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桂英  张永林 《经济师》2009,(11):231-231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取向与价值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贯彻好“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呼唤中国人本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中国经济社会建设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它不仅警醒人们关注人民群众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而且对理论经济学研究提出了新任务。由于科学发展观难以从传统的和主流的经济理论寻求直接的、完全的理论支撑,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之丰厚的人本内涵,以及作为非主流经济思潮的西方人本经济学的合理内核。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人本经济学研究。可以为科学发展观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各项权利,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在根本立场上,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是经过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邓小平奠定了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的理论基石。在此基础上,江泽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全新的含义,提出“以人为本”,并使之成为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和西方传统人本主义甄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澜  凌保东 《经济师》2009,(4):32-33
人本主义的价值追求具有普适性特征,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就已闪现出人本主义的火花。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传统人本主义同为人类文明的伟大理论成果,它们在反对“物本”、“神本”.在肯定人的力量、弘扬人的价值上有相同性,同时也都具有强烈的现世感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在“以什么人为本”、在“以人的什么为本”上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对西方传统人本主义的螺旋式复归,它既是对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又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全国人民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重点抓好先进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社会公平建设等“民心工程”,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解决好当前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任务在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其中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促进农民群众增收。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巾,“以人为本”是本质和核心,是价值基础。“以人为本”的本,指的是发展之本,即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发展之根本。  相似文献   

10.
王帆宇  袁艳红 《经济师》2006,3(7):25-26
从中国政府的发展观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的自然延续。它之所以会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是因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因为中国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问题,已经出现了不协调的因素,这将会制约中国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