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俗体育教学与社区体育发展之间具有相互影响、渗透的作用,民俗体育教学不仅需要从科学理论研究的层面深化发展,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实践,通过与社区体育相结合不断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创新。本文从民俗体育教学及社区体育的概述着手,通过对二者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民俗体育教育与社区体育互助、互利、互惠的互动机制,从而实现二者的积极互动并促进民俗体育教学的深化发展与改革,旨在为高校民俗体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以及社区体育的长期发展提供可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休闲体育已成为这个时代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海岛休闲体育文化作为一种鲜明的地域文化,因其独特的魅力在人类的休闲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对海岛休闲体育文化源于民俗、孕育于海洋景观的分析,提出海岛休闲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分类,试图从休闲体育与民俗互动的视角,来透视海岛休闲体育的民俗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孙晓莎  高祥 《企业导报》2012,(12):203-204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是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些高校篮球场地设施人均占有率低,使用情况欠佳,课余篮球运动的普及程度还不是很广,因而提出了我国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金光珠 《价值工程》2015,(3):249-250
篮球运动是深受高校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篮球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体质,还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带动高校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通过阐述篮球运动的特点以及作用,从篮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角度分析造成的影响,最后论证篮球运动与高校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宋彦玲 《活力》2012,(16):119-119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生活文化项。民俗是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也是民族生活在历史中积淀的宝贵财富。它包括有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民俗文化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上层文化一同构成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整体。研究民俗文化对于认识民族文化的全景式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强 《乡镇企业科技》2014,(22):239-240
篮球运动是深受高校学生喜爱的运动之一,它是集竞争、知识、健康以及趣味等特点为一体的团体运动项目。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团队意识以及爱国情操等,同时篮球运动也有助于学生体育设施的建设,因此篮球运动对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积极地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对篮球运动的特征分析,让我们认知到篮球运动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分析了篮球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朱文学 《价值工程》2015,(6):295-296
篮球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此项运动的普及对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体育文化的概念以及特点入手,分析篮球运动对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翔 《民营科技》2012,(10):145
通过对新课标下篮球教学在中学体育中发展优势的分析,篮球运动本身具有的许多其他体育项目所无法取代的有利条件,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针对在本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在新课标下篮球教学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学篮球教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秦华 《价值工程》2011,30(33):246-247
民族传统体育融于高校体育不仅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传承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从文化学角度对民族传统体育融于高校体育的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为该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王燕 《民营科技》2013,(3):162-162
人才是现代社会竞争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身体素质。而体育直接关系着人才的身体素质,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体育教育。目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社区体育是最主要的形式。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体育发展水平,我们就要将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结合起来,使两者形成资源共享,从而促进二者的共同进步。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如何使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形成互动。在本文中,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发展状况,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详细的方案。希望能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 《价值工程》2014,(36):295-296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强,对于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更加优越的社会环境,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民间舞蹈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也形成了全新的文化解读。然而,当前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和不全面的问题也是值得去研究和关注的。时代发展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既是一种民族性格和民族信仰的体现,同时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审美体现的重要方面,民间舞蹈是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生活体验和思想精髓的有效概括,这对于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价值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需要从历史发展眼光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同时也应辩证地看待民间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发展与传承问题。本文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方面探究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博 《价值工程》2010,29(24):210-210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在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我们要鉴赏民间美术,就应该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文章通过对学生现有设计思路、设计风格的评析阐述,提出了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而说明只有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做到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完善,企业管理更加趋向于人性化和科学化,重视开发职工的生产潜力和生产价值。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职工参加篮球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主要针对职工篮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王毅 《价值工程》2010,29(30):128-128
在社区篮球运动中,三人篮球作为社区篮球运动的主体在社区中得以被广泛地开展,如何研究好三人篮球就成为研究社区篮球的关键所在。为了使三人篮球在社区体育中更好地发展,并且进一步提高篮球运动在社区体育运动中的普及率,本文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开展社区三人篮球运动的方法与意义同时也为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促进社区篮球运动文化朝着和谐的方向更好更快的迈进"[1]。  相似文献   

15.
郝一甲 《价值工程》2011,30(17):208-209
笔者就民间工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传承民间地域文化做了一些探索,这无疑对先祖们千百年来创造的许许多多的民俗美术作品面临消亡是有益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间地域文化,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和义务,职业教育更是义不容辞。探究新的学校教学模式,是发现和记录自己的文化,也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杨玮 《价值工程》2010,29(35):309-310
我国各地民间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是社会各界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甘肃岷县的"洮岷花儿"作为当地兴盛的民间传统音乐,他的存在状况和发展空间以及在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工作更是珍存文化资源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是从发展"洮岷花儿"的重要意义和途径着手,进行一个初步的分析。重要的是提出了两点实践性较强的建议,这在过去的如何发展民间民俗文化研究领域里是较为少见的。一是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作用,尤其是在高校艺术系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加快花儿规范科学发展。二是建立相关文化数据库,为后人的民间民俗学习研究提供一副"活色声香"的音乐卷。  相似文献   

17.
郑爱莲 《价值工程》2011,30(20):247-24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阐述了校园篮球文化的概念、现状、特征及教育功能,通过对校园篮球文化在校园体育文化中作用的分析,提出对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粉萍 《价值工程》2011,30(22):294-294
民俗文化是依附于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表现在旅游经济上,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陕西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浅谈陕西西府民间美术色彩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宝鸡为中心的陕西西府民间民俗艺术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作为民间文化重要元素之一的民间美术色彩,其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度出现了迷茫,甚至走入误区。本文通过对民间色彩特征的分析,结合实际,对西府民间美术色彩提出质疑,进一步提出创新要根植于传统之观点,只有民间色彩才能突显民间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秦靖红 《价值工程》2014,(8):304-305
陕北地区方言文化对于民歌作品的演唱影响深远。方言中独特的语音现象使得陕北民歌极具艺术表现力,饶有情趣的吐字发音使得陕北民歌充满地方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