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正>山区小池塘自然流水养鱼是一种利用山区自然水源使养殖池塘水体不断流动交换,从而使池塘水体始终保持较高的溶氧量,增加单位水体放养量,促进鱼类新陈代射和摄食生长,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方式。该养殖方式立足发挥山区丰富的水资源和青饲料资源优势,以放养草食性鱼类(草鱼为  相似文献   

2.
山区池塘大多数都以老塘、山塘居多;排灌方便、标准化成片的池塘毕竟较少。普遍存在“浅、小、漏、瘦”制约因素,因此,做好池塘改造,科学进行消毒,是改善池塘养殖水体环境,杀灭病原体,减少病害发生,提高鱼苗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高效养殖池塘冬季清淤,是渔业生产上首要的工作措施,它直接影响着养殖鱼类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的高低。一、池塘淤泥的危害1、池塘淤泥淤积使池塘深度变浅、存水量减少、鱼类生活水体缩小,载鱼量下降,直接影响养鱼产量。2、造成池塘水体严重缺氧浮头。由于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夏秋高温季节,有机  相似文献   

4.
<正>对养殖水体超过1.8米的池塘来说,养殖风险相对容易控制,而对于养殖水体低于1.5米浅水池塘来说,想得到高产高效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湖北省孝感市朱湖农场的胡云明有一个50亩鱼塘,水深1.4米,水体70亩米。每年到了6月份是养殖烦恼不断,鱼病频繁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乌鳢的池塘养殖尽管发展迅速,但养殖技术并不成熟,笔者在入户指导中发现,有不少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因片面追求高产,不断向养殖水体投放过多的饵料、肥料等,这样不但使养殖成本日益过高,且会使水质恶化,影响乌鳢的生长,最终导致养殖效益降低。  相似文献   

6.
《渔业致富指南》2003,(18):54-54
<正> 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水体的负载大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进而使水体的理化条件不断恶化,致使养殖鱼类容易生病甚至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7.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随着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池塘放养的密度也不断加大,养殖鱼类的饵料不再是池塘生态系统内的天然植物和动物饵料,而是人工加工颗粒饵料,由于饲料投喂过程中饲料的有机质极易溶散以及大量残饵和鱼类粪便对池塘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使池塘水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们日常的水产养殖生产中,鱼塘的老化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鱼产量和经济效益。造成鱼塘老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养殖水体逐年变浅,达不到标准化水产养殖的需求。二是由于养殖的底层鱼类具有掏边挖坡的习性,鱼塘坍塌严重,使池塘水深变浅,影响了水产养殖。三是由于池塘精养高产,投喂饲料、使  相似文献   

9.
北方地区是鲤鱼养殖主产区,养殖模式多数为精养高产鱼塘,且大多数养殖区域为春季一次性放苗,少数是经过上年越冬的二龄成鱼。目前由于水体载鱼量逐年增加,池塘负荷加大,老化情况愈发严重,加之池塘管理水平未得到提升使北方鲤鱼池塘在春季经常性大规模病害爆发甚至大批死鱼现象,往往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春季鲤鱼池塘的管理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在池塘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池塘自身较为封闭的特性,导致水体流动循环不畅,加之工业化进程中环境不断恶化,水体受到污染,水质问题频发,给池塘水产养殖带来诸多困扰和挑战。发展健康生态池塘水产养殖必须高度重视水质问题,分析池塘水质污染问题表现和危害,从源头出发,标本兼治,切实下大力气解决池塘水产养殖水质问题,进而不断提升池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养殖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动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氨氮是水体中氮循环的一个阶段,氨的毒性取决于水体中的非离子氨,水体中的氨氮偏高会使水生动物产  相似文献   

12.
山区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的优势,大力推广池塘养殖鳜鱼,对优化山区养殖结构,增加优质鱼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均有重要意义。现将池塘养殖鳜鱼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池塘单养技术池塘单养是选择适宜的池塘专门放养鳜鱼,并配套一定比例的饵料鱼培育,按鳜鱼的生长要求投喂饵料鱼,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小龙虾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养殖时间、水体空间和水域资源,可进行池塘一年双茬养殖小龙虾。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第一茬养殖1、池塘选择与清整要求塘口排灌方便,水源充足,保水性能良好,养殖设施齐全,面积5-10亩。冬季对池塘进行平整、清淤和干池曝晒,修坡护埂,疏浚水系,设置防逃设施。  相似文献   

14.
<正>微孔管底层曝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水产增氧技术,目前在沿海的一些地方应用已经较为成熟。这一系统增氧的独特性,是利用充气设备,通过铺设在池塘底部的充气管对池塘水体充气,快速消除水体跃层,充分改善池塘水体尤其是池塘底层水体低溶解氧水平,优化养殖水体环境,降低养殖动  相似文献   

15.
<正>水产养殖业是我县优势特色产业。2010年,全县养殖水面发展到10.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91万吨,渔业总产值达2.96亿元,成为西北地区水产品集散中心。但是,在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池塘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化学药品的频繁使用,池塘老化程度的加剧,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任意排放,残饵、粪便、N、P等富营养因子排入水体等因素使池塘的自净与调节能力降低,水域环境恶  相似文献   

16.
<正>南美白对虾是我市主要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苗种种质退化及跨区流通等原因,在传统、单一模式的对虾养殖生产中,病害情况日趋严重,有些地方的虾病发病率甚至超过80%。而虾鳖混养作为一种节本高效的新型养殖模式,能有效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池塘水体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一、池塘虾鳖生态混养的原理和优点1.南美白对虾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而中华鳖主要生活在池塘底层。虾鳖  相似文献   

17.
<正>"池塘一改五化集成养殖技术"是重庆市在2009年为完成渔业"保供给,保增收"目标和实现农业部"转变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的背景下提出,经试验成功并实施、推广的水产集约化养殖增产增效技术,该技术以池塘80∶20养殖技术为主要模式,按照"一改五化"的技术要点,注重池塘水质调节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使相当一部分池塘条件并不优越和山区的低产池塘实现亩产1吨鱼以上,收入万元以上的有效实用技术。该技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池塘养殖密度在不断增大,对水体的投入也在增加,当水体超过负载能力时,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环境恶化,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19.
随着集约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水体负载大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进而使水体的理化条件不断恶化,水体的氨氮、亚硝态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产生,致使水产养殖动物容易生病甚至中毒死亡,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损失。根据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加强水质和底质的调控,能有效预防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天高气爽的秋季,虽然气温有所回落,但是养殖池塘水温依然较高,此时必须根据池塘水体上下温差大、水质变化快等特点,灵活采取相应措施,以便稳固全年养殖成果,确保水产养殖的产量和效益。现提出如下七点秋季生产管理措施,供广大水产工作者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