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院士专家咨询服务活动广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南宁召开,本刊记者就广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所长李玉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正>为总结交流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情况,专题研究广西食用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部署广西食用菌产业推进工作,向社会展示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成就,普及食用菌有关知识。由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区农业厅、广西区科协主办的"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为柞水木耳点赞:"小木耳,大产业"。"总书记的这个点赞充分肯定了包括木耳在内的食用菌产业在国家精准产业扶贫方面发挥的实实在在的作用,为未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说。事实上,和柞水县一样,吉林省蛟河市、汪清县等全国多个贫困地区都靠着小小的木耳,相继实现了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近日,广西农业厅"百名顶尖人才支撑工程"正式在邕启动。著名玉米专家荣廷昭、著名食用菌专家张金霞等两院院士及国家产业首席科学家在内的113名国内顶级农业专家接过了聘书。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记者刘光琳通讯员吴登)9年增长9倍,广西食用菌全国排名首次进入前十,跨入全国食用菌大省行列。食用菌产业是"短、平、快"的项目,广西利用资源、气候、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使之从不起眼的小作物崛起为"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重点产业,在数量、效益、特色、规模、技术上都有较大突破。据了解,2013-2014生产年度,我区食用菌总产量再度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20.26万  相似文献   

6.
去年10月27~28日,由广西区农业厅、广西科协和桂林市人民主办的食用菌产业技术信息交流大会在临桂县召开。期间,广西食用菌协会宣告成立。来自全区各地的农技干部、专家共50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的菇农有万人之多。有人评价说“:本次大会的举办和广西食用菌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广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此次会议的规模可以说是空前的,对促进我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同时对提高菇农的素质,培养有创新技能的新型农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又走进农村,进行了事后采访,开辟了专栏,向读者展示菇农“的科技兴菌”意识,介绍促进我区菇业发展的新招,并希望借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通讯员吴登)近年来,广西食用菌产业迅速崛起并跨入全国食用菌主产大省行列。广西食用菌品种主要有双孢蘑菇、香菇、秀珍菇、凤尾菇、金针菇、鸡腿菇等,其中,双孢蘑菇产量多年稳居全国前二,创造过中国每4朵双孢蘑菇中就有1朵产自广西的历史记录;红椎菌产量多年居全国第一,全国10朵红椎菌有8朵来自广西;桑枝食用菌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要说近年来广西农业发展最为快速的产业,非食用菌莫属。据统计数据,2013年,广西食用菌总产量达到120.26万吨,总产值达到100.12亿元,实现了9连增,一举突破"双百"大关,成为广西又一个百亿新产业。全国排名首次进入前十,进入了中国食用菌大省行列。单项品种中,广西双孢蘑菇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一,达到61.78万吨,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强,创造了中国每4朵双孢蘑菇中就有1朵产自广  相似文献   

9.
武威市食用菌产业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区位商法及比较优势理论,利用2000~2012年的资料数据,测定了武威市食用菌产业的区位优势,分析了武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武威市食用菌产业在时间发展上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空间布局上集中体现了南部祁连山浅山区与中部平原沿山冷凉罐区等2个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食用菌产业带。此外,该文分析研究了食用菌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有利因素与劳动力价格上涨、生产者素质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方面的不利因素,认为武威市食用菌发展优势与劣势同在、机会与威胁并存。发挥资源优势、品质优势及市场优势,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是武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进一步稳定食用菌产业地位、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食用菌菌种引进及繁育技术提升、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是武威市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家之友》2009,(7):53-53
田林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香菇、黑木耳、毛木耳、金针菇、草菇、平菇、凤尾菇、灵芝、茯苓、鸡腿菇为主的多品种、多样化产业格局,全县年食用菌栽培面积61万平方米,总产5518吨,产值2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河北省广宗县结合自身棉花种植大县优势,推广"棉秆规模化栽培食用菌配套技术",引导鼓励农民发展特色食用菌种植产业。目前,广宗县食用菌种植面积600余亩,年产银耳、平菇、香菇、灵芝等食用菌鲜品4000多吨,种植户年人均纯收入近万元,18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河北省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栽培技术和栽培面积、产量和产值、品种及生产布局、产业竞争力、产销一体化经营等。指出河北省发展现代食用菌产业的有利条件是: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菌棒原料丰富,能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气候适宜、菌种丰富;产业体系化发展日益健全;物流流通体系日益完善。分别从经济可持续、技术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等3个方面分析食用菌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研究思路是:强化政府职能,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支持农户进行合作化经营,强化商品质量管理;加快新技术研发,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延长产业链,努力提高保鲜加工工艺水平,倡导食用菌产品实行精细化加工;实行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农家之友》2007,(10S):11-12
近年来,广西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品牌化销售的发展思路大力打造食用菌优势产业,使以蘑菇、香菇、木耳、平菇四大品种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快速崛起。日前,经中国食用菌协会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食用菌产量、产值和出口情况进行统计,全区2006年蘑菇总产量7.4058万吨,跃居全国第二名。食用菌产业逐步成为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10月27-28日,广西在临桂县召开食用菌产业技术信息交流大会。广西农业厅副厅长韦祖汉在会上作了发言。来自广西各地的农技术干部、专家500人参加了会议。参观、观摩会议的菇农达到4000多人。岜宁区  相似文献   

15.
正菌物药是中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菌物药资源大国、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但远远不是菌物药强国。加快菌物药资源开发利用,让其在服务健康中国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个必须做好的时代命题。我国菌物药资源是一座待开采的金矿我国菌物入药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利用菌物最早的国家。中国中医药科学院黄璐琦院士等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史前灵芝担孢子形态,证实人类食用灵芝有680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高淳县近年来通过政策支持、行政推动、能人带动和企业拉动,食用菌产业迅速崛起,小蘑菇做成了大产业.目前,全县双孢蘑菇栽培面积3000万平方尺,以茶薪菇、金针菇、杏鲍菇、香菇、秀珍菇、灵芝等为主的珍稀菌栽培3000万袋,食用菌总产值超过1亿元.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记者刘光琳通讯员吴登)为了让基层农业部门更好地掌握"广西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2016年11月30日,广西农业厅在贺州对150多位来自14个地市农业局(农委)分管领导和主管食用菌业务科(站、中心)负责人、全区54个贫困县(市、区)和食用菌生产重点县的农业局局长、部分食用菌生产企业负责人或种植大户等人员进行了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培训。  相似文献   

18.
正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全县共有药源动植物273科1363种,被称为安徽"西山药库",灵芝、茯苓、天麻等珍稀菌药闻名全国。近年来,该县将发展药用菌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药用菌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下半年,第一届全国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和"发展药用菌产业促进健康中国建设"高峰论坛在金寨召开,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顾国新、中国中医药协会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记者王林秀)1月23~24日,为期2天的西南地区食用菌产业扶贫交流展会暨广西食用菌协会第二届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举行,来自区内外的29家企业带着自家的"看家菌种"前来展示交流,让参观者们享受了一场食用菌"盛宴"。据介绍,此次活动由中国食用菌协会、广西食用菌协会、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农业科学院微  相似文献   

20.
春风润八桂,万物竞复苏,正值灾后恢复和春耕生产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春节期间视察广西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最近刚刚结束的“两会”精神,全面部署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力争大灾之年产业大发展,农民大增收,3月31日在贺州召开广西食用菌产业推进现场会。广西区农业厅副厅长韦祖汉出席会议并作主题讲话,各市、县(区)农业局分管领导、推广站站长或技术骨干,科研院所领导、专家、食用菌种植大户和食用菌协会会员等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