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环三都澳发展区人口规模和经济增长与城镇化进程间的关系,总结出环三都澳区域城镇化的跨省化、簇群化、沿海化发展趋势,提出提高环三都澳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簇群经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簇群经济现已成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及企业理论等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学术界对簇群经济的大量研究,可从专业化分工经济、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与地理经济学、知识与创新理论、交易费用的新制度经济学、簇群经济的实证研究等六个方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3.
关于增强广东产业地区集群(簇群)创新力、竞争力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平 《经济前沿》2003,(4):11-14
一、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应当走产业地区集群(簇群)的路子。民营经济的经济规模≠产业地区集群(簇群),只有形成簇群经济体才能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 产业地区集群(簇群)专业镇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同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有本质的不同,与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也迥不相同。它完全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4.
产业簇群发展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静  农贵新 《经济问题》2003,(10):10-12
产业簇群发展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随着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不断改善,经济竞争越来越依赖于软环境,而政府服务环境在软环境建设中居主导地位。目前产业簇群发展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服务环境、产业环境、制度环境和生态环境等。我国产业簇群发展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对产业簇群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营造良好的产业簇群发展环境,应加强领导和监督,注重硬件和生态建设,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优化产业环境和制度环境,改善收费环境和经营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簇群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玉娟 《经济师》2006,(6):67-68
珠三角簇群经济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引擎。然而,目前珠三角产业簇群的发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为促进其持续发展,须加大技术创新,强化外生型企业的根植性,深化企业的分工协作,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簇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产业簇群成长的知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簇群近年来已经成为经济学的研究热点。本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的产业簇群成长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知识的默会性影响了产业簇群的地理范围、知识的系统性规定了产业簇群的知识边界、而创新是产业簇群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分析,章最后提出了建立区域学习机制来促进产业簇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簇群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虹  许长新 《经济师》2002,(12):165-165
文章分析了产业簇群对企业的潜在影响、产业簇群作用发挥的条件 ,指出利用产业簇群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产业簇群的发展与城镇化互动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产业簇群发展促进城镇化,城镇化又促进产业簇群发展,两者相互促进是互动关系的实质.产业簇群与城镇化互动的内在动力是竞争力,产业簇群借助城镇化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城镇化借助产业簇群进一步增强城镇综合竞争力,两种竞争力相互促进产业共振效应.在产业簇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中,政府制定相应的户籍及流动人口政策、生产要素政策、城镇规划与土地规划政策、金融财政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黄柯  祝建军  蒲素 《经济地理》2006,26(6):1047-1050
在产业簇群理论、旅游生态学和旅游地理学等理论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产业簇群理论,包括生态旅游产业簇群的概念、成因、特征和发展动力。根据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就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簇群,对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旅游企业主体三个角度提出发展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簇群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簇群优势与政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虎涛 《生产力研究》2003,(6):187-188,210
簇群是指在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较为集中的公司与机构的集合。簇群具有一种集体的竞争优势 ,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簇群的发展需要政府正确的引导 ,发展中国家在簇群形成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该文基于后发不均质大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以圈层经济带动技术的"圈层进步"战略构想:通过不同经济圈层间和经济圈层内部在产业间、产业内以及产品内的合理分工和技术扩散,以加强自主创新和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增强东部沿海经济圈层和中心城市的技术能力,实现以世界带动东部区域、以东部区域带动中西部区域、以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的技术"圈层进步"。  相似文献   

12.
李晓龙 《生产力研究》2005,(10):132-133,174
本文拟借鉴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产业簇群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在分析成功的产业簇群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天津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探讨打造天津生物技术产业簇群的现实目标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产业簇群分类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簇群分类研究现状仍存在缺陷。在现有理论基础上,引入三个簇群划分变量——联结键、地域依赖和发展周期,建立三维簇群定位模型,详细论证了三个划分变量在簇群划分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实例检验模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晖 《经济地理》2015,35(2):22-29
根据文化簇群理论,将31个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的样本国家(地区)分成六个不同的文化簇群,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1995—2011年间中国与不同簇群内各国间文化距离之差对中国与它们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不同簇群内各国间的文化距离对中国与它们的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中国对不同簇群内各国的出口比进口更容易受到文化距离的影响;中国与不同簇群内各国间各文化维度上的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簇群差异,且影响方向不同。根据上述结论,将我国贸易伙伴国进一步细分为:不敏感型、出口敏感型、进口敏感型和双向敏感型,进而为我国新时期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农居分布的类型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农居分布长期以来处于自然自发状态中,主要呈现"一"字状、"非"字状、树枝状、簇群状、圈层状、"U"字状、触须状和散点状等八种类型,存在着布局松散、用地粗放和设施配套效率较低等问题,不利于农民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保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文章提出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同时优化农居分布的总体思路和分类优化途径,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步推进浙江省城乡空间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田林  吴自强 《技术经济》2020,39(12):155-162
本文基于2000年-2017年北京都市圈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GMM估计方法分析了北京都市圈及都市圈内各圈层的集聚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上看,北京都市圈的人口聚集与经济增长呈现先上升下降的倒U型关系,当前北京都市圈的人口规模已经超过最优化点;(2)分圈层来看,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在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和紧密圈层中更多的表现为拥挤效应,即对经济增长带来消极影响,而在机会圈层中则更多的表现为集聚效应,显著促进产出增长。未来,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和紧密圈层向机会圈层的人口纾解有利于提升北京都市圈整体的发展均衡性。  相似文献   

17.
郭繁荣 《经济师》2006,(4):47-48
文章首先分析了产业簇群的竞争优势和发挥其竞争优势的条件,然后对我国高新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培育高新区产业簇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区域生态经济管理也就是按照合理的生态经济区划,进行分区域的国土资源(包括陆域、海域、空域范围内的土地、水、矿产、生物、海洋、气候等自然生态资源和与之紧密联系结成一体的社会经济资源)的考察、科研、  相似文献   

19.
基于县域的福建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柯文前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11,(7):1081-1087
以ESDA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探讨1990年代以来福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化。结果表明:总体空间格局上,经济发展呈较强的空间相关特征,即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分布,但趋势在2009年有所下降;热点区域的整体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经济增长空间格局仍具有较强空间关联特征,虽然热点区和冷点区切换快速,但切换具有明显的"轨迹",即高值簇大致成圈层结构往内陆迁移,而低值簇则往沿海迁移。整个空间尺度上经济发展的差异在不断缩小,由随机成分引起的空间分异在不断下降,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则较为显著,东—西方向空间差异较小,东北—西南方向的差异呈扩大趋势。作用于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力表现在历史原因和区域经济政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王悦  王光龙 《经济研究导刊》2012,(28):143-146,202
首先利用成都市三个圈层各区市县土地面积、人口密度和地区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对成都市圈层经济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成都市有三个圈层,分别具有不同的经济、产业结构和人口特征。然后对成都市三个圈层生产要素流动的现状进行研究,指出成都市三个圈层生产要素流动的两大主要问题。接着研究了国内外几大都市圈的特点与要素一体化配置的规律,得出对成都市的启示和可以借鉴的经验。最后对成都市三圈一体进程中的要素一体化配置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