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8月10日,在"鄂尔多斯高层论坛"上,我提出,世界经济发展看中国,中国经济发展看内蒙古,内蒙古经济发展看"金三角"",金三角"经济发展看鄂尔多斯。同时指出,鄂尔多斯市在西部大开发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成功的典型,初步实现了生态改善、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创造了"鄂尔多斯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内蒙古发展模式”的特征、形成动力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十五"以来,内蒙古国民经济在各方面有利因素综合作用下,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内蒙古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综合经济实力增加最显著,人民生活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2002年起到2007年,内蒙古的经济已经连续6年增长速度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特别是2003年,内蒙古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指标增速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一,超过四川省.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内蒙古经济发展已经引人关注,被国内有关媒体称为"内蒙古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两个在所有制上绝然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一个是以苏州为中心的"苏南模式",一个是以温州为中心的"温州模式"。作为两省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已经成为两省经济发展的符号。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产生、发展、更新中,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江浙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异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4.
本刊2005年第9期曾刊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的文章"论内蒙古模式",该文首次提出"内蒙古模式"的论述,以生态建设、产业集群、工业化、城镇化为特征,论述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当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时期是深圳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按照深圳市"十二五"规划的思路,"十二五"时期深圳要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从"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转变、从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优先型转变、从一般要素的比较优势向创新要素的动态优势转变、从粗放发展模式向...  相似文献   

6.
《北方经济》2010,(19):93-95
绿色,代表生命,孕育希望;绿色,源于阳光,难舍泥土.绿色,也是邮政企业的标志色.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近年来,内蒙古邮政紧密把握地方发展脉搏,在政治、经济、文化碰撞的大环境中寻求结合点和切入点,把"坚持科学发展,服务和谐社会"理念贯穿于内蒙古邮政发展之中,始终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忠实履行繁重的普遍服务义务.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时期是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时期,也是内蒙古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窗口期."十三五"时期,内蒙古的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规划者有新认识和新措施,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对内蒙古来说,要深刻认识到,"十三五"时期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将大幅度降低,依赖投资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已经不复存在,结构优化将成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在规划中很好地体现.  相似文献   

8.
由企业外迁引起的对"温州模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温州是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地区之一,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时间里,温州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速度、水平和活力三项指标曾高居全国前列,拥有"中国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包装城"等19个"国"字规模的产业.温州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快速、制度创新活跃的一块热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在全国名列前茅,率先以市场化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云计算产业发展,并且积极推动云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果,分别于2015年、2016年在北京举办内蒙古云计算产业推介会和大数据产业推介会,其目的是加快发展自治区的信息化产业,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的福祉.目前,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建设中存在行业发展与自治区经济发展不匹配、就业压力大、地方本土科技企业稀少等问题.建议通过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创造就业机会、倡导民间投资、充分进行资本运营、加强人才培育等举措,全面推进内蒙古云计算产业发展,借"云"腾飞.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内蒙古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综合经济实力增加最显著、人民生活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内蒙古经济发展已经引人关注,称之为"内蒙古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已经由过去的服务站经济发展成为企业经济,合资、民营等经营方式也展现出了街道经济的特色。但随着社会经济的改革,城市街道经济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人才、区域管理及制度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企业需要引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当地政府也要结合城市街道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对街道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城市街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融入文化的元素,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街道的知名度,这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十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良好机遇,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把握发展来势,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使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成就了内蒙古经济建设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义乌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业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引发了义乌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使之成为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的经济强市,创造了独特的"义乌模式"。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义乌模式"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新的"义乌模式"是一个包含市场提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区域分工协作等诸多元素的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对其他地区县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于推进我国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不仅创造了26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4%、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经济奇迹”。而且探索出一条被称为“中国模式”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昆山市(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借助其毗邻上海的优势成为台商聚集的新高地后,苏州部分地区依托苏南发展乡镇企业时创造的良好基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出一个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再经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和太仓(苏州下辖县级市)、吴江(苏州下辖县级市)等地的深入演绎,这一模式被称为“苏州模式”。“苏州模式”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想样本。借鉴“苏州模式”,对推动我区边境地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各界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广泛关注,"三农"问题也成了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众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中,不能忽略农牧民素质问题.内蒙古农村牧区农牧民资源丰富,但素质低下且绝大多数束缚在传统的第一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提高农牧民素质是根本.本文以内蒙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农牧民素质及农牧民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院校为主体,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职业教育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实现新型农牧民教育模式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陈曦 《产权导刊》2015,(7):20-23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随着项目投融资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和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步伐的加快,建立科学、高效、具有特色的投融资模式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主要投融资模式和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对天津项目投融资模式的发展和选择给出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苏苏南地区是我国乡镇企业最先崛起的地方,也是乡镇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乡镇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把科技进步、"三外齐上"作为发展经济的着落点,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苏南模式".  相似文献   

19.
《北方经济》2003,(9):1-1
谈民营经济就不能不说"苏温模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作为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探索模式的代表,"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哪种才是中国应该走的道路,成为当时颇具争议的话题,甚至上升到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高度.二十多年后,两种模式之争似乎以"苏南模式"向"温州模式"转化而终结.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研究》1991,(4):38-41
<正> 瑞典的经济发展,以其优异的经济实绩和独特的发展道路,受到世界各国的赞赏,被称为“瑞典模式”。近些年,不仅西欧诸国纷纷仿效和学习瑞典的经验,而且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改革的探索中也掀起了一股“瑞典热”。那么,瑞典的发展模式到底有些什么特色呢?概括地说,瑞典模式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发展战略和经济制定中所做出的“第三种选择”。下面进行具体分析。一、公平与效率中的选择如果说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强调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