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以来,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心不绝于耳,更有预言中国经济会二次探底的文章也依稀可见。中国经济有没有二次探底的危险?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放缓?放缓后又应该怎么办?这些都是当前市场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汤敏 《金融博览》2010,(15):26-26
近来,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心不绝于耳,更有预言中国经济会二次探底的文章见诸报端。中国经济有没有二次探底的危险?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放缓?放缓后又又应该怎么办7这些都是当前市场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温彬 《国际金融》2010,(9):27-31
在PMI等领先指标和工业增加值同时连续数月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的争论日益激烈,更有学者提出政府应推出新的刺激措施以防止经济再次探底。我们认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是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动进行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从长远看更加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和国内抑制资产泡沫政策的影响,今年以来沪深A股下跌幅度名列全球股市第二,市场对中国经济下半年"二次探底"的争论持续不断. 人们注意到,现在无论是官方还是一些学者,都认为还不确定中国经济是否存在"二次探底".在他们看来,尽管局部动荡不断,但世界经济复苏态势仍然强于预期,中国出口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至于投资,在经历去年的超常规增长后,现有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的大大拓宽将支撑中国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相似文献   

5.
<正>经济同比增长将回落二次探底风险低受去年基数影响,GDP同比增长率自今年二季度始逐步回落,标志着中国经济已从复苏阶段进入扩张阶段。欧洲债务危机及房地产泡沫破灭虽然增大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但出现经济"二次探底"的概率应该很低。物价上涨趋缓和通胀风险未消除  相似文献   

6.
《甘肃金融》2010,(8):7-7
中国经济走势呈现"前高后低"已成共识,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关于中国经济前景,有两种担忧,即"二次探底"和"滞胀"。由于低基数效应,一季度GDP增长高达11.9%,较之而言,二季度以后的经济增速势必持续回落,尤其是下半年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较高,下滑幅度将更大。但中国经济仍处在稳定增长区。  相似文献   

7.
秦晓斌 《证券导刊》2010,(32):25-26
7月份公布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放缓,政府通过加快"调结构"来减缓经济下滑、达到"稳增长"为目的较为明确;市场对经济二次探底担忧较前一段时间有明显改善。因此,"调结构"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8.
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很快,上半年大家还在担心通胀、资产泡沫和经济风险,现在关注的重点则是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逆转,主要是因为第一季度经济增长11.9%,第二个季度为10.3%,市场上很多机构因此对经济未来走势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9.
《甘肃金融》2010,(9):7-7
今年是中国和世界银行合作30周年。30年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中国在世行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哪些变化?世界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十二五"规划应关注哪些重点问题?如何加快推进收  相似文献   

10.
近来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好不容易不再激议“触底”说了,可“二次探底”说却又泛起。中国经济会不会再见一次底,有没有实力再沉一次底,是一个艰深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声音     
《中国信用卡》2010,(21):6-6
“美国和世界经济二次探底马上会到来。” 在近日举行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王建表示,如果将二次探底定义为“从高处往下滑,百分之三的增长降到百分之一点几”,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缘起 (一) 危机后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历史规律解析所谓"二次探底"是指由于前期经济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宏观经济复苏政策效应逐渐消退,而此时微观经济主体尚未完全复原,实体经济运行数据指标出现再度下调的状况。历数近现代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史可以发现,在经济危机复苏过程中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折。如1929大萧条,虽然自1933年起在罗斯福新政的干预下经济迎来大幅回升,1934年经济增速达到17%,但在1934-1938年间经济增长出现二次探底,1938年GDP同比增速再  相似文献   

13.
石洋 《国际融资》2010,(11):29-32
在经历了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后,有的国家和地区还在痛苦之中,有的国家和地区虽然经济复苏,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二次探底、欧洲债务危机、第三次大萧条等等新一轮的世界经济问题使原本复苏非常快的中国金融市场也出现了新的变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大的调整?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如何?我们应该如何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在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秋季论坛上,来自经济金融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关于中国经济增长路径与金融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李稻葵:欧债危机不会导致二次探底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近日在某金融论坛上表示,目前正在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此次危机不会造成欧洲经济二次探底。欧债危机接下来的发展格局可能会呈现三个特征:首先,法国、德国等可能会联合美国、中国再多给点援助,把市场恐慌压下去。其次这些财政上遇到困难的国家,增加一些在财政上减少开支的改革力度。最后,美中德法等国经济增速再快一些,给市场更多一些信心。这三点应该可以在未来半年到一年解决。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过2008年下半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和2009年的迅速反弹之后,2010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这种态势是否能够持续?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2009年中国经济在快速复苏以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前期刺激经济投放的大量流动性对通贷膨胀的压力逐步显现,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年6月宣布再次重启汇改,人民币汇率在2008年金融危机加剧时盯住美元两年后再次与之脱钩,在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影响下,2011年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走势如何?本文将展开分析并就2011年的走势作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6.
大势     
《新理财》2011,(8)
宏观发改委:下半年调控五注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8月2日接受采访时说,我国经济增长不会出现大的起伏,更不会出现所谓的二次探底。  相似文献   

17.
观点四则     
1金融时报:中国增长放缓危及银行业 英国《金融时报》在其5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中国经济放缓,使增长质量得到改善,不是件坏事.但是,短期内,经济放缓会对中国排名前几位的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建设银行——造成一次负面的冲击. 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严重担忧一定程度上是银行信贷高速增长带来的,现在中国的信贷总量已经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  相似文献   

18.
王军 《银行家》2022,(1):26-29
经历了2021年"前高后低"走势的中国经济,尽管经济增速面临着再下台阶的较大可能性,但整体数据表现可能并不十分悲观,在总量放缓、增量收缩的同时,结构分化与优化依然继续演进,并有望在2022年实现疫情冲击后的二次探底并企稳回升.具体来看,上半年依然是非典型"滞胀"主导,工业品价格高位徘徊与经济惯性下行并存;下半年则有望在...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不确定性背景下,中国经济目前也走到了一个"调结构,保增长"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逐渐降低,而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将凸显.本文简单探讨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辅助作用,揭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应提出了若干发展对策,对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型期的平稳过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家都在关注世界经济能否"二次探底"的问题.这里,我们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底"?如果以2008年9月雷曼破产及随之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底"的话,那么,有必要引用一下2009年5月本人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谈的一个观点,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W"型由大写到小写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