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养老保险的一体化应该从建立全国统一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角度考虑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市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必须解决养老资金的便携性问题、养老关系的接续性问题以及养老资金产权的明晰性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实行"大个人账户与小统筹账户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一卡通"制度,内设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统筹账户下设全国统筹账户和地方统筹账户,相应改革养老待遇的计发办法,灵活解决城镇职工、流动就业人员、农民、失地农民和民工等不同劳动主体的养老保险问题,最终走向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2.
养老保险账户的支付能力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建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后社会统筹账户的缴费积累和养老金领取的精算模型,对不同收入水平职工社会统筹账户的支付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改革后扩大的社会统筹账户不足以应对基础养老金水平的待遇变化,社会统筹账户的支付能力被削弱,支付缺口呈现扩大趋势。政府在采取有效遏制提早退休现象、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等政策外,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来增强社会统筹账户的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3.
由于最初制度设计时的路径选择,我国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偏低,而低层次统筹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将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高到全国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要求。虽然目前我国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还存在制度上、财政上的阻力,但从客观条件看,中国的财力有能力实现全国统筹。应明确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改革目标,划清养老保险机构的责任界限,并改革统筹账户的基金分配办法,调动发达地区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李琼 《全国商情》2009,(24):77-78
农民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群体,该群体所面临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形势下建立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体现“人本位”思想,坚持“小统筹、大账户”的筹资模式;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养老保险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2000年起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持续上升,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成为急需,其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为完善养老制度的步骤之一.2011年,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做出明确指示,由社会统筹账户中的基础养老金部分率先实行全国统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有一定困难.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需要突破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统筹层次作为贯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过程的难点问题,其实质是如何合理配置政府间的养老保障责权.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和单一制国家结构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产生了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到统筹层次的提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统筹层次问题,为最终实现全国统筹打下基础,应该在明确转轨成本筹资渠道的基础上,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在财政补贴方面的责任,并建立有效的养老保险结余资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养老权而不是财产权,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财户权益的根本意义在于保障企业职工的社会养老权。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行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这不仅未能化解养老金支付风险,而且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难度,基金贬值程度也随着做实比例的提高而增大。另外,做实个人账户抬高了储蓄率并抑制了投资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挤出效应。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通过名义账户制从根本上体现企业职工的财产权和社会养老权,解决做实账户制所出现的效用损耗问题,化解养老金贬值风险和支付危机,从而使得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8.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隐性债务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体制转轨时期推出“统账结合”的管理模式后,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转一直存在,并给国家财政带来了一定的转制成本和运行风险.对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十余年形成的“空账”规模的现值做出实证测算,并针对“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改革方案对策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4年,我国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辽宁省作为典型的老龄化省份,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位居全国第一,养老保障任务巨大,其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历程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梳理辽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历程,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现状,重点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运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始于80年代的煤炭行业养老保险,在多年运作中尚有不少问题。1997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制度的决定》,要求实行基本养老保险金省级统筹,四统一的主要内容是: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调剂管理基金和统一管理。据此,煤炭行业统筹目前应解决“养老金如何征缴”,“基金调剂功能如何发挥”和“管理体制如何适应省级统筹管理新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公共财政的缺位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退雏谷尴尬局面的根源,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旧农保”的明显区别就在于财政的补位,亦即政府财政的强有力支持。2006年,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作为当时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作为“新机制衣保”的八个县市之一,已在实践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财政学角度来考量仍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减少财政负担,创新基金管理动作模式等若干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镇企业职工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对其存在的重点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数据以及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分析了中国近年来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利用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社保养老补充的建议,以期为建立起全社会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和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在建设新型养老保险体系时,需要充分借鉴外国经验。作为这方面最为成功的瑞士养老保险体系能够给我不少借鉴。本文从分析瑞士养老保险运行现状和面临问题出发,回归到我国养老保险现实中来,进而为建设新型养老保险体系提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面临的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 ,这为我们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增添了许多障碍。本文结合新的环境 ,针对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覆盖面窄、资金短缺等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军人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暴露出不足,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文章在分析我国军人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军人保险制度的有益经验,结合商业保险制度的优势,推进军人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提出要通过提升军人保险的立法级次,确保保险法规的统一性;将军人保险业务纳入社会化运作,引入竞争机制;增设新的险种,规范军人保险基金的管理等措施建立和完善军人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从而有效保障军人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财政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保险体制的财务平衡问题 ,为此必须寻找一条实现财务平衡的改革之路。但我国目前的财政理论、财政收入结构、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及财政支出结构都不能满足改革的要求。文章在分析我国财政困境的基础上 ,从财政学的角度对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框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由“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发展而来的,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但是还存在养老金给付水平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科学增长机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养老金给付的适度水平区间,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立足于满足居民“生存公平”需求,给付水平不宜过高,也不能过低:给付下限是满足最低生存需要的恩格尔系数标准;给付上限是保证基本生存需求的生活必需品消费水平,目前可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进行测算。应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适度水平为目标平衡地区差距,并不断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就业模式的转变与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之间存在多重互动关系。城乡的劳动就业模式是改革开放以前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二元分割的重要基础和强化剂,1978年以来的劳动就业制度市场化改革及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新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是1980—90年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持续改革的主要动因之一,而当前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困境也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必须根据劳动力市场演变的规律和趋势来设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思路和先后步骤。  相似文献   

19.
智利的养老保障私有化改革充分展现了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在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两对矛盾中的演进史。文章通过对智利"两轮"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政策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改革前后制度实际运行效果的评价,指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在未来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的三对关系,即养老保障制度与劳动供给的关系、养老保障制度与储蓄和投资的关系、养老保障制度与再分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