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新财富》2008,(7):17-18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2008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压力下,最令市场担忧的是以能源、食品价格上涨为主要推力的高通胀。“中国经济增长的风险不是美国或欧洲增长放缓,而是通胀。”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明确表示,如果通胀率在2008年下半年不能如期下降,政府可能被迫采取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甚至经济硬着陆的行政措施,比如人民币一次性升值等,加上外部需求萎缩,中国经济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王军 《中国物价》2012,(3):22-24
2011年中国经济已经收官,全年呈现两大特点:经济增速平稳回落的同时,通胀持续在高位运行。特别是四季度最后几个月,经济增速下滑和物价回落的势头均出乎意料地快,以至于国际上对于2012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和鼓噪  相似文献   

3.
《商》2012,(10):5-5
今年开始,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通胀却并未降温,有不少市场人士担心中国会出现经济硬着陆。而我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经济硬着陆,虽然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是经济形势已经与2008年时不一样。目前,外部经济形势已经趋于缓和,虽然国内经济增速放  相似文献   

4.
《商》2012,(10):5
今年开始,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通胀却并未降温,有不少市场人士担心中国会出现经济硬着陆。而我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经济硬着陆,虽然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是经济形势已经与2008年时不一样。目前,外部经济形势已经趋于缓和,虽然国内经济增速放  相似文献   

5.
当前市场上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争论很大。在不少国外谋体看来,由于中国房地产泡沫过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过高及通货膨胀高企,政府一定会采取过度收缩的政策,致使中国经济泡沫破灭而让经济硬着陆。而国内多数人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因为过高的通胀有望在7月之后见顶,过度紧缩的信贷政策将会逐渐放松,国内经济又会回...  相似文献   

6.
何雨华 《新财富》2008,(4):10-11
基于通胀形势的变化,不少机构调高了对全年CPI的预测,并认为政府要实现4.8%的全年CPI调控目标具有相当的难度。而在应对通胀与保持经济增长之间,央行的抉择也将变得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7.
王宛 《中国物价》2023,(2):15-16
2022年,受全球加息潮、供应链瓶颈、乌克兰危机等多重制约因素影响,欧元区经济持续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各季度却均保持了正增长,整体表现好于预期,显示出一定的韧性。上半年欧元区内需逐步回暖,经济增长呈向上态势,就业市场稳步改善,但通胀压力加大,汇市股市出现“双杀”。下半年受国际收支恶化等因素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势头明显转弱,但内需延续扩张态势,特别是投资显著扩张,就业市场继续改善,通胀压力出现缓解迹象,汇市股市有所反弹。2023年,欧元区货币财政政策空间受限,内外需恢复均面临压力,预计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但也不至于陷入衰退。  相似文献   

8.
资金流动性形成的基础在于,通缩因素和通胀因素正好跨越国界实现了交融。金融前场对这个“不是太冷,也不是太热”的世界维系起了关键性作用,因为它可以在一些国家出现高通胀时抬高其币值,在另一些国家出现低通胀时则压低币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贸导刊》2010,(9):15-16
2010年初,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企稳回升,主要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的经济状况日益改善。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隐患犹存,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导致的通胀忧虑和债务激增等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因此,当前各国宏观调控普遍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既要防备通胀预期“饿虎出笼”,蜕变为现实危害,  相似文献   

10.
汪涛 《新财富》2011,(7):28-29
市场最近越来越担心中国经济会硬着陆,但最新的宏观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强健。最新的PMI、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印证了我们“去库存正在进行”的观点。货币信贷政策并没有收得太紧,而且在2011年剩余时间里不会比现在更紧。  相似文献   

11.
于欣  周莹 《新财富》2011,(1):31-34,36-41
流行色是时代精神的镜像。在巴黎米兰的T台上,无论是橙色与粉红、苹果绿的混搭,还是铬黄与紫红的拼接,2011年春夏流行色的核心在于浓烈大胆的冲突与撞色。在流动性泛滥、通胀压力高企、经济增长动力疲弱的复杂环境下,全球与中国经济也将演绎同样基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四川物价》2008,(3):27
阅读:《经济观察报》不久前刊登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徐斌的文章说,如市场所料,美联储终于减息75个基点救市。如果形势恶化,美联储将继续减息。问题是中国怎么办?中国央行一直采取准联系汇率政策,同时辅以中美利差货币政策,外加市场对冲手段回笼基础货币。中国央行天真地以为,就算人民币币值低估,中国通过利差就可以憋死美元套利资金。没想到美元资金进来不一定非存银行买债券不可,它们买房子、工厂以及股票,买得不亦乐乎,最后搞得央行里面外汇储备堆积如山,而商业银行手里全是央票,2007年通胀形势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全球陷入通胀的阴影中:欧盟物价水平连续4个月走高;巴西、俄罗斯、印度CPI上涨均超过5%;1-6月,中国物价上涨达到5.4%;越南一季度物价上涨接近13%。上世纪70年代,在黄金和石油价格不断飙升的背景下,通胀阴影曾一度笼罩着美国,1979年的通胀率达到了11.3%。  相似文献   

14.
张锐 《大经贸》2006,(1):31-33
既要维系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要提防通货膨胀几乎是宏岘经济理论和全球经济决策者共同追逐的最饱满经济目标。同往年相比,尽管2005年的世界经济并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结果,但令人担忧的事情是,通货膨胀的阴影一直漂浮在并不稳定的全球经济上空,因此,阻止通胀的声音在过去的一年被不断地得到张扬和强化。  相似文献   

15.
刘凌云 《新财富》2008,(8):22-23
这个夏天,中国经济再一次走到十字路口。保出口还是压通胀,仍是一个必须抉择的难题,而两道题无一例外关系民生。不过,随着6月统计数据的公布和新闻中密集地报道国家领导人赴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等中国经济重镇调研的消息,政策的走向正在明朗,保增长已成为排在压通胀之前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今明两年增长预计将达到5%左右,略高于先前预期。不过,由此而来的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这也成为世界经济当前的最大风险所在。  相似文献   

17.
经济通胀问题不可忽视,应加强理论引导,辩证地认识经济通胀。在宏观调控上,应采取有力对策,努力把过高的通胀率压下来,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陶冬 《新财富》2010,(12):40-40
最近4年,中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通胀预期再起,物价攀升,成为2011年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做好准备,迎接2009年丑陋而持久的全球经济萎缩吧。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经济的运行依赖于两大引擎:美国的消费引擎和中国的生产引擎,它们共同提升了全球经济。美国是绝对的消费圣地,支出大于收入,形成了庞大的经常性项  相似文献   

20.
李稻葵 《新财富》2010,(6):38-39
中国经济泡沫论的观点完全站不住脚。欧债危机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前景,我们的政策不应受一些短期因素的影响,不该有神经质的高频颤动。未来十年,中国将经历一场内需不断上升、对外依赖度相对下降的发展过程,城市化、消费升级以及绿色产能革命将支撑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这十年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最健康的十年,中国很有可能在2020年经济总体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今天必须坚定不移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