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蔓延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忧虑,今年举行的G20峰会、APEC会议、达沃斯论坛等都一致表明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但由于短期刺激经济的需求和经济利益驱使,使得全球贸易保护措施依然不断增多。而中国制造,正面临“史上最强”的国际贸易壁垒围堵。  相似文献   

2.
目前,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二大出口市场.随着中美经济交流的不断加深和发展,美对华的贸易逆差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发生.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和特保措施,最突出的是"轮胎特保案".本文先回顾美对华贸易保护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再以"轮胎特保案"为例分析其实施贸易保护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拖.  相似文献   

3.
经济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媛嫄 《特区经济》2010,(1):206-208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的是适应本国政治、经济需要,维护在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其理论依据、政策手段、目标对象和实施效果都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显著的区别。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别是当今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特定时代,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频频采取表面与国际贸易规则不直接冲突的所谓的"公平贸易"面目出现的各种保护措施,使经济危机下本已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困难,延缓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不利于我国外贸的长期稳定发展,增加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突破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已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张文平 《特区经济》2010,(9):233-235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企稳复苏的关键时期,抵制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后金融危机下愈演愈烈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积极主动进行妥善有效的应对。本文以中、美轮胎特保案为例,据此提出在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下中国外贸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界性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国际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国际产业结构的重构、出口市场的集中及制度的缺陷是贸易摩擦形成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完善与对外贸易有关的各项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2013,(3):75-75
中国社科院于2012年年底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黄皮书》显示,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明显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大国之间贸易争端明显上升。报告预测,2013年贸易保护主义仍将是制约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期间,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严重打击了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影响了全球性的社会福利净损失。同时,我国也受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强烈冲击。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引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及特点,提出了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东 《西部论丛》2009,(5):54-55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各种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国会通过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有关“购买美国货”条款不仅带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而且给摩擦不断的中美贸易关系带来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贻伟 《特区经济》2009,(10):222-223
在全球经济走弱的大环境下,为加大保护本国产业力度,贸易保护策略受到各国政府青睐。贸易保护主义无疑将直接冲击和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在较长时期内使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化。因此,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探讨政府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4月初在伦敦召开的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反对保护主义。当前,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借刺激经济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向全球的蔓延,贸易保护主义和其他形式的保护主义在全球出现了抬头倾向。反对保护主义成为此次金融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备受关注。20国集团领导人一致承诺,保持贸易和投资开放,抵制保护主义。但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一向是知易行难,这种国际峰会上的承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经常出现"口惠而实不至"的现象,各国尤其是美、欧做出的承诺能否完全兑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其行动。  相似文献   

11.
国家最根本的利益是经济利益,所以说只要有国际贸易,就有贸易保护。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相关产业,就必然有贸易保护存在。可以说传统意义上贸易保护主义,由于受到WTO规则的约束,其作用已经不大。但自从上世纪70年代起,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出现并且愈演愈烈。即出现了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2.
全球贸易在2009年经历了22%的降幅以后,经济逐渐呈现回升态势,但是由于失业率上升,政治压力和社会问题接踵而至,越来越多国家以"经济安全"和保护本国虚弱产业为由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贸易保护主义日渐盛行。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随着中国商品结构的升级和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国际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案例在数量上将保持上升趋势,涉及的领域将继续扩大,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将趋于多样化。对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及早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贸易技术壁垒逐步代替关税壁垒成为国际贸易纷争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贸易技术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情况,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全球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也使中国出口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1970~2008年美国进口倾向变化的统计分析,探讨贸易保护的周期性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真实经济周期(RBC)理论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奥巴马推出"购买美国货"这一保护性措施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作用,并提出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处于恢复期。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本国的经济,维护国家利益,引爆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热潮。这使我国解决贸易纠纷、促进出口面临更大的困难。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现状及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东云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52-154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纷纷出台,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与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交错,尤以后者更加隐蔽,企图以此刺激国内经济快速复苏。文章建立了基于开放经济奈件下的两国贸易模型,模拟分析了政策干预下自主性进口的改变影响均衡国民收入、外贸收支的原理,发现乘数越大的国家在贸易保护战中所受的损失也越大。文章指出,为快速有效的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应该摒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17.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透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寿康 《新疆财经》2003,(3):28-31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遭遇了来自欧盟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更强大压力。本文阐述了现阶段贸易保护的本质及主要特点,分析了我国遭遇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只有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合力作用,才能突破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由美国引起的国际经济危机下,发生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该文在分析了各国在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政策后,以多边贸易体制是一个“全球公共物品”为视角展开讨论。认为经济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有着必然的联系。“基本凯恩斯主义理论框架讨论的是一个封闭的经济社会”,所以各国在应对危机的经济政策具有封闭性、内在性的特征,应对政策的实质是以拯救本国经济为己任,这是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内因;“搭便车”和“囚徒困境”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征。但保护主义毕竟是短视行为,自由贸易依然是世界经济贸易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新背景、新形式及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日益肆虐。分析和总结本次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新背景、新形式及新特点,将帮助我国企业更有效地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从而使中国经济尽快从金融危机的笼罩下全面复苏。  相似文献   

20.
刘宝童  成先平 《魅力中国》2011,(10):208-209
全球蔓延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尤其对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我国利用外资总量大量减少、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对外贸易量严重下降、我国本就困难重重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企业以及普通的消费者都应该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灵活运用WTO机制的相关规则,从而实现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反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