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运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以“净利润”为基础,通过一系列项目调整,倒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并进而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额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企业净利润与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净利润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含量高,说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较高以及营业收入的现金回收情况好。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涉及的项目有:1)使得净利润金额减少(或增加)但并未引起现金流动的项目;2)经营性应收、应付及存货项目;3)净利润中的非经营活动项目等。  相似文献   

2.
王秀丽 《新智慧》2005,(6):48-49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成长通常会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这一理论为我们分析企业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股东的分红、股民的股利、职工的工资、管理者的奖金、政府的税收、银行收回的本息等都要求企业在盈利的同时,必须有足额的现金来支付。所以,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中是否含有足额的现金流量,备受企业内、外各方面的关注。唯有在净利润中含有足额的现金流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分析销售利润率、产品成本利润率、股东权益增长率、速动比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才能正确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如何计算净利润含现金量?如何设计净利润含现金量指标公式?这都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我们暂且命名这项指标为“现金利润质量”指标,并推荐笔者自行设计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公式:  相似文献   

4.
浅释收益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收益质量的涵义所谓收益质量 ,是指在谨慎的、一致的财务基础上 ,一家持续经营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创造稳定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收益质量 :首先 ,收益质量是指创造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这些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在扣除了税费以及支付了用于维持企业现有竞争力的所有资本费用或其他投资之后的现金流量。一个企业获得了较高的收益 ,并不一定表示这家企业的收益质量高。相反 ,如果一家企业的收益水平并不太高 ,但是其折旧费用、其他非付现费用等数额较大 ,那么它的收益质量可能较高。其次 ,收益质量还指收益的稳定性。拥有知名品牌或成本相对较低的企业收益质量较高 ,除了提供必要的现金流量外 ,还有足够的财力去创新、扩张、扩大市场份额。另外一些企业则没有任何成本优势 ,边际贡献很小 ,其收益质量很可能不高 ,甚至偏低。二、收益质量的分析我们可把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和净利润分别和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现金净流量总额进行对比分析 ,以判断企业收益的质量。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 ,那就意味着已经确认为与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 ,表明企...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间接法报告中,普遍存在所披露的某些调节项目金额不实之现象,以致影响到现金流量信息质量。相应的对策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避免发生遗漏和错误;列示明确具体的调节项目,以保证现金流量信息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金流量表准则出台时间不长,现金流量信息还未受到广泛重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也处于初始阶段,为了更好地分析净利润的质量,捕捉有利信息,需要透视现金流量,作好财务分析。  相似文献   

7.
评估企业财务业绩的指标体系包括反映企业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的经营成果指标,反映企业现金流量质量、资产质量等的财务状况质量指标,反映企业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的财务状况变化趋势指标,反映企业流动比率、现金比率等的资金运用能力指标。  相似文献   

8.
刘洪波 《新智慧》2008,(8):27-28
本文从构成要素、理论依据和理财恩想方面对以净利润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模型和以息前税后利润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以息前税后利润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模型更加符合当今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杨光 《新智慧》2004,(9A):40-41
一、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净利润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但是在现行的会计系统中,净利润并不仅仅包括经营活动的收入和支出,还包括因筹资活动而产生的“财务费用”、因投资活动而产生的“投资收益(损失)”以及一次性项目“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另外,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表中还包含了一些净利润没有涉及的项目,如本期支付的待摊费用中尚未摊销完的部分等。因此,要将净利润换算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就必须对这些项目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范围和确认标准上存在差异。间接法是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减去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收入,加上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费用,加或减汇兑损益;再减去不增加现金的收入和不增加费用的现金流出;加上不减少现金的费用和不增加收入的现金流入,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间接法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信息,是现金流量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金流量表附注,由于目前对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和具体方法缺乏权威的、详尽的讲解,因此编制错误不少,特别是在复杂的经济业务环境下,问题尤为严重。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会计和审计工作经验,在本文中详细分析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若干问题。一、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附注的原理及调整项目类别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通常所说的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应收应付净增减变动以及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项目等,据以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的原理是:利润表中反映的净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其中有些收入、费用项目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或者有些项目虽然发生了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但并没有涉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也需要对这些项目进行调整,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列示的调整项目,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需要调整的项目可以分为下列四类:(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损...  相似文献   

