动力的异质性结构对传统人力资本溢出理论进行拓展,分析城乡人力资本溢出、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并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构造收入函数,运用SVAR动态方法,VECM长短期因果检验和预测方差分解对城乡异质型流动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发现:城乡人力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以及低技能人力资本的流出扩大了收入差距,高技能人力资本的流出缩小了收入差距.由于城乡流动人力资本中低技能型比重偏高,高技能型流动人力资本比重偏低,因此劳动力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周高宾 《海南金融》2011,(7):4-7,12
本文以托达罗模型为框架,在“双二元”假设下,构造了劳动力转移的数理模型,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关系.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市化以单纯的人口迁移和农民工进城的方式展开,表现为粗放式的城市化.只有提高现代工业部门生产效率,同时引导金融资源进入农村,加快产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先缩小后扩大的“U”形趋势,且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效果大于其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农村劳动力转移越多、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作用效应越明显。把全国样本分成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三部分进行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也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基于此,应在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方式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在继续依靠经济增长做大蛋糕、劳动力市场发育以改善收入分配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分好蛋糕.  相似文献   

18.
王鹏 《证券导刊》2010,(22):25-26
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持续拉大,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被抑制,导致消费不足、供需失调等经济矛盾。另外,收入不均导致的社会矛盾也给决策者很大压力,为此,高层不断表态要进行分配领域的改革。在看到危机的同时,改革的进程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投资良机。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敬琏(2002)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一环便是"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的转移"。同时,为推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统筹"以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三化同步"发展战略,应该继续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所以如何确保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至关重要。回顾过去,"经过近30年的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农村劳动力已经获得大规模的转移"(蔡昉2007)。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中国典型流域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试点地区面板数据,研究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对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显著缩小了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可以同时提高农村和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2)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能够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高级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未能促进受偿地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3)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呈“U型”关系,当农业劳动力转移率小于42.5%时,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能够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缩小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反之扩大城乡收入差距。(4)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关系,当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大于0.81时,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缩小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研究结论对受偿地区地方政府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