12.
《财会月刊》2000年第12期刊登了陶德同志的《投资者如何分析现金流量表》一文(以下简称《陶文》) ,其中经营现金流量净利率=净利润&;#24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增加额。该公式的作用在于反映投资单位年度内每1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能带来多少净利润 ,用以衡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获利能力。笔者认为 ,此公式存在以下缺陷 :1.概念不准确。公式中作为分母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增加额” ,在《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并不存在。可以推测 ,《陶文》是用这一名称代替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公式中两个比较因素的核算原则不一致 ,缺乏直接的可比性。“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结果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按收付实现制确认的结果。虽然从“量”上分析两者属于同一个会计期间形成 ,但是从“质”上分析两者缺乏配比性。“净利润”形成于当期的收入减去费用 ;而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未必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有关 ,它还受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存货等项目的期初与期末差额的影响。3.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内含不对称 ,缺乏可比性。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净利润是企业会计期间内各种利润来源...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不够科学。该指标是扣除某些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与年初所有者权益之比。需扣除的客观因素包括国家对企业增加的资本金;专项拨款、各项建设基金增加的资本公积;按规定清产核资及接受捐赠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等。按规定排除这些因素之后的保值增值来源实质上就是留存收益,即未对投资者分配的部分。由于企业对外分配之前的利润与资本的比率,可用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评价,而利润分配和积累间的关系又可用资本积累率指标评价。这样,资本保值增值率能够提供的增量信息就很少了,它完全可以为其他指标所替代。 2.现金流量指标在整个体系中只有一个,且是修正指标。现金流量与应计制下的损益相比,较难被操纵,现金流量指标被企业用来粉饰财务状况和成果的可能性相对也小得多。应将其他一些极有价值的现金流量指标也纳入体系中,如现金比率、净利润现金含量等。 3.评议指标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评价过程过多依靠专家的判断,主观色彩过浓,评价结果弹性大,易被企业作为调节手段,从而影响总体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4.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比较单调。除了有关增长速度和趋势的指标外,还可利用有关预测信息,设汁适当的指标,以提高信息的相关性。例如,结合企业...  相似文献   

14.
沈星元 《新智慧》2008,(9):38-39
1.现行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采用单步骤调节方式,即直接由净利润调节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这样做无法清晰地显示调节的具体步骤,也掩盖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两个真实来源:本期盈利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本期非盈利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并且,现金流量表附表中各调整项目的排列顺序没有规律性,既不能反映各自的性质与作用,又不能反映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间接法报告中,普遍存在所披露的某些调节项目金额不实之现象,以致影响到现金流量信息质量.相应的对策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避免发生遗漏和错误;列示明确具体的调节项目,以保证现金流量信息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6.
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将权责发生制下经营活动净利润调节为收付实现制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时,有哪些项目需要调整,以及应怎样调整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财务与经营方面的重要信息,从该表中可基本判断出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财务经营活动是否正常。通过分析该表,企业能及时发现现金流转和调度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改善企业经营,提高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田婷 《新智慧》2004,(3A):15-16
自由现金流量是由哈佛大学詹森、美国西北大学拉巴波特等学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今它在西方公司价值评估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简单地讲,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产生的为保持企业持续发展所需的再投资后剩余的现金流量,也是企业资本供应应享有的可供分配的最大现金额。  相似文献   

19.
谢德明 《新智慧》2005,(11):63-6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同时要求提供在净利润基础上调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信息。通过深入研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各项项目后,不难发现以下两个问题:其一,项目设置不完整。需要补充;其二,项目排列顺序不合理,需要进行整理。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盈利信息一直是人们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依据。但在7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现金流量信息。197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会计目标研究报告中列示了财务报表的十二个目标,其中第三个目标就是:“财务报表的一项目标是为投资人和债权人提供预计、比较和评估对他们的未来现金流入的金额、时间安排及相应的不确定性有关的信息。”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号———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中写道:“与特定企业最直接相关的财务信息潜在用户,一般关注的是企业获取现金流量顺差的能力,因为他们的决策都和期望中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偶然性有关。”人们为什么会如此重视现金流量信息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持续的通货膨胀,许多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现金短缺。有些企业虽有较大数额的净利润,但还是因偿债能力不足而导致破产清算。这些现实情况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盈利信息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失偏颇。2.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现金。企业经营的成功,从长期来看,取决于回收的现金大于(或小于)耗用或投入现金的程度。随着